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指揮斯特奇·奧利弗
在多瑙河畔的音樂之都維也納,有一群穿著藍色水手服的男孩,他們歌聲抵達的地方,宛如天堂,繁花盛開。他們被稱為“歌唱著的天使”,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這個有著將近五百年歷史的合唱團,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合唱團之一,它與維也納愛樂樂團一起被視為奧地利的兩個國寶,很多著名音樂家都曾是合唱團的一員,包括莫扎特、海頓、舒伯特。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創(chuàng)立以來,從僅限在維也納教堂演出,到如今邀約不斷,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演唱水平獲得無數(shù)知名音樂家的肯定。指揮家如卡拉揚、伯恩斯坦、阿巴多、馬澤爾等都與他們合作演出。不管是和美寧謐的教堂音樂、濃馥動人的奧地利民謠,還是輕柔美妙的圓舞曲、令人捧腹大笑的喜歌。徊还苁菤W洲各個時期傳統(tǒng)古典音樂,還是現(xiàn)代世界名家名曲,他們都能用最正統(tǒng)的童聲美聲征服觀眾。10月2日,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將再度亮相東藝,獻上純凈的“世界第一童聲”,以此紀念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的《藍色多瑙河》首演150周年。
自2011年起擔任維也納童聲合唱團舒伯特團首席指揮的斯特奇·奧利弗已是第二次率團來滬演出,“第一童聲”背后有何奧妙?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上海工作坊上與他有了一番對話。
上觀新聞:合唱作為一種音樂形式的歷史和地位是怎樣的?
斯特奇·奧利弗:合唱起源于教堂音樂,最早便是唱詩班,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在500多年前就是皇室的唱詩班,直至今天都保持著每周末到教堂唱詩的習慣。從教堂開始,合唱有了越來越多普通百姓的參與,產(chǎn)生了很多知名音樂家,在教堂音樂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傳承和弘揚,讓童聲合唱、合唱得到了很大發(fā)展,成為大眾十分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
上觀新聞:指揮童聲合唱和成人合唱最大的區(qū)別在什么地方?
斯特奇·奧利弗:從音樂上來說沒有區(qū)別,孩子們唱的歌曲的難度、表現(xiàn),與成人是一樣的。孩子們具有很高的天賦,但和孩子的交流和訓練過程與成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天性好動、好玩、注意力不集中,要有足夠耐心、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讓孩子們能很快進入一種境界,集中精力。比如說,可以有節(jié)奏地拍手或是讓孩子們站起來一下、把他們的位置調整一下,也要教孩子們一些音樂理論,引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提問。
上觀新聞: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如此成功,有什么秘訣嗎?
斯特奇·奧利弗: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進行音樂訓練,通過每天的發(fā)聲訓練把孩子帶入一種境界,讓他們喜歡、熱愛,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驅動力去投入音樂。
上觀新聞:可以介紹一下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系統(tǒng)嗎?
斯特奇·奧利弗:家長可以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就把他們送到我們的幼兒園,讓孩子接觸音樂、得到啟蒙、熱愛音樂。奧地利的小學是四年制的,幼兒園和小學都是男女混讀,以音樂教育為特色。奧地利的初中和高中也分別是四年制,初中時,100個男孩會組成4個合唱團,每組25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我所帶領的舒伯特團。孩子們平時集中住校、集中演出、集中補課,沒有巡演的時候就正常上課。到了高中,男孩們變聲了,又會重新男女混讀,組成新的男女混聲合唱團,小學也是如此。除了聲樂學習,還有器樂學習,當然聲樂還是最具特色和最主要的。
上觀新聞:您對中國的音樂教育是否有一些了解?
斯特奇·奧利弗:我知道中國非常重視音樂教育,尤其是家長十分致力于孩子的音樂學習,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音樂、學習樂器,我也知道有很多具有很高天賦的孩子,他們的音樂水平相當不錯。
上觀新聞: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理念有什么可以給中國孩子的音樂教育一些參考?
斯特奇·奧利弗: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有個比較重要的理念——“人人都能唱歌,在歡樂中學習音樂”。在維童看來,不存在天生五音不全的人,人人都能享受音樂,在音樂中發(fā)展健全的品質和智慧。尤其是對孩子來說,音樂是開啟創(chuàng)造源泉的金鑰匙,所謂啟發(fā)右腦,音樂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