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79年祭 大型交響樂《血哀》南京首演
一部由軍旅作曲家陳黔創(chuàng)作的大型交響樂合唱作品《血哀》,今晚在“南京大屠殺”79年祭的日子里,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在南京保利劇院上演。作為富有極強愛國心的陳黔,特意創(chuàng)作了這部五樂章交響樂作品《血哀》。在這部管樂團加合唱的作品中,陳黔傾注了無限的哀思,他將那不能忘卻的血流成河、妻離子散等人類難以置信的野蠻行為及手無寸鐵老弱婦孺,面對屠殺的無奈哭泣哀嚎一一展現(xiàn)。陳黔認為,“如果我們不濃墨重筆,又如何能夠讓生活在奢華中的年輕人刻骨銘心?又如何能夠讓30萬罹難的同胞瞑目?”陳黔放棄了傳統(tǒng)寫南京大屠殺清平盛世、軍人守城、血流成河、抗戰(zhàn)勝利的套路。他把所有音符全部用來著墨大屠殺期間的屠刀、猙獰與哀嚎、流血。這不能不說是一劑猛藥,聽了就不會忘卻。
對話陳黔
記者:為什么會想到要寫一部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交響樂作品?
陳黔:首先,這是南京的邀約,他們的確有對作品的想法,但我堅持我的思路,他們最終被我說服了。我的題目叫做《血哀》,“夫哀,莫大于心死”,這才是我所想要說的,人一旦心死了,其他就別扯了。
我用了兩年的時間來讀這段歷史,看了官方的歷史記錄、日本右翼的記錄、日本的正統(tǒng)記錄、國民黨的記錄,讀了不少相關(guān)的歷史研究。對“南京大屠殺”不同視野、不同角度的記錄,讓我開闊了視野。我看到了,這個時期,南京是我們民族精神、脊梁沒落到了最低谷的時期,是民族精神的喪失。所以讓我的作品去說其他,那都是扯。
所以這部作品中,我要表現(xiàn)出來的這個事件,不是要去表現(xiàn)悲悲切切,也不是要去描寫那些南京同胞和國軍被殺……白骨……鮮血淋淋……這一切的目的都是想去喚醒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毫無價值的民族。我痛恨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缺少這種勇氣和骨氣,這種氣節(jié)。我們之所以弱到這個程度,就是因為不斷遭受外族侵略,“南京大屠殺”時期是棠棣以來這個民族精神的衰落。我在紐約州立大學(xué)、明尼蘇達大學(xué)、田納西大學(xué)和華盛頓大學(xué)當老師,每年必須給他們上課、作曲、開作品音樂會。我有機會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這個事情,想法就不一樣了。南京的這個邀約只是一個契機,這方面的作品我已經(jīng)寫了五部,剛好是第五部,剛好南京要做,那就用上了這個第五部。
記者:你的《血哀》是如何構(gòu)架的?
陳黔:南京曾希望后面要有諸如“和平萬歲”、“民族的希望”之類的主題,我覺得都是空洞的。我認為,你如果沒有痛,你就啥也沒有。你連痛都不知道了,還跟我談什么希望啊!我說,如果能知道這個痛,知道這個憤怒,那就夠了。
我不是教育家,我也不能教育大眾,但音樂能夠喚醒大眾,我覺得這就是我最大的責任和努力。所以,這個作品就是想喚醒。第一樂章就是講下關(guān)的屠殺;第二樂章“魔舞”,殺人者的癲狂;第三樂章“兒子”,我是從中國母親怎樣看他的兒子角度,我也看過一個日本兵的回憶錄,他的母親瘋了。他本來覺得在中國殺了很多人特別榮耀,他帶著這種榮耀感回到日本,結(jié)果把母親氣瘋了。日本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殺人時,她是什么心情;第四樂章是“焚城”,這里面,我不想說焚城的過程,我用了一個最“惡心”的詞——鳳凰涅槃,但是要知道,鳳凰是自我的浴火涅槃重生,而我們不是,我們是被人家像豬一樣地被干掉了。我只想說,這個火焰是把民族精神給燒滅了呢?還是我們民族崛起的一個起點呢?
第五樂章我寫了五稿,寫到最后這一稿是我最滿意的,是我們民族的挽歌,是死難者的挽歌。整個音樂表述了一個亡者的靈魂和一個生者的靈魂在這個時空中的交流。我們怎么去理解亡者的無奈,這種無奈不是個人的,而是整個民族的衰落,民族精神的衰落,所以第五樂章我覺得用挽歌來呈現(xiàn)比較好。音樂的結(jié)構(gòu)、語言和手段,這些對我來說都已經(jīng)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我有一個很樸素的作曲思想——不管你怎么寫,最終你還是給人耳朵聽的。不管你是用了什么手段,人家聽完了渾身起雞皮疙瘩,那你就成功了。寫的都是這么大個兒的音符,演奏家演奏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你就成功了。這部《血哀》在南京首演之后,明年將在美國的西雅圖上演。
人物簡介
陳黔,1962年生于貴州省貴陽市,1979年考入貴陽市文工團,1981年入四川音樂學(xué)院作曲系,師從黃虎威老師。1985年分配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逐漸成長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級作曲家。其間他創(chuàng)作大量管樂、交響詩及影視作品,例如《青春之舞》、《花溪河邊的垂柳》、《半個月亮爬呀爬上來》、《更盡酒》、《榮歸》、《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等。同時他還兼任“雅馬哈”管樂訓(xùn)練指導(dǎo)教師、北京市教委學(xué)生管樂藝術(shù)顧問,以及美國范德堡大學(xué)萊爾音樂學(xué)院、明尼蘇達大學(xué)、紐約州立大學(xué)等幾所大學(xué)的客座教授。他的作品以民族音樂風格著稱,《第一交響曲》和《第二交響曲》經(jīng)常上演于海外。(李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xué)習(xí)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