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開朗的于慶玲對音樂有著特殊的情感。她雖是古稀之年,但提起音樂,提起鋼琴,那興致勃勃的樣子像個孩子。她從小喜歡音樂,更喜歡鋼琴。音樂大師貝多芬講的“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fā)出火花”這句名言,影響了她一生。
60多年前,于慶鈴還是耀華中學的初中生時,便迷上了鋼琴,但因家庭條件所限,沒能如愿,只好參加了學校的“口琴隊”,有幸得到鄭素芳老師的培養(yǎng)和指導,打下了良好的音樂基礎。從此,她對音樂的愛好與向往伴隨她的生活,無論是上大學,還是當教師,心中的音樂之火,始終沒有熄滅。上世紀九十年代,于慶玲退休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架鋼琴,圓了兒時的夢。
于慶玲有了鋼琴之后,每天刻苦練習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等音樂大師的樂曲,內心充滿了幸福與喜悅。特別是2001年4月19日,著名作曲家王莘和王惠芬夫婦組建了王莘鋼琴俱樂部,讓于慶玲和十幾位琴友們有了相互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有了屬于愛樂人自己的家。她不會忘記王老說過的話:“要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用高雅藝術陶冶情操,促進社會和諧,為精神文明建設增磚添瓦!
作為王莘鋼琴俱樂部的秘書,于慶玲甘心情愿協(xié)助俱樂部領導,默默地做著許多具體工作,使俱樂部健康有序地發(fā)展。14年間,俱樂部成員發(fā)展到百余人,活動也安排得周密細致,得到琴友們的普遍贊譽。俱樂部聘請了天津音樂學院鋼琴專業(yè)教授朱起鴻等做指導老師,使大家的鋼琴演奏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琴友們都清楚,十幾年來,他們到社區(qū)、大學、中學、幼兒園演出,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舉辦重大節(jié)日紀念活動,于慶玲既是參與者,也是組織者、策劃者。好動腦子的于慶鈴,每年都有新點子,新創(chuàng)意,讓琴友們總是期待著 一場場獨具特色的專題音樂會。
西岸藝術館是王莘鋼琴俱樂部的活動基地。在這里他們曾舉辦了“老琴童音樂節(jié)”、“琴友生日專題音樂會”、“老少同樂音樂會”“紀念王莘名曲創(chuàng)作60周年”等活動,每次音樂會,精心挑選曲目,反映主旋律,無一例外,最后是全場演員與觀眾同唱《歌唱祖國》,深情表達大家對著名作曲家王莘的懷念,對偉大祖國的祝福。今年“五四”青年節(jié),俱樂部與天津電臺“相約清晨”欄目共同舉辦了“五月的鮮花”專題音樂會。春的旋律、青年之歌等四個樂章,逐一在西岸藝術館內響起,陣陣琴聲,慷慨激昂,喚起了大家青春的記憶。《有的人》、《我是青年》……一首首新詩,在鋼琴的伴奏下真情表達,把音樂會推向了高潮。兩個小時的音樂會,充滿了活力與激情,給琴友們留下難忘的印象。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于慶玲與琴友們在8月27日精心策劃了一場專題音樂會,不僅演奏了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還情緒飽滿地演唱了《保衛(wèi)黃河》等十幾首抗戰(zhàn)歌曲,歌聲響徹西岸藝術館,激發(fā)了琴友們的的愛國熱情!堆┙q花》在鋼琴四手聯(lián)彈的伴奏,且伴有口琴、手風琴、合聲和朗誦,充分表達了歌曲的內涵,展示了音樂的魅力。音樂會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圓滿結束。琴友們興奮地說,今天我們太高興,太激動了!音樂結束了,人們久久不肯離去。
紀念活動結束了,而于慶玲的工作還沒結束。與往常一樣,她要把整場演出的錄像剪輯,把視頻傳到網(wǎng)上,費心費力,經(jīng)常一弄就是大半夜。對此,她樂此不疲。于慶鈴說,琴鍵上迸發(fā)出的精神火花絢麗而多彩,傳遞了愛國情懷、正能量,讓更多的朋友享受音樂,我感到欣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達人檔案:
于慶玲,72歲,天津建筑工程學校數(shù)學退休教師。從小酷愛音樂,得到名師指點。退休后一直自學鋼琴,熟練演奏國內外鋼琴名曲。擔任天津“王莘鋼琴俱樂部”秘書長達14年,發(fā)展會員百人,協(xié)助俱樂部負責人組織、策劃、舉辦各種鋼琴音樂會、大型主題音樂會近百場,觀眾達萬人。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