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是我們在中學課本中都學過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既慷慨激昂,又振奮人心。近日,這段歷史被保利院線搬上了舞臺,以音樂劇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在回顧歷史之余,蕩氣回腸的民族自豪感再一次凝聚。3月4、5日晚,原創(chuàng)音樂劇《虎門銷煙》將在青島大劇院精彩上演,再現(xiàn)這一段震撼人心的歷史。作曲三寶、編劇關山、導演黃凱“黃金鐵三角”,攜手打造愛國主義題材音樂劇巨作《虎門銷煙》,又一次喚醒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音樂劇《虎門銷煙》的故事發(fā)生在清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宣布對外國商人的禁煙令,并繳了鴉片商們的鴉片,此行為震驚世界。然而面對繳獲來的兩萬多箱煙土,林則徐卻遇到了新的難題,該如何將這些鴉片徹底銷毀永絕后患?幾度尋訪中,林則徐遇到了“煙民”阿忠和他的妻子倩娘。在倩娘的幫助下,林則徐得到了徹底銷煙的秘方,在東莞虎門當眾銷毀鴉片。
縱觀《虎門銷煙》全劇,讓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其無與倫比的震撼,在鴉片的侵蝕下,本應守家衛(wèi)國的將領戰(zhàn)士、本應養(yǎng)家糊口的青壯勞力、本應幫扶鄉(xiāng)里的鄉(xiāng)紳大夫,本應女紅刺繡的小家碧玉……醉生夢死,行尸走肉,每個社會階層無一幸免,劇中令人憤懣的迷局中,每個人都無法扮演著自己理應扮演的角色,男女迷失在喧囂的浮華中,渾渾噩噩,行將就木。而林則徐的到來,擊碎了這一切,掀開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具有標志性的一頁,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那波瀾洶涌的歷史旋流,喚醒靈魂深處的一腔熱血,奮起抵制鴉片,不甘成為東亞病夫,洗刷受侵凌的屈辱。
《虎門銷煙》的主創(chuàng)陣容堪稱國內音樂劇界的“豪華配置”:藝術總監(jiān)、作曲由著名音樂人三寶擔任,編劇關山是國內著名劇作家,導演黃凱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副教授。該組合此前已經創(chuàng)作推出了《三毛流浪記》、《鋼的琴》、《王二的長征》、《聶小倩與寧采臣》等多部原創(chuàng)音樂劇目。如何把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題材再現(xiàn)于舞臺?編劇關山表示,現(xiàn)在觀眾講求觀劇體驗,他們希望主旋律的故事不教條、不僵化,也希望林則徐是一個生動的人物,而不是一個臉譜。因此,在創(chuàng)作中主創(chuàng)們決定放棄歷史劇慣用的宏大敘事手法,以阿忠和倩娘的情感與命運為切入點,再現(xiàn)那段歷史往事。該劇藝術總監(jiān)三寶介紹,《虎門銷煙》中的廣東民間小調比例約占全劇音樂的兩成。比如改編自廣東民間音樂《彩云追月》的《春風十里》,經過重新填詞既保留了原作粵音曲譜的中國風韻,又添了詩意,生動描繪出阿忠、倩娘往日的種種美好,這首曲子將貫穿全劇。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