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9屆德國巴赫國際鋼琴比賽章程
2016年第9屆德國巴赫國際鋼琴比賽開賽在即。從1992年第一屆成功舉辦開始,德國維爾茨堡巴赫國際鋼琴比賽已經(jīng)走過了20多年。本比賽為了紀念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歐洲音樂殿堂重要支柱的巴赫而舉辦,致力于一個非常偉大的目標:為全世界的鋼琴演奏家提供一個相互競技的機會。在比賽中,選手不僅要展現(xiàn)出自己高超的演奏技藝和藝術技巧,還要在作品原有的框架中用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演奏風格去詮釋巴赫的音樂。德國巴赫國際鋼琴比賽三年一屆,由維爾茨堡巴赫協(xié)會以及維爾茨堡音樂學院主辦。選手不僅僅在這里進行比賽,也通過聆聽其它參賽者不同的作品演繹,建立相互有益的音樂對話,從而對巴赫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2016年第9屆德國巴赫國際鋼琴比賽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鋼琴家提供了一個競賽的機會,但成功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最終的名次。在德國維爾茨堡的舞臺上,選手將詮釋出自己對巴赫作品的理解,對大師作品不同的闡釋,這才是比賽的主旨所在。比賽期間,評委會對選手進行音樂指導,令選手傾聽更廣闊的音樂聲音,這是一場有關音樂的靈魂對話。
比賽類別:鋼琴
參賽要求:面向36歲以下(即1979年4月1日之后出生)的鋼琴家開放
比賽時間:2016年3月(具體日期待定,請關注網(wǎng)站更新)
比賽地點:德國 維爾茨堡 (距離紐倫堡100公里)
報名截止時間:2015年12月15日
備注:報名資料需要至少5-10個工作日通過國際快遞到達境外組委會進行審核,建議選手提前15個工作日報送資料到中國華夏文化集團蘭喬圣菲文化傳播,以免延誤。
獎項設置:
一等獎:4000歐元
二等獎:3000歐元
三等獎:2000歐元
四等獎:1000歐元
“Walter Blankenheim”特別獎:500歐元
評委特別獎:500歐元
如您希望了解比賽的曲目要求,比賽規(guī)則,報名流程等完整信息,請選擇以下方式獲取:
1)請掃描網(wǎng)頁右邊“蘭喬圣菲文化”二維碼,加關注并回復“2016年第9屆德國巴赫國際鋼琴比賽”,我們的藝術顧問會在24小時內給您發(fā)送詳細的項目信息。
2)請掃描網(wǎng)頁右邊“藝術顧問”二維碼,加關注告知比賽名稱,我們的藝術顧問會及時給您發(fā)送完整的比賽信息。
參賽曲目:
第一輪
1.自選一首法國組曲(French Suite)
2.下列曲目中的一首:
Toccata c minor BWV 911;
Phantasie and Fugue a minor BWV 944;
Aria variata alla maniera Italiana a-minor BWV 989;
Ricercare a 3 voci BWV 1079 (The Musical Offering).
第二輪
1.自選一首英國組曲(English Suite)
2.巴赫十二平均律中的前奏曲&賦格中選其二
第三輪:30-40分鐘 (Only exception: Goldberg-Variations)
從以下四個曲目中任選一個:
1.一首帕蒂塔(one Partita)+ 一首及多首J. S. Bach作品;
2.French Overture B minor BWV 831 + 一首及多首J.S.Bach作品;
3.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不要反復) ;
4.a set of Preludes and Fugues from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不得和第二輪中的曲目重復)。
注意事項:
1.所有作品都應該憑記憶演奏;
2.組曲必須演奏完整,含曲目反復的部分;
3.選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演奏十二平均律中的序曲的反復部分;
4.薩拉班德舞曲(帶復奏/花腔--Sarabandas with Doubles/Agrements")可以以“交替方法”演奏,選手可以自行決定演奏帶裝飾音的薩拉班德舞曲(Sarabandas with figurations and ornaments)的反復部分;
5.第二輪中,如果選擇第一號英國組曲,那么可以將庫朗特舞曲由4個削減為2個;
6.法國序曲(French Overture)中的第一樂章第6/8節(jié)不得反復;
7.選手請使用原版樂譜,但也可使用不同版本的原版樂譜;
8.第三輪比賽中巴赫的曲目必須是原版曲目,但不包括以下曲目:
意大利協(xié)奏曲(Italian Concerto) BWV 971;
半音階狂想曲和賦格(Chromatic Fantasy and Fugue)BWV 903;
隨想曲(Capricci) BWV 992 和 993;
16個協(xié)奏曲 BWV 972 - 987;
單獨的樂章;
改編曲;
有爭議性的非巴赫作品目錄集的作品。
比賽規(guī)則:
1.比賽全程面向公眾開放;
2.組委會將盡力協(xié)助選手安排住宿,并請求選手及時提出住宿要求申請。如果選手選擇住在酒店,費用自理;
3.進入第二輪比賽的選手將會收到每天30歐元的補助,直至淘汰出局為止;
4.選手的比賽出場順序將會在比賽前一天以抽簽的方式?jīng)Q定,請選手務必安排好自己的行程,以免錯過;
5.若選手晉級第二輪,請務必與組委會保持聯(lián)系通暢;
6.比賽過程有被廣播電視等媒體錄制報道的可能,不會付予選手報酬。選手報名即視為對此同意;
7.所有獲勝者均有義務參加頒獎音樂會,組委會不提供任何報酬;
8.比賽評委的決定是最終的,不接受任何異議;
9.評委有義務以高標準和要求來衡量選手的表現(xiàn),所以不是所有獎項都有得主;
10.如果評委判斷選手的表演未達到所要求的藝術水平,可能會打斷演奏(僅限第一輪);
11.選手提交報名材料即被認為認同并遵守比賽規(guī)則;
12.如出現(xiàn)爭議,以德語版本規(guī)則為準。
評委組成:
1.莫妮可-杜菲爾教授(Prof. Monique Duphil)(美國)
莫妮可10歲時進入巴黎高級國立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老前輩珍Jean Doyen,瑪格麗特-隆(Marguerite Long)等,15歲在巴黎首次登臺演出,隨后獲得包括華沙肖邦鋼琴比賽等四個國際大獎。她在美國首次登臺時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之后出席世界各地的大型音樂會演出與藝術家交流活動。她曾和知名的藝術團如費城和克里夫蘭交響樂團合作演出,70年代與藝術家斯特恩在北京同臺演出。莫妮可曾任教于香港學院表演藝術,現(xiàn)任職美國歐柏林音樂學院。
2.西爾克-托拉-馬切斯教授(Prof. Silke-Thora Matthies)(德國)
西爾克-索拉-馬蒂斯在居特斯洛出生。1969年,她贏得了青年音樂家鋼琴演奏一等獎。她曾就讀于德特莫爾德音樂學院,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前往薩爾茨堡哈斯以及匈牙利跟隨大師學習鋼琴。她是德國國家學術基金會,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和于爾根先鋒基金會的獎學金獲得者,以及紐約“吉娜-巴喬爾”比賽一等獎。她也曾獲得布達佩斯“李斯特/巴托克”的比賽、克利夫蘭“羅伯特-卡扎德絮”比賽獎項。2003年10月,她當選薩爾茨堡音樂學院校長。
3.其他評委:
安妮-博格教授(Prof. Anne Borg)(馬耳他)
陳弛瑜博士(Dr. Chih-Yu Chen)(臺灣)
阿恩-Prof. Arne Torger(瑞典)
英格-羅沙教授(Prof. Inge Rosar)(德國)主席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