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族特色樂器“活”下去,讓民樂走向世界
10月的一天,云南昆明城東飄著小雨,李路洋坐在云南藝術學院教室里,身邊圍滿了學生。作為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管弦樂團的二胡演奏家,李路洋這次出行在樂團副團長、揚琴演奏家欒冬的帶領下,與古箏演奏家雷靛云、琵琶演奏家羅慧芳一同來到云南藝術學院,除了要給這里的學生授課、指導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探尋云南少數(shù)民族特色樂器。
在離授課教室不遠的一間小房子里,靜靜地“躺”著一些罕見的樂器。據(jù)了解,這些都是云南當?shù)氐奶厣珮菲,有牛角琴、象腿琴、四弦琴、葫蘆笙等,即便是對任職于國家級院團的欒冬等人來說,許多樂器也是頭次得見!八囆g創(chuàng)作需要扎根人民,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特色樂器的獨特音色,是民族音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次慕名來到云南,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貫徹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在此采集到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元素。”欒冬說。
為了讓民樂“活”下去
為什么在云南藝術學院能看到這么多罕見的樂器?這與我國男高音歌唱家、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院長王紅星有直接關系。采訪中了解到,少數(shù)民族器樂演奏一直是云南藝術學院的精品課程,早在四五年前王紅星還是副院長的時候,學校就已開始進行一些單件少數(shù)民族特色樂器的實踐制作課程。擔任院長后,他不再滿足于進行小批量的少數(shù)民族樂器的“零敲碎打”,而是希望能夠在學校里組建一支完全由云南特色少數(shù)民族樂器構成的民族樂團。
一個聲樂專家鉆進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牛角尖里,讓身邊很多人看不透,甚至有人認為王紅星“不務正業(yè)”。在王紅星看來,這不僅不是“不務正業(yè)”,還是一個大事業(yè),是值得幾代人堅持、努力做下去的大事業(yè)。
王紅星的家鄉(xiāng)在安徽淮北地區(qū),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家鄉(xiāng)“很落后,也很貧窮”,落后到連一所高中都沒有,更談不上音樂教育。王紅星最初接觸的樂器是二胡,從此,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一直吸引著他!八鸭颇仙贁(shù)民族特有的樂器,是因為這里的音樂元素太豐富了,民間的音樂太美麗!蓖跫t星說,隨著時代的變化,許多民間音樂形式以及民族樂器正面臨失傳甚至消失的危機,如果哪天聽不到了,就太可惜了。于是,他與學校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建英、民樂系主任張藝昆商量,決定要尋找老藝術家,組建樂器制作團隊。“我要把這些老音符重新找回來,讓這些美妙的音樂‘活’下去。作為地處云南的音樂學院,我們更責無旁貸!蓖跫t星的態(tài)度很堅決。
搜集、改良:“摸著石頭過河”
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眾多,少數(shù)民族樂器也形態(tài)各異,從大家熟悉的葫蘆絲、巴烏、蘆笙,到生僻的響篾、吐良、詰資等,究竟哪些樂器可以進入樂團,又適合學生學習,這讓王紅星等人犯了難。
于是王紅星召集云南藝術學院退休教授尹懋銓等老教師,及在云南當?shù)赜杏绊懥Φ囊慌贁?shù)民族器樂演奏家進行研討,經多次反復討論、推薦,才使樂團的雛形漸漸出現(xiàn)。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樂系青年教師賴鈞霖是一名出生于大理的彝族小伙子,老教師們對民族樂器的熱情讓他頗感意外,“沒想到他們那么大歲數(shù),還將大把的精力投入在少數(shù)民族樂器的拯救和改良上,他們太愛這些樂器了! 賴鈞霖告訴記者,要找到這些少數(shù)民族老藝人,有時要從昆明市出發(fā)驅車一天,而且有的山間路段崎嶇、顛簸,但團隊中從來沒有人喊苦喊累。
一些制作民族樂器的老藝人被找到后,王紅星就請他們?yōu)閷W校手工制作樂器。制琴師劉樹德也參與其中,在他看來,制作民族樂器有一些困難,比如樂器形制、發(fā)聲標準化等問題,但這項工作一旦起步,就容不得回頭,因為這對云南當?shù)氐拿褡鍢菲髦圃煺邆儊碚f,也是責無旁貸的事情。
經過不斷嘗試、研究,牛角琴、四弦琴、象腿琴、葫蘆笙,這幾件樂器逐步被重新改良、研制出來。據(jù)了解,這幾件樂器有著特殊的音響效果,為更好地將其傳承下去,學校將其運用到教學課程中,讓學生學習、掌握。如牛角琴、象腿琴的演奏方式與二胡類似,便由二胡老師教授;四弦琴與阮的演奏技法類似,則由阮的授課老師教授;對于葫蘆笙、吐良,則由竹笛專業(yè)的教師負責教授。總之,讓老師先學習,掌握技法后,再傳授給學生。
愿特色樂器能走向世界
“實話說,目前這個狀態(tài)還不是特別理想,由于樂器都是純手工打造,標準化相對較低,也會出現(xiàn)音色不統(tǒng)一、音量不夠大的問題。但這也是一個好事情,能使更多的民間音樂元素得以保存。這些樂器經過精心雕琢后,是非常富有味道的。”李路洋試奏了牛角琴后表示,牛角琴與二胡相比,聲音偏小,加之音箱位置的不同及指板的有無,學生在演奏技巧性作品時還存在一些不足。專業(yè)演奏家們試奏之后,也給王紅星提出了建議。他們認為,獨特的樂器要配獨特的音樂作品,這些樂器需要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支撐,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王紅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里,還需要對改良后的樂器做調整,包括在音色、形制、作品創(chuàng)作及學生的課程設置等方面,都需在未來逐步完善。
賴鈞霖表示,大部分學生非常愿意接觸少數(shù)民族樂器,也不乏特別喜愛的。學校有幾名學生還組建、排練了少數(shù)民族器樂的重奏作品!斑@是一門獨具特色的技藝,希望學校可以堅持做下去,作為學生來說,也很樂意在校期間能夠參與其中,雖然可能會失去很多休息時間,但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來說,是值得的!睂W生廖望說。
“我們現(xiàn)在剛剛起步,目前樂團只能演奏小型民樂作品,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相信這個樂團是獨一無二的。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帶著學生,帶著這些云南特色樂器一起走出國門,讓世界通過樂器了解云南、了解中國!蓖跫t星說,這不是夢,而是目標。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