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技藝大師張建平:一琴一弦“藝術夢”
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張建平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他是廠里公認的制作拉弦、彈撥類樂器的好手,30多年來始終堅守在生產(chǎn)一線。經(jīng)由他手生產(chǎn)、調制出來的各類敦煌牌樂器已不止千把,閔惠芬、馬曉暉等著名演奏家都用過他做的琴。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技藝大師,聽他講述專注樂器制作的工匠生涯。
張建平能與樂器結下如此深的情緣,還歸功于他的父親——樂器制作“工藝師”張龍祥。張龍祥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老工人,也是一個多面手,主做拉弦樂器,三胡、琶琴、新型阮等諸多改良產(chǎn)品的研制也出自他手。張建平年輕時的夢想是當一名職業(yè)籃球運動員。然而1979年,國家勞動總局考慮到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出臺相關政策,允許工藝師子女跟隨學藝。于是,張建平成為了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一名工人,開始向父親學藝。
年輕時的籃球運動員成為了如今的樂器制作大師。
從球場突然轉向工廠,對他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剛開始使用工具時,不是敲到手就是鋸著手。”但在球場上造就的要強性格,促使他暗下決心,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絕不能給父輩丟臉。
經(jīng)過不懈努力,兩年后,張建平開始獨立完成一些中檔和普及產(chǎn)品的制作,逐漸吸收父親及伯父張文龍(原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拉弦、彈撥類樂器制作工藝師)的技藝及理念,邊感悟邊實踐,摸索出特有的調琴方法,通過對琴碼的材料、規(guī)格及配置等進行優(yōu)化調整,使二胡音質明顯上升一個臺階。
張建平的制作技藝受到國內外許多演奏家的認可和青睞。
這一本領也受到國內外許多演奏家的認可和青睞!拔沂羌烁篙叺膬(yōu)點為一身,追求外觀工藝和聲學品質俱佳,才形成自己的風格!比缃,他已成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拉弦樂器制作高級技師,并有了自己的技術工作室。
上世紀80年代末,張建平與演奏家合作,研究如何在二胡音區(qū)內控制不協(xié)和發(fā)音點,該成果次年被文化部評為科技成果三等獎。
此外,張建平作為《民族低音樂器研制與開發(fā)》課題的重要研發(fā)者,對其父張龍祥當年創(chuàng)制大琶琴的優(yōu)缺點再次進行整理、歸納。2015年6月,他與團隊一起,完成了花瓶型、六角型低音拉弦樂器的制作,得到了上海民族樂團、音協(xié)等專家的指導與認可。經(jīng)過幾個月的悉心調試后,于2015年10月亮相上海國際樂器展,受到了廣泛關注。
花瓶型、六角型低音拉弦樂器的制作,又點燃了張建平新的夢想。
對于張建平而言,工匠精神的涵義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現(xiàn)在,年近60歲的他又有了新的夢想,不斷嘗試六角型低音拉弦樂器的工藝改良。他希望,這些新研發(fā)的樂器能與西洋樂器媲美,讓世人看到一場傳統(tǒng)民族樂團的演奏會!耙驗槲覀儾粌H僅是在做樂器,也在做屬于我們自己的藝術和文化。”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