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2年以“環(huán)球史上最高身價”簽約、高調重返環(huán)球之后,李云迪迅即在環(huán)球旗下的德國古典音樂老牌唱片公司DG錄制并發(fā)行了他的第一張貝多芬——包括《熱情》、《悲愴》和《黎明》三首奏鳴曲的最新專輯。今年的上半年,李云迪又攜這套最新專輯展開了規(guī)模和聲勢都超過往年的歐洲巡演。從3月18日開始至5月14日在柏林愛樂大廳精彩謝幕,所到之處的獨奏音樂會都受到了當?shù)赜^眾的喜愛。很快,他將宣布今年國內的30場巡演計劃。在此次歐洲巡演結束后的第三天,徹底放松了心情的李云迪坐在柏林街邊的林蔭道上,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記者:這次是你的第幾次歐洲之行?
云迪:應該是第八九次了吧。我從2001年開始正式巡演,差不多每個樂季都會來歐洲。這一次的特點是第一次帶著貝多芬做巡演,以前除了肖邦做過巡演之外,還沒有過專門演奏貝多芬。我從2001年開始在德國學習,貝多芬是必須學習的曲目。我個人感覺通過這次巡演和錄制的貝多芬,在情感上與德奧的作品更加密切了,現(xiàn)在也是更加喜歡德奧作品,更樂在其中了!
從個性上講,我還是偏向純浪漫派的,像肖邦之類的作品。但這次就是從浪漫走向古典浪漫,還沒有到純古典的領域。這幾年,我把更多的經(jīng)歷用在了仔細研究古典主義音樂上,這也將是近幾年我的拓展重點和核心。在這次巡演中,也會讓我回憶和想起之前在德國漢諾威留學的學習和生活的點滴。之前在漢諾威跟阿里·瓦迪學習過貝多芬,但只是作為學習。那個時候,對貝多芬是沒有那種激情和想錄音演奏的沖動的。但是從去年開始,我有了演奏貝多芬的打算和想法,有了沖動想去演繹和鉆研貝多芬了。
記者:你更傾向浪漫派?
云迪:在我的個人發(fā)展過程中,我屬于比較傾向于跟著自己的感覺和直覺走的那種類型,這可能和自己的閱歷也有關系?赡苣硞階段就是喜歡某個口味。包括演奏普羅科菲耶夫,我也是當時有了那個想法和想要演奏的沖動才開始演奏的。但是我也同樣喜歡肖邦,而且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演奏肖邦作品,因為他一直是我認為的一個值得演繹和鉆研的鋼琴經(jīng)典作曲家。像貝多芬,像德奧的作品整個的結構和闡釋的深度,我還是覺得這點上能滿足于我,感覺是越嚼越有味道,包括這次巡演,不同的音樂廳,和不同的觀眾,看到不同的風景,也會在期間產生不同的靈感和啟發(fā),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變性的元素,不會說演繹一兩次就膩了。不同的音樂廳會給我不同的感受,我的演繹也會有所調整。所以,我每到一個音樂廳,都會首先做各種聲音的嘗試,花時間去用鋼琴與音樂廳磨合。
我覺得,音樂的嘗試,應該是多元化和不同的變化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一定要易于自己的心情和當時的靈感直覺,這也算是源于生活吧。音樂演奏能機器化,那么演奏起來就會更加樂在其中,它需要源于生活給你的不同感受。專業(yè)的分析是前提,但還需要你的真實感覺。再有,因為時代的不同,音樂的再創(chuàng)造就需要有新的色彩和新的創(chuàng)造。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從阿勞的貝多芬和卡拉揚的貝多芬,都體現(xiàn)出了不同時代產生的口味。
記者:這次選擇貝多芬,有沒有學習研究前輩的版本演繹?
云迪:我們現(xiàn)在都是從聆聽開始的,網(wǎng)絡的發(fā)達,可以隨時看到各種演繹的作品,可以看到不同的演繹資料,可以看到大師們的經(jīng)典演繹。首先我們可以從這些演奏作品找到它的律動和傾向,這有可能成為你演奏的參數(shù),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也是經(jīng)過大師們的考量和驗證的,這些大師的演繹都是可以讓你感受到一個綜合性的標準。學習這些作品的時候,不是現(xiàn)在才接觸,其實小時候就學習研究,可是那時候的感覺不是那么具體和深刻。這些資料的參考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其次我會找我自己的導師幫我,給我意見和聆聽。這個老師要了解你而不是改變你,他知道你的狀態(tài),我需要他們的意見,就像一個傾訴對象。以前的話,這個老師就是我媽媽,她會幫我聽這個演奏的音色啊,風格,還有但昭義老師。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