時間:2011-7-19 19:30
1.藏樂二首(2007)
陳怡
小提琴:蘇雅菁 大提琴:馮赫 鋼琴:高裊
《藏樂二首》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 而作的三重奏,第一樂章:度母,第二樂章:堆諧。獲美國巴洛音樂基金會委約獎,為 加州太平洋大學新太平洋三重奏團而作,創(chuàng)作素材源于西藏民間音樂,如雄呤演奏的度母和民間歌舞堆諧。首演于2007年。
2.彈歌、爾雅、相和(1997)
唐建平
琵琶:蘭維薇 板胡:胡瑜 打擊樂:王帥
“彈歌”是一首先秦的歌謠,以“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等八個字描述先民 狩獵的場景!盃栄拧笔俏覈钤绲囊徊哭o書,也是儒家經(jīng)典,“爾”即接近,“雅” 即正、雅言,“爾雅”即接近、符合雅言, 以雅正之言解釋詞語,使之接近規(guī)范。“相和”常見于古書、古文,有相互協(xié)調、和諧、融合之意。 作者無意逐一表現(xiàn)標題的具體所指,只是借原始歌謠幽遠拙樸的神韻、遠古文明經(jīng)典正統(tǒng)的氣質與“和”的思想,表達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3.逍遙游(2001/2011)
史付紅
古琴:楊秋悅 低音提琴:劉相全
《逍遙游》是為古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它借鑒了古琴音樂的結構特色。低音提 琴使用撥奏和滑奏的演奏技術模仿和呼應古琴。這兩件樂器在音色上形成相互的應答,呼應,模仿和對比。節(jié)奏和力度的突然增長,大幅度的上下滑音,以及在低音提琴上的各種演奏手法都吸收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氣息和韻律,它們像書法中的點,線,面和留白。以非常抽象的方式表達及其豐富的想象空間。古琴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樂器, 不僅能夠表達中國古代文人的內省,而且也能夠通過這個古老樂器與其他樂器的組合表達現(xiàn)代人對于生命的感悟,沖動與張力。
4.維奧萊塔組曲(2011)
郝維亞
二胡:孫凰 鋼琴:李大威
“維奧萊塔”(Violetta Valery)是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朱賽佩威爾第 ( GiuseppeVerdi 1813-1901)的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 1853) 中女主人公的名字。這部歌劇的名稱中文譯作“誤入歧途的女人”。
《維奧萊塔組曲》選原歌劇中的一些著名段落,經(jīng)過重新構思和安排,在保留原有戲劇人物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同時, 通過二胡與中胡的精心演繹,希望能將女主人公的風貌和跌宕起伏的情感,一個女子的浮華人生到病入膏肓,最終棄世而去這一辛酸過程展現(xiàn)。
5.清風靜響(2011)
賈國平
琵琶:蘭維薇 箏:宋心馨 板胡:胡瑜 笙:董穎
每件中國樂器都是充滿了詩意的音樂器具,流傳久遠、深廣的眾多經(jīng)典曲目構成 了其豐厚的傳統(tǒng)。如何在這個傳統(tǒng)之上創(chuàng)新?如何賦予這些充滿詩意的樂器新的表現(xiàn)力與新的美感?這些思考是作曲家寫作此曲的出發(fā)點。
在這首作品中,作曲家將每件樂器最 基本的音響或發(fā)聲元素作為音樂材料,依據(jù) 這些“細胞式”的音樂材料進行延伸與衍變,以各種不同方式的材料組合與轉換構成整 個音響事件,以此尋求這些古老樂器新的歌唱與表現(xiàn)的可能。
6.林泉(2001)
葉小綱
箏:蘇暢
2001年由香港劉詩昆鋼琴藝術中心委約,并由青年古箏演奏家袁莎2001年11月30日首演于香港大會堂劇院!读秩返膭(chuàng)作是近代中國古箏曲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的里程碑,該曲繼承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秀美和內在特質,同時又融入了現(xiàn)代音樂的技法和美學追求,是中國自二 十世紀七十年代古箏曲《戰(zhàn)臺風》創(chuàng)作以來最優(yōu)秀的古箏獨奏曲之一。該曲集中了各種高難度的演奏技術同時又有著清新優(yōu) 美的旋律線,豐富多變的節(jié)奏形態(tài)和多種層次的音色要求,同時也蘊含著深邃的美學思想,是一首被社會音樂生活廣泛認可贊揚并雅俗共賞的古箏獨奏曲。2005年,在中國第五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作品比賽中獲得惟一的作品比賽金獎。
7.晚春(1995)
郭文景
笛:胡帥 琵琶:齊潔 箏:宋心馨 中阮:劉小菁 高胡:尚祖建 低音提琴:趙琛
打擊樂:曹夢宇、李子系 指導教師:蘭維薇
曲意源自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樂曲格調清雅、精致,亦透出些須神秘,以對風臨、花落、鶯啼、蟲鳴等大自然音響的描摹展現(xiàn)出一派充滿生機和靈氣的微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