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羽”雙鋼琴專場音樂會
2015年10月16日晚,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歌劇廳座無虛席,掌聲雷動,由我校鋼琴系的傅紅老師和于美娜老師呈現(xiàn)的“羽”雙鋼琴音樂會在此拉開了帷幕。
“羽”雙鋼琴組合成立于2010年,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職業(yè)雙鋼琴組合。在東方神秘的文化背景下,長期侵染在西方古典浪漫的音樂氛圍里,傅紅老師和于美娜老師不僅對西方音樂駕輕就熟,也對中國作品的演繹表現(xiàn)出先天優(yōu)勢和自信。本場音樂會的曲目經過精心編排,為聽眾們展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音樂盛宴。
上半場開始,傅紅老師和于美娜老師以一首《中國西部組曲》拉開了音樂會的序目。這是一首極具民族特色的中國曲目,其中的每一首組曲都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兩位老師同心協(xié)力詮釋音樂的細節(jié)與內涵,體現(xiàn)出獨立與統(tǒng)一,和諧與對比的魅力。在演奏過程中,兩位演奏者忘情揮灑出時而歡快、時而靜謐的音樂意蘊,在不同聲部的交替之中渲染各民族秀美的風光。
第二首《谷應》是高平教授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山系列”中的一首,意在表達“人在山中能體驗到空靈和神秘”的情感。兩位演奏者帶我們走進飄渺的音樂海洋中。旋律沉浮不定,猶如遠山的霧,又像是人聲在山間回響,使觀眾們感受到一種音響上的空間感。音樂像晶瑩的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斑斕的光彩,之后如涓涓溪流匯集成大河,奔向大海而歸于平靜。
第三首雙鋼琴作品《黃河》改編自《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它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以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歌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和不屈不撓、敢于斗爭的民族精神。壯闊的旋律響起,熱情深切,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觀眾們心中的愛國熱情瞬間被演奏者激情的演繹點燃了。最后一段《保衛(wèi)黃河》加入了《東方紅》和《國際歌》的素材,兩位演奏者配合默契,氣勢激昂,大氣磅礴的音樂把上半場推向了高潮。一曲《黃河》結束,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下半場,一曲明朗歡快,由格里格改編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545映入耳中。快板樂章在兩位老師靈巧的手指下飛舞,全曲輕盈透明,主題開闊雅致。高低聲部相互呼應,第一鋼琴和第二鋼琴你來我往,繽彩紛呈,使聽眾們真正體驗到“默契”的雙鋼琴作品演奏所獨有的藝術魅力。
第二首是盧托夫拉夫斯基改編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曲調詼諧幽默,飾之以二十世紀不協(xié)和的和聲曲調,別有一番韻味。聽眾們很快從古典的音樂海洋回過神來,精神一振。此曲力度變化極為夸張,兩位演奏者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配合的天衣無縫。臉部情緒的表達,身體擺動的無聲語言,為鋼琴表演錦上添花。指下的旋律和節(jié)奏形同舞蹈,美麗動人。兩架鋼琴的力度呈反方向變化,音樂層次十分鮮明。樂音流淌在整個歌劇廳上空。
音樂會最后一首曲目是拉威爾的《圓舞曲》。樂曲開始充滿施特勞斯圓舞曲的風味,慢慢夾雜不協(xié)和的和弦,全曲詼諧輕松,最后在不協(xié)和的音響中結束。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兩位演奏者的演奏進入了巔峰狀態(tài)。臺上臺下融為一片,聽眾們盡情享受雙鋼琴演奏帶來的聽覺上的沖擊。整個音樂廳沸騰了。
兩位演奏者熱情大氣的演奏風格和絢麗精湛的技法,使聽眾們驚嘆之余掌聲不斷。本場音樂會在大家久久不絕的掌聲和歡呼聲中落下了帷幕。
音樂會結束后,鋼琴系系主任張維教授、江凡書記及韓冰老師、朱迪老師上臺與兩位老師合影留念。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