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型民族音樂會在澳門舉行
為緬懷孫中山先生為謀求民族獨立、社會進步、國家富強而努力的偉大情懷和歷史功勛,繼承和發(fā)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鞏固和發(fā)展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致力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音協(xié)、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聯(lián)等主辦,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澳門長虹民族樂團與珠海市女子室內(nèi)中樂團聯(lián)合演出的“天下為公——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型民族音樂會”日前在澳門舉行,這也是此專場音樂會繼在北京、南京、臺北、廣州、中山等地演出后的第6場演出。此場演出既是緬懷孫中山先生的專題音樂會,又是促進民族樂團發(fā)展的一次交流盛會。海峽兩岸暨澳門的4個樂團的音樂家們共聚一堂,聯(lián)袂獻演了一出經(jīng)典與創(chuàng)新并存、曲目安排各具特色的藝術大戲。
中國音協(xié)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韓新安說:“音樂會以緊扣主題的新創(chuàng)作樂曲,與主題相關的創(chuàng)作、改編樂曲和與主題接近的經(jīng)典保留樂曲構成,既有委約國內(nèi)知名作曲家新創(chuàng)作的紀念和緬懷孫中山先生的作品,也有專門根據(jù)孫中山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各具特色的音樂風格,使觀眾在悠揚樂聲中緬懷孫中山先生,感受民族音樂傳承發(fā)展,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
“天下為公——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型民族音樂會”包括關乃忠創(chuàng)作的民族管弦樂《1911序曲》,趙季平以山西民間音樂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古槐尋根》,鐘立民、周蘭萍作曲,趙東升編曲的二胡、大提琴與樂隊《相望》,劉應林作曲、林建安編曲的民族管弦樂組曲《盛世濠江》(第一樂章《濠江望月》、第二樂章《世遺漫步》),朱昌耀、王愛康作曲的民族管弦樂《凱旋》,李復斌編曲的廣東音樂合奏《平湖秋月》,杜小甦創(chuàng)作的琵琶、古箏與樂隊《拾級中山陵》,葉小鋼創(chuàng)作的二胡與樂隊《光明行》。
為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緬懷和紀念,主辦方邀請了海峽兩岸暨澳門的眾多知名指揮家和演奏家聯(lián)袂演出。三場音樂會指揮家有黃光佑、彭家鵬、杜存忠、王愛康,演奏家包括了朱昌耀、楊雪、陳音、任潔與邱婉儀。澳門長虹民族樂團團長杜存忠表示,雖然大家排練磨合的時間比較短,但大家都深受孫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感召,在藝術上溝通起來非常順利。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二胡演奏家楊雪對此次演出印象頗為深刻,尤其是澳門長虹民族樂團的敬業(yè)細致讓她深受感動。在走臺的過程中,楊雪坐的椅子略微有些高,對于坐著演奏的她來說,姿勢的變動與演出效果關系還是比較大的,楊雪就向工作人員表示能不能換成排練時坐的椅子,后來,澳門長虹民族樂團的工作人員不僅搬來了排練的椅子,還額外拿來了兩把椅子供楊雪選擇,而其中一把就是楊雪后來在臺上演出時坐的椅子。
演出由著名作曲家關乃忠先生創(chuàng)作并親自執(zhí)棒的《1911序曲》拉開序幕,作品融合了《旱天雷》《娛樂升平》和《梅花三弄》的音樂元素,樂隊各個聲部反復演奏“固定低音”昭示著孫中山先生對民主革命的追求和探索,沉睡的中國大地開始覺醒。以《梅花三弄》的主題象征人民對于共和社會的美好理想,經(jīng)過慘烈斗爭后用無數(shù)烈士鮮血換來的革命成功!逗堤炖住泛汀秺蕵飞健钒褵崃业那榫w帶到高潮,隨著鐘聲響起,第一樂章的覺醒主題又在耳邊重現(xiàn),如同孫先生在遺囑中告誡我們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讓警鐘長鳴。《古槐尋根》以山西民間音樂為素材,曲調樸實歡快,表達了人們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尋根尋祖,追尋中華文化之根、民族之情、國家之魂,體現(xiàn)中華兒女企盼團結統(tǒng)一的真摯情感!断嗤费堇[出了一幅沒有界限的音樂版圖,樂曲以描寫廈門鼓浪嶼的歌曲《鼓浪嶼之波》和臺灣《綠島小夜曲》為素材,表達了兩岸人民融合交流的共同心愿!妒⑹厘┙访枋隽艘粋中西文化薈萃、令人向往的澳門!秳P旋》取材于京劇曲牌《備馬令》,采用蘇南吹打中的打擊樂手法,描繪了鼓樂齊鳴、得勝之師凱旋而歸、眾人共慶的歡騰場面。《平湖秋月》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借景抒情、格調清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及連續(xù)不斷的抒情性!妒凹壷猩搅辍穭t柔和地演繹了清晨群山懷抱之中的中山陵鳥語花香的模樣。音樂會最后上演的曲目是由彭家鵬指揮的《光明行》。而《光明行》則由楊雪與樂隊協(xié)作,體現(xiàn)了新世紀中國在邁向未來的過程中,對新時代滿懷欣喜的心情。這是作曲家葉小鋼在江蘇無錫參觀了阿炳及劉天華的故居后迸發(fā)出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劉天華的《光明行》同名異質,體現(xiàn)了新世紀中國在邁向未來的過程中,作曲家在新時代興奮的心情,以及對充滿蓬勃朝氣的新時代滿懷信心、充滿希冀。
臺灣簪纓國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黃光佑表示:“各個樂團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通過這樣交流思想和感情,可以使得演奏法漸趨一致,互相學習進步。大家能夠在一場音樂會里同時看到精英共聚一堂,用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孫中山天下為公的思想。”江蘇省音協(xié)副主席、劉天華阿炳中國民族音樂基金會秘書長楊麗娟說:“音樂會整合了國內(nèi)音樂資源,以創(chuàng)新為引領,釋放民族文化的核心魅力,這是歷史文化主題巡演,新的受眾群被激活,新的觀演生態(tài)也在形成。”江蘇省文聯(lián)主席、黨組書記章劍華總結道,“天下為公”大型民族音樂會在海峽兩岸暨澳門成功舉辦很有意義,它用音樂的形式紀念了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傳承和弘揚了民族音樂,實現(xiàn)了海峽兩岸暨澳門藝術家的交流與合作,希望以后可以借鑒這次音樂會的成功經(jīng)驗,繼續(xù)推廣民族音樂,同時把這種合作繼續(xù)下去,打造成全國的一個優(yōu)秀品牌和平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