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世紀20年代中期,長沙藝人周壽云、舒三和等進入茶館茶社“坐棚”說書。50年代以后定名為“長沙彈詞”。
二、音樂特點
長沙彈詞初以鼓板唱道情,后來發(fā)展為一人自彈月琴說唱;后來有了兩人對唱:一人彈月琴伴唱,一人以漁鼓筒板和小錢擊節(jié),二人對唱。早期都為街頭流動演唱,內(nèi)容多為“勸世文”和短篇故事,1927年后,開始進入書場、茶館,坐棚說唱中長篇故事。曲本散文、韻文相間,說唱結合,以韻文的歌唱為主。說白又有散白、韻白兩種。唱詞多為七字句。早期的唱腔簡單,只有板式變化。后來吸收民間小調和地方戲唱腔,成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相結合的形式。具體說來為上下句結構的板腔體,有九板九腔。九板有平板、慢板、快板、散板、哭板等;九腔有平腔、悲腔、歡腔、柔腔等。不同的腔調分別用在各種板式中。平板是各種板式的基礎,平腔是平板中用途最廣的腔調。
1.曲式結構
長沙彈詞是一種板腔體音樂結構。板腔體結構是一對上下句為基礎,運用節(jié)奏節(jié)拍上的整散,速度、力度的快慢強弱派生出一系列不同板式的唱腔,并通過音區(qū)音域的不同運用,調式結構的變化,派生出反調和不同唱腔,然后用這些板式和腔調來組成各種唱段的音樂結構。
長沙彈詞是一種風格鮮明的板腔體音樂,曲種特點主要有:
、抛冏酁橐魳钒l(fā)展上的主要形式。
、朴歇毺氐某,不同唱腔前標明不同的板式名稱。
⑶旋律的組織形式和運用方法上比較靈活自由,各種節(jié)拍在該種音樂中運用自如。
⑷以一對上下句組成的段式為基本單位。韻文、唱句以七字和十句的對偶格式居多,節(jié)奏整齊,朗朗上口。
⑸段、句、節(jié)之間一般都有見走、過門相隔、頓歇清晰、唱句分明。
2.旋律特色
⑴節(jié)奏。由于長沙彈詞是一種板式變化體音樂,因此節(jié)奏是鼓詞變奏的關鍵。在鼓詞中常見的節(jié)奏基本都可找到,切分、十六分、附點節(jié)奏常見于樂譜,弱起節(jié)奏則較少。
、埔舫獭S捎诘胤角嚨男苫旧鲜歉鶕(jù)方言的音調走勢來進行的。長沙彈詞也一樣,人聲的特性所決定它的音程基本上是單音程,它的旋律行進多為小音程,大二度、大三度、純四度、純五度音程占主導地位,曲調婉轉、平和、安寧,一般用板式變化表現(xiàn)矛盾沖突。
、侨寺暋iL沙彈詞的人聲基本獨立于伴奏之外,男性常用的調為1=C,女性常用1=F或1=C,在雙檔演出中一般男女聲之間相差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