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長征》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jié)·2016: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長征》開票
演出時間: 2016.07.01 - 2016.07.06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16.07.02 周六 19:00
2016.07.03 周日 19:00
2016.07.04 周一 19:00
2016.07.05 周二 19:00
2016.07.06 周三 19:00
演出介紹
80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工農(nóng)紅軍完成了舉世矚目的長征。在兩萬五千里的征途上,紅軍戰(zhàn)士歷經(jīng)曲折,戰(zhàn)勝了重重艱難險阻,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
為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國家大劇院力邀印青、鄒靜之、田沁鑫等國內(nèi)一流藝術家組成主創(chuàng)團隊,重磅推出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長征》。歌劇《長征》醞釀創(chuàng)作共歷時四年。該劇以現(xiàn)實主義手法忠實再現(xiàn)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艱苦過程,歌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理想與信仰而奮斗犧牲的崇高信念,并以此緬懷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的奇跡。著名編劇鄒靜之充分尊重史實,通過對曾團長、彭政委、平伢子等人物形象的刻畫,再現(xiàn)了長征精神,并以當代的視角歌頌了這一需要銘記的歷史。著名作曲家印青充分發(fā)揮其旋律創(chuàng)作之所長,通過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交融將中西音樂結(jié)合,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畫出一個個長征戰(zhàn)士的鮮明性格。在音樂手段方面,作曲家通過使用西藏弦子、貴州民歌等民間音樂表現(xiàn)紅軍長征的進程,通過交響合唱、詠嘆調(diào)等西洋音樂形式表現(xiàn)紅軍長征的史詩性。
全劇共六幕九場,登場人物近30余個,合唱隊規(guī)模上百人,是國家大劇院迄今演出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原創(chuàng)歌劇作品。全劇一氣呵成表現(xiàn)了紅軍從瑞金出發(fā),歷經(jīng)湘江戰(zhàn)役、遵義會議、奪取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會師會寧等重要歷史事件,體現(xiàn)革命先烈為夢想不怕犧牲與艱險的正能量精神。
長征的偉大歷史造就出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長征精神的每一個音符都蘊含著時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奮進、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讓我們一起走進國家大劇院,通過歌劇的藝術魅力重溫這一段苦難與輝煌。
主創(chuàng)
作 曲:印青
編 劇:鄒靜之
指 揮:呂嘉
導 演:田沁鑫、楊笑陽
舞美設計:馬巖松
服裝設計:宋立
燈光設計:胡耀輝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造型設計:陳敏正
音效設計:王丹戎
合唱指揮:孟幻
主演
彭政委:閻維文、遲立明
曾團長:王海濤、劉嵩虎
平伢子:王宏偉、梁羽豐
洪大夫:王喆、張心
萬 霞:龔爽、王一鳳
軍團長:關致京
李文化:張龍劉
平權:劉乃奇
劇情介紹
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準備撤離蘇維埃共和國的都城瑞金,中央紅軍某團曾團長和彭政委接到轉(zhuǎn)移的命令時,不忍把傷病員留給敵人。而此時,來說服傷員的彭政委的愛人洪大夫說自己受命也將留下來照顧傷員,面臨生死離別的夫妻代表離開瑞金和留下來的同志,唱出了《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軍號聲中,紅軍戰(zhàn)士唱著《紅軍終將得勝利,我們一定要回來》,懷著對夢想追求的決心離開瑞金。
湘江戰(zhàn)役,紅軍長征中最慘烈的一戰(zhàn),血染湘江。
戰(zhàn)爭過后,彭政委看著活下來的熟睡中的戰(zhàn)士,唱起《寒夜中》,下決心攏住隊伍,為理想絕不后退。戰(zhàn)士們思索后重唱、合唱! ∫谷胱窳x城的紅軍獲得到了修整機會。部隊與商戶公平交易,戰(zhàn)士們與宣傳隊搞起了寫標語大競賽。熱鬧的氣氛后,深夜,遵義會議的公告?zhèn)鱽,毛委員加入了領導中心,中國革命迎來了歷史的轉(zhuǎn)折點。
在敵軍圍追堵截中,紅軍在面對生死存亡時,曾團長和彭政委帶領戰(zhàn)士一天一夜奔襲兩百四十里,在大合唱《奔襲之歌》后戰(zhàn)士們一鼓作氣奪下瀘定橋。紅軍主力勝利突圍。 面對雪山、草地的艱難困苦,紅軍戰(zhàn)士在各民族同胞的支援下不屈不饒,為了理想勇于向前。戰(zhàn)士平伢子為了戰(zhàn)友們的安全,在試吃野菜時中毒,掉了隊奄奄一息的平伢子不幸陷進了沼澤,以一曲《我舍不得離開你們》的詠嘆調(diào)后表達自己對紅軍的留戀后犧牲。
歷經(jīng)艱難險阻,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陜北紅軍終于在陜甘邊界的會寧勝利會師。在熱烈的會師大合唱后,彭政委卻得知愛人洪大夫被捕后犧牲的消息。洪大夫最后的信,激歷了戰(zhàn)士們,全劇在大合唱《長征萬歲》中結(jié)束。
印青作曲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音協(xié)創(chuàng)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聯(lián)第八、九屆全委,全軍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原解放軍總政歌舞團一級作曲、原團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創(chuàng)作各類音樂作品1500多件,代表作有歌曲《走進新時代》《西部放歌》《天路》《江山》《當兵的歷史》《在燦爛陽光下》《不要問為什么》《邊關軍魂》《世紀春雨》《桃花謠》《蘆花》《望月》《當你的秀發(fā)拂過我的鋼槍》《把一切獻給黨》《戰(zhàn)士與母親》《在和平年代》《旗幟頌》《走向復興》《共筑中國夢》等,在國內(nèi)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創(chuàng)作的歌劇《黨的女兒》(合作)、《運河謠》,舞劇音樂《媽祖》及《新四軍》《最后的騎兵》《海天之戀》《一言為定》《村官普發(fā)興》《百團大戰(zhàn)》等影視音樂作品也廣受好評。有300余件作品在全國全軍各次文藝評選、比賽中獲獎,其中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文化部“文華獎”、解放軍文藝獎、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金唱片獎”等獎項。多次在國家、軍隊各重大文藝活動中擔任藝術總監(jiān)和音樂總監(jiān)。
因工作成績顯著,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五次;被評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原解放軍總政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軍學習“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先進個人、全軍英模大會代表、全軍文化藝術工作先進個人。
鄒靜之編劇
現(xiàn)為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52年出生,祖籍江西南昌,北京長大。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曾出版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著作二十余種(代表作:《鄒靜之詩選》《九棟》《鄒靜之戲劇集》等);電影十余部(代表作《一代宗師》《歸來》《千里走單騎》等);電視劇五百余集(代表作《五月槐花香》《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話劇五部(代表作《我愛桃花》《操場》等);歌劇三部(《夜宴》《趙氏孤兒》等);京劇、兒童劇各一部。其作品曾獲國際國內(nèi)各項大獎。
呂嘉指揮
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圖蘭朵》《藝術家的生涯》《愛之甘醇》《托斯卡》《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費加羅的婚禮》《卡門》《奧賽羅》《安德烈·謝尼!贰短坪郎,原創(chuàng)歌劇《趙氏孤兒》《山村女教師》《運河謠》《方志敏》《冰山上的來客》,音樂會版歌劇《威廉·退爾》等中擔任指揮。
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jiān)及首席指揮,同時兼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jiān),曾任意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及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nèi)里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jiān)。
呂嘉曾先后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的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包括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圣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里昂國立管弦樂團等。
歌劇在呂嘉的指揮生涯中占據(jù)著特殊位置,他曾指揮過五十余部歌劇。作為第一位在意大利國家歌劇院擔任總監(jiān)的亞裔指揮家,他在意大利音樂評論界被譽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劇的指揮家”。1989年獲安東尼奧·普蘭佩得羅第國際指揮大賽第一名。1998年他指揮的歌劇《茶花女》被馬切拉塔歌劇節(jié)評為最佳詮釋。2007年意大利總統(tǒng)納波利塔諾為他頒發(fā)“總統(tǒng)杯”;同年,他在羅西尼歌劇節(jié)中指揮歌劇《賊鵲》,《賊鵲》被評為當年的“最佳歌劇”。
田沁鑫導演
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文廣集團藝術總監(jiān)、國家一級導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她是中國舞臺劇中一面始終堅持文化品質(zhì)和人文情懷的不倒旗幟。她的作品包含著對中國傳統(tǒng)題材、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以及現(xiàn)當代社會話題的敏感捕捉。她用當代藝術觀念和東方美學的融合來呈現(xiàn)舞臺,強調(diào)肢體表達和詩化語言相互融合的表演、復雜的時空結(jié)構(gòu)、強烈的視覺沖擊。她的作品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對國際戲劇領域亦有深遠影響。
2014年3月27日“世界戲劇日”前后,她導演及編劇的兩部話劇《青蛇》和《風華絕代》在美國同時上演。其中由第41屆香港藝術節(jié)與第15屆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聯(lián)合委約、中國國家話劇院聯(lián)合蘇格蘭國家劇院出品的《青蛇》,應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之邀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劇目參加“世界舞臺:2014國際戲劇節(jié)”!肚嗌摺肥2013大中華地區(qū)演出市場最為轟動的一部作品,也曾應邀亮相2014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jié),被評為“神秘劇”之首。而由田沁鑫導演的話劇《風華絕代》巡演美國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休斯頓四城市。在韓國,她還應邀排演了三部話劇。
代表作品:話劇《生死場》《狂飆》《趙氏孤兒》《紅玫瑰與白玫瑰》《明朝那些事兒》《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等;昆曲《一六九九·桃花扇》;音樂劇《電影之歌(2010版)》等。
作品及個人獎項: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獲得者、中國藝術節(jié)演出金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壹戲劇大賞年度大戲及年度最佳導演獎、文化部文華大獎、導演獎、編劇獎、金獅導演獎、曹禺文學獎編劇獎、中國話劇一百周年紀念文化部優(yōu)秀話劇藝術工作者、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人物等。出版作品包括:戲劇合集《田沁鑫戲劇作品集(話劇篇)》(DVD);圖書《我做戲,因為我悲傷》《田沁鑫的戲劇場》《田沁鑫的戲劇本》《田沁鑫的排練場之四世同堂》。
楊笑陽導演
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副主席、現(xiàn)任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副團長、國家一級編導,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
個人獎項: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獲得者、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舞蹈“荷花獎”、文化部“文華導演獎”、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獎”、多個中國文華劇目大獎。
代表作品:民族舞劇《鐵道游擊隊》、回族歷史舞劇《月上賀蘭》、民族舞劇《呂梁英雄傳》、群舞《穿越》《看齊,看齊》;在2014年至2016年連續(xù)三屆擔任全軍老干部晚會總導演;在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復興之路”、“勝利與和平”、“軍隊”等晚會中任執(zhí)行導演、編導。
馬巖松舞美設計
被譽為國際新一代建筑師中最重要的聲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贏得重要標志性建筑的中國建筑師。他致力于探尋建筑的未來之路,倡導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結(jié)合起來,通過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情感聯(lián)系,以人的精神為核心的全新的城市文明時代。從2002年設計浮游之島開始,馬巖松以“夢露大廈”、哈爾濱大劇院、胡同泡泡32號、鄂爾多斯博物館、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等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實踐著這一未來人居理想的宣言。
《快公司》先后評選他為“2009年全球建筑界最具創(chuàng)造力10人”以及“2014年全球商界最具創(chuàng)造力100人”。2010年,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RIBA)授予他國際名譽會員。 2014年他被世界經(jīng)濟論壇評選為“2014世界青年領袖”。馬巖松曾就讀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后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并獲碩士學位。目前他是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宋立服裝設計
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大型新編史詩京劇《赤壁》、新編歷史京劇《正考父》的服裝設計。
現(xiàn)任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舞美隊服裝設計。
主要作品:國家大型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北京殘奧會開幕式服裝總設計、閉幕式;上海特奧會開幕式。舞蹈《千手觀音》《士兵與槍》《扎西德勒》《穿越》《戰(zhàn)馬嘶鳴》《牡丹頌》《海燕》;劇目《國魂》《軍魂》《士兵日記》及第二十屆《雙擁晚會》;雜技《俏花旦》《協(xié)奏-黑白狂想》《肩上芭蕾》《頂碗》、中國雜技團《一品一三絕》;舞劇《千手觀音》《一把酸棗》《野斑馬》《花木蘭》《天邊紅云》《紅樓夢》《紅河谷》《西施》《茉莉花》《霸王別姬》《舞臺姐妹》;芭蕾舞劇《二泉映月》《八女投江》;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國家大劇院大型新編史詩京劇《赤壁》。
胡耀輝 燈光設計
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運河謠》《日出》、話劇《樣式雷》的燈光設計。
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舞臺美術家學會燈光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演藝技術設備學會會員。他的設計風格情感細膩、內(nèi)斂大氣。
所獲獎項:2004年至2007年年度話劇“金獅舞臺美術獎”;六次文化部“文華舞臺燈光設計獎”;多次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獎。代表作品:話劇《雷雨》《原野》《秦王政》等;歌劇《圖蘭朵》《運河謠》《日出》等;戲曲《歌王》《關漢卿》等;音樂劇《文成公主》《天龍八部》等;兒童劇《紅領巾》《想飛的孩子》;眉戶劇《遲開的玫瑰》;桂劇《大儒還鄉(xiāng)》;京劇《藏羚羊》;湘劇《李貞還鄉(xiāng)》等;大型實景劇《草廬諸葛亮》《天下情山》;電視情景劇《我愛我家》等數(shù)百部作品。著有《舞臺美術視覺形態(tài)與再造》《舞臺美術視錯覺行為》《戲曲舞臺燈光的照明與造型》等多篇學術論文。
胡天驥多媒體設計
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擔任多媒體設計。
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后赴法深造,畢業(yè)于法國lissa動畫學院,主修影視動畫。2007年回國后創(chuàng)立正月影像studio,從事CG影視后期特效舞臺多媒體互動影像工作。
主要作品:李玉剛歌舞詩劇《四美圖》;大型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大漢蘇武》《運之河》《傷逝》《紅河谷》;大型音樂劇《茉莉花》《錦繡過云樓》《或許明天屬于我》、大型兒童音樂劇《北京傳說》;大型舞劇《水月洛神》《王羲之》《一起跳舞吧》《二十四節(jié)氣》及其歐洲復排巡演;話劇《培爾金特》《秋瑾》《鏡中人》;大型雜技劇《聊齋》;木偶劇《飛吧,丹頂鶴》。
陳敏正造型設計
國家一級美術師,從事影視劇人物造型工作40余年,現(xiàn)任山東影視集團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妝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瀚正造型創(chuàng)始人、藝術總監(jiān)。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首席造型設計。
電影作品:《三槍拍案驚奇》《辛亥革命》《雪花與密扇》《西藏天空》《大明宮》《絕唱》《熊出沒》《星火》《三岔口》。電視。骸段涿哪飩髌妗贰墩鐙謧鳌贰读d月傳》《武神趙子龍》《闖關東》《大秧歌》《隋唐演義》《西游記》85版山東臺《水滸》(新版)《水滸》等千余部集。歌。簭埶囍\鳥巢版《圖蘭朵》。話。骸讹L刮卜奎》《白門柳》《布衣孔子》等。近期有電影《蓮花王子哪吒》《三國》,電視劇《女兒紅》《蘇茉兒傳奇》等在制作中。
獎項:中國電影電視劇協(xié)會1998屆、2000屆、2004屆、2008屆、2010屆、2012屆化妝金像獎;中國電影電視劇協(xié)會2002年當代優(yōu)秀化妝師;金鷹獎最佳美術獎;第五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化妝單項獎);中國電視20年最佳造型師;2008北京奧運會特別貢獻獎。另外,他還擔任了第九屆CCTV模特電視大賽、中美協(xié)全國化妝發(fā)型大賽、第三十三屆巴黎世界杯大賽中國區(qū)選拔賽評判。多次為北影、中戲、上戲、中傳、香港教育學院等高校授課。
王丹戎音效設計
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錄音藝術專業(yè),中影制作基地聲音藝術總監(jiān)、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錄音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與馮小剛、陳凱歌、陳國富、徐克、韓三平、黃建新、趙寶剛等眾多知名導演合作。所獲獎項: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建國大業(yè)》)、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效獎(《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以及在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各大電影節(jié)多次獲得聲音專業(yè)獎提名,并在2015年擔任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
電影作品:《沒完沒了》《一聲嘆息》《大腕》《和你在一起》《手機》《天下無賊》《無極》《夜宴》《集結(jié)號》《梅蘭芳》《非誠勿擾》《風聲》《趙氏孤兒》《建黨偉業(yè)》《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白發(fā)魔女傳之明月天國》《觸不可及》《奔愛》《絕地逃亡》等50余部。
孟幻合唱指揮
曾在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運河謠》《趙氏孤兒》《西施》中任歌劇總監(jiān)呂嘉和指揮家陳佐湟、張國勇的助理指揮;在歌劇《日出》《方志敏》中擔任合唱指揮。
孟幻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指揮家吳靈芬教授、王燕副教授。作為客座指揮,他與其他院團完成了許多重要作品:2009年指揮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與中國歌劇舞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青春之歌》,并參加文化部優(yōu)秀劇目展演;2010年指揮室內(nèi)歌劇《再別康橋》、2012年指揮福建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天籟越音”——越劇名家李敏經(jīng)典名劇名段交響演唱會》的閩杭地區(qū)巡演;2014年指揮甘肅省歌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貂蟬》的首演。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yè)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yè)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五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丹尼爾·歐倫、鄭明勛、嚴良堃、楊鴻年、呂嘉、張國勇、李心草、鄭健、楊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楊光、李曉良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
作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是中國歌劇合唱最高音樂造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場的演出,用自己的聲音和熱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歌劇人物形象,為推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chǎn)的進一步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chuàng)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運河謠》《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經(jīng)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wèi)隊》《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奧賽羅》《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游吟詩人》《鄉(xiāng)村騎士》與《丑角》《諾爾瑪》《唐·帕斯夸萊》《阿依達》《弄臣》《魔笛》《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德烈·謝尼!贰段髅伞げǹ贰秴O與達麗拉》《歌女喬康達》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xiàn)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yè)內(nèi)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了歌劇的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策劃與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紀念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威廉·退爾》《唐·璜》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等。通過音樂會這一藝術載體,讓更多的觀眾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不懈追求的藝術精神。
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始終重視觀眾培養(yǎng),堅持參與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普及活動。積極策劃和參加周末音樂會、經(jīng)典藝術講堂,同時進學校、走社區(qū),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為逐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也將不斷地將國家大劇院藝術產(chǎn)品和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作品傳播至海外。他們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贊譽。2015年9月隨國家大劇院遠赴意大利參加了《駱駝祥子》巡演。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與合唱藝術結(jié)緣,與歌劇表演藝術結(jié)緣,為夢想、為藝術,不斷前行。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chuàng)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yōu)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jīng)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yōu)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萊里·捷杰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勛、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列夫·賽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呂紹嘉、湯沐海、張弦、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shù)婪颉げ己召e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王羽佳、陳薩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最優(yōu)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和豐富經(jīng)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兩棲樂團而名聞海內(nèi)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chuàng)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五年來,他們精彩呈現(xiàn)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jīng)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xiàn)了精彩的節(jié)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chuàng)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呂嘉帶領下于2013年開啟的全套貝多芬之旅中,他們展示出了對德奧古典作品的深厚偏愛和高超素養(yǎng)。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huán)》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而該音樂會的現(xiàn)場錄音也由索尼古典進行全球發(fā)行,并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fā)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陸續(xù)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qū)、醫(y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nèi)樂活動,將無數(shù)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jié),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呂嘉率領的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蒙特利爾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
在以“弦外有聲”為主題的2016年至2017年樂季中,樂團將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戰(zhàn)爭與和平》等十五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鄭明勛、呂紹嘉、克勞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崗、哈努·林圖、湯沐海、張藝、李飚等指揮家?guī)ьI下,與鄭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寧·科瑞格魯?shù)、王健、吳蠻、張昊辰、陳薩、秦立巍、楊天媧、寧峰、吳巍等獨奏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陳其鋼與王羽佳將作為國家大劇院2016年至2017年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jiān)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并由袁丁擔任助理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jiān)、西班牙特內(nèi)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xiàn)任藝術總監(jiān)。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