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經(jīng)歷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每一塊土地都埋藏著希望和機會,但北京西長安街2號一直留給國家大劇院,這是政府的英明,人民的福澤。當國家大劇院身為人民大會堂西側(cè)著名的“大坑”,當國家大劇院即將成為長安街上著名的“巨蛋”,當國家大劇院如期竣工并開始運營,國家大劇院承載了多少質(zhì)疑與期待?6年后,當人們再說起國家大劇院,人們發(fā)現(xiàn),國家大劇院不僅是名副其實的人民劇院,更是舉世矚目的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已憑借卓越的文化自覺、文化擔當、文化作為,深入人心,揚名世界。
6年了,艱辛的付出歷歷在目;出色的答卷可圈可點。如今,這個不善張揚的藝術機構以優(yōu)質(zhì)的文化服務、高雅的文藝演出、獨立的藝術生產(chǎn),一步一個腳印秀出了一座藝術殿堂的大家風范。
眼下,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和持續(xù)被他所熱愛并鞭策著的大劇院人剛剛忙完“公眾開放日藝術節(jié)”,他們幾乎汗流浹背。12月22日,他們于一天之內(nèi)接待1.5萬觀眾,用19場劇場演出片段、11場藝術演講、50余種公共空間演出、6個展覽,熱情款待了熱愛藝術以及向往藝術的人民。
人民,是國家大劇院的上帝。這個中國最高藝術殿堂和國際表演藝術中心所有行為的動機都是為了“人民”。自2007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正式開幕運營以來,“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就是它的宗旨,“人民性”始終位居三性之首;赝^去6年,大劇院人看到了人民的笑臉,同時自己也綻放了笑顏,這條“藝術改變生活”的道路,開滿鮮花,走進這里,走進藝術,就連腳下仿佛都生出光輝,在這條藝術朝圣的道路上,大劇院人和每一位慕名來到這里的人攜手同心,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藝術和生活,國家大劇院盡力了,成功了。
從公眾開放日說起——
你也許在國外的什么地方碰巧趕上過某知名劇院的開放日,但你肯定沒見過國家大劇院這樣的開放日藝術節(jié),在這里你才知什么叫目不暇接。
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期待,一直是懸掛在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頭上的警鐘。
大劇院人懷抱的是這樣的雄心:讓更多的人走進大劇院、了解大劇院、享用大劇院!6年來,國家大劇院堅持人民性,堅持公益性,為了打造令人民滿意的藝術殿堂不遺余力。
了解大劇院工作強度的人對此都深深地感佩,但他們簡直不知疲倦。曾經(jīng)在2008北京奧運會組委會供職、后來轉(zhuǎn)崗到大劇院工作的年輕人感慨地說:在國家大劇院工作,就像天天在準備奧運會開幕式,這里的工作強度比奧運會開幕前還要強。他們就是這樣累并快樂著,因為他們心里裝著觀眾,裝著人民。
自2008年起,國家大劇院將每年的12月22日定為“公眾開放日”,從2012年起將一般性“公眾開放日”升級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jié)”。這一天,國家大劇院盡其所能為入院觀眾準備各色藝術菜肴,豐富多彩的現(xiàn)場演出和靈活多樣的活動,讓觀眾和藝術家面對面,讓人民與劇院心連心,是每年一度的藝術盛會,儼然成為在元旦、春節(jié)到來之前北京的城市節(jié)日。去年此時,北京電視臺投入百余記者深入大劇院,對公眾開放日藝術節(jié)進行了時長8小時的現(xiàn)場直播,電視機前的觀眾因此也仿佛置身藝術的海洋。讓人民徜徉在藝術的海洋里,正是大劇院人的心愿。
藝術海洋里充滿各種神奇的藝術生物。在宏偉的歌劇院,大劇院歌劇電影一展芳容。6年來,國家大劇院制作劇目35部,為了讓海內(nèi)外更多觀眾欣賞到“NCPA制作”的魅力,今年國家大劇院嘗試了高清歌劇電影制作,邀請歐洲專業(yè)團隊先后對三部自制歌劇《納布科》、《假面舞會》、《圖蘭朵》進行拍攝,制作成歌劇電影,成為國內(nèi)首度試水將西方經(jīng)典舞臺版歌劇拍攝成歌劇電影的藝術機構。三部作品中,《納布科》由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主演,《假面舞會》由享譽世界的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和慧主演,主演《圖蘭朵》的則是著名歌唱家戴玉強、孫秀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