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上戲有戲”演出季在上海戲劇學院正式拉開帷幕
京劇《馴悍記》劇照
人民網上海5月2日電(軒召強)從5月2日起,第六屆“上戲有戲”演出季在上海戲劇學院正式拉開帷幕。在近一個月時間內,將有包括舞蹈、啞劇、音樂劇、話劇、實驗戲曲、藝術展覽、戲曲服飾演出秀在內的16臺上戲師生原創(chuàng)作品輪番上演,集中展現(xiàn)該校教學成果,接受社會各界觀眾的“檢閱”。
“上戲有戲”演出季作為上海戲劇學院展示師生教學相長碩果的品牌項目,自推出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得到了廣大師生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檢驗了教學成果、促進了學生作品的創(chuàng)作,提升了學生們對自身藝術能力的自信,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在第六屆“上戲有戲”演出季中,共計推出16臺作品展演,從戲曲學院的京劇《馴悍記》到越劇《十二角色》,從表演系《親愛的葉蓮娜·謝爾蓋耶夫娜》到導演系《不要擔憂》,從舞美系《2017著色-游園今夢》到音樂劇《春之覺醒》,還有研究生部《紀念碑》和繼續(xù)教育學院《謊言游戲》等,涵蓋了各學院各劇種門類各具特色。
越劇《十二角色》彩排劇照
發(fā)布會上,上戲黨委書記樓巍表示,在面向未來的教育改革發(fā)展過程中,上戲倡導建立“平臺型大學”的構想,一直致力于建構豐富的教學機制與汲取多方社會資源的融入,以促進教學與實踐更加緊密結合!吧蠎蛴袘颉钡某踔跃褪菫榱诉M一步提升和展現(xiàn)來自一線的學生本科作品和研究生作品。從一個教學作品經過相對一段時間的沉淀后,一次又一次的精煉打磨、提升積淀,把一個教學作品上升到一個社會作品。這樣多次歷練咀嚼打磨的過程,將會為一個學生作品走向更好的平臺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這也是在建構校外平臺的同時,逐漸完善起來的校內教學平臺!吧蠎蛴袘颉毖莩黾臼且环N文化的傳承,這種傳承是有思想的、有溫度的、有力量的、有探索性的、更是有可發(fā)展性的。上戲提出建設“平臺型大學”,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上戲有戲”演出季,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有力體現(xiàn);另一方面,要使更多的學生成為這個平臺的主角,讓學生真正接受群眾和社會的檢驗,以對我們提出更高要求,真正實現(xiàn)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劉佳奇 攝
記者注意到,原創(chuàng)成為16臺演出劇目的關鍵詞。發(fā)布會上,《于無聲處》文學策劃寧春艷、《十二角色》導演田蔓莎、《著色》指導老師范叢博、《蠢貨》導演朱志鈺等10多部劇目的主創(chuàng)人員代表,各自介紹了演出劇目的主要內容和籌備情況。其中,當代越劇《十二角色》改編自美國電影《十二怒漢》,由上戲戲曲學院13級越劇班的全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該劇導演、上戲教授田蔓莎表示,“這是越劇發(fā)展這么多年來,第一個本科畢業(yè)班。戲中由案件引發(fā)的一系列關于有罪論證、無罪論證、歧視和偏見等法制、法律和社會問題,在學生的角色塑造過程中,引發(fā)出很多思考。戲里有學生們對人生的選擇,可看到學生們在越劇表演上塑造角色的能力!
第六屆“上戲有戲”演出時間表
據(jù)了解,今后上戲還會選拔更優(yōu)秀的學生劇目參加到“上戲有戲”這個平臺上進行社會性公演,推動作品走向社會,走入社區(qū)為群眾服務。上戲院長黃昌勇表示,“上戲有戲”的初衷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和展現(xiàn)來自一線的學生本科作品和研究生作品,2018年或將推出“上戲有戲”2.0版,在諸多作品中挑出3至5個特別優(yōu)秀的公演,形成內部競爭機制,“我們希望提升學生的專業(yè)化程度,也提倡讓學生作品接受市場檢驗,是否真正為觀眾接受!彼瑫r表示,“我們讓學生的作品接受市場的檢驗,不是一種商業(yè)的需求,而是為了檢驗這些作品是不是真正能夠為廣大觀眾所接受。上戲是一個教育單位,同時也是一個創(chuàng)作中心,我們也承擔著為上海的文化藝術,乃至為全社會的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做貢獻的責任!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