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并不屬于專業(yè)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yǎng)。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嬰幼兒的注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zhuǎn)移,一般來說10分鐘左右就會產(chǎn)生疲勞。然而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續(xù)增長。
“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組在實驗階段,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jīng)典兒童古典音樂,如《小狗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時鐘店》等,一個月后,再經(jīng)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未經(jīng)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
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們可坐可臥,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松狀態(tài),老師跟著節(jié)奏、隨著音調(diào)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曲終了。然后,讓孩子們自己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jīng)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jīng)過后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xù)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yǎng)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huán)反復,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jīng)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jié)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jīng)能夠記住樂曲了。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想像力
音樂是培養(yǎng)一個人直覺思維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一個年僅8歲的小姑娘立志當一名文學家,她在語言學習和寫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績偏偏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經(jīng)過著名音樂家的指點,開始練習鋼琴。奇跡發(fā)生了!她的作文開始了突飛猛進,她說:“音樂讓我有了靈感,我有寫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了!逼鋵,小姑娘的變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她在接受音樂訓練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強烈而有效的刺激,從而培養(yǎng)了想像力和藝術(shù)的直覺。
溫情提示:以下錯誤你別犯
父母教孩子欣賞音樂時,常會犯以下錯誤:
選擇的音樂不當
父母隨意拿出音樂帶就放給孩子聽,不管他愛聽不愛聽、能不能理解。
不注意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放音樂給孩子聽時,不注意他的情緒。 如孩子正在興奮地玩耍時,讓他聽搖籃曲。
教孩子欣賞音樂的方法不恰當
只用語言將音樂的內(nèi)容描述給孩子聽,忽視讓他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缺乏經(jīng)常性
父母有空閑、情緒好時就教孩子欣賞音樂,忙或者情緒不好時就中斷。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