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制作原創(chuàng)歌劇《駱駝祥子》
國家大劇院制作原創(chuàng)歌劇《駱駝祥子》 【開票】
演出時間: 2017.09.07 - 2017.09.10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約180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
2017.09.07 周四 19:00
2017.09.08 周五 19:00
2017.09.09 周六 19:00
2017.09.10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國家大劇院首部改編自中國現(xiàn)代文學名著的原創(chuàng)歌劇《駱駝祥子》,于2014年6月在中國北京首演問世。國家大劇院歷經(jīng)三年醞釀籌備,將享譽世界的中國現(xiàn)代文豪老舍與被西方歌劇世界所關(guān)注和熟悉的中國杰出作曲家郭文景進行了一場穿越半個世紀的強強聯(lián)合,并集結(jié)著名編劇徐瑛、導演/舞美設(shè)計易立明等國內(nèi)一流主創(chuàng),首度將老舍代表作《駱駝祥子》搬上歌劇舞臺,共同打造出了一部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充滿老北京地域風韻的經(jīng)典題材歌劇作品。這部以現(xiàn)代作曲技法創(chuàng)作、國際性音樂表現(xiàn)形式、極具中國文化符號的歌劇作品,是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作曲家郭文景20年來首部國內(nèi)委約歌劇。音樂創(chuàng)作上,作曲家充分發(fā)揮歌劇之特長,在純熟的西洋歌劇創(chuàng)作手法下,巧妙的引入京劇、民歌、京韻大鼓等音樂素材和三弦、嗩吶等中國民族樂器,并利用民歌、曲藝、叫賣等豐富元素發(fā)揮老北京的獨特音韻;劇本改編上,充分尊重原著精神,保留并發(fā)揮了黑色幽默的語言風格,以更加集中的戲劇性與故事性、更加巧妙的人物處理服務(wù)歌劇舞臺;舞美視覺上,通過強化布景技術(shù)的運用以達到視覺的流動性,移步換景間躍然翻開老北京的記憶畫卷,尤其是電影長鏡頭式的場景轉(zhuǎn)換更令整場演出一氣呵成、貫通淋漓。
該劇曾受邀于2015年9月23日-10月5日前往歌劇故鄉(xiāng)意大利,作為中國歌劇歷史中首部登上意大利舞臺的中文歌劇,在都靈皇家歌劇院、熱那亞歌劇院、佛羅倫薩歌劇院巡演,并在米蘭威爾第音樂廳與帕爾馬帕格尼尼音樂廳以中國歌劇音樂會的形式亮相。意大利最大的電視集團意大利國家電視臺對該劇共進行了三場實況轉(zhuǎn)播,這也是該電視臺首次播出中文歌劇。
2017年9月,值此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完整面世80周年之際,載譽而歸的歌劇《駱駝祥子》將再次上演于國家大劇院的舞臺,詠唱北京城古老故事的同時向老舍先生致敬。
主創(chuàng):
作 曲:郭文景
編 。盒扃
指 揮:張國勇
導演、舞美設(shè)計:易立明
服裝、造型設(shè)計:阿寬
燈光設(shè)計:王琦
合唱指揮:焦淼
巡演版執(zhí)行舞美設(shè)計:丁丁
主演:
祥子:金鄭建、王沖
虎妞:孫秀葦、周曉琳
劉四爺:田浩江、關(guān)致京
小福子:宋元明、李欣桐
二強子:孫礫、王鶴翔
孫排長/孫偵探:梁羽豐
車夫祥子身強力壯,他省吃儉用拼命拉車,用三年辛苦攢下的錢買了一輛新車,夢想著有朝一日也能開一個自己的車行。然而不幸的是他趕上了兵荒馬亂,新買的車被亂兵搶走,令祥子悲憤不已。他沮喪地回到劉四爺?shù)能囆,試圖重整旗鼓,卻沒能抵御住劉四爺?shù)呐畠夯㈡さ纳T,稀里糊涂與虎妞酒后亂性。為了躲避虎妞的糾纏,他從劉四爺?shù)能囆刑幼,到曹先生家拉包月;㈡ぷ返讲芗,假稱已懷孕,對祥子軟硬兼施,祥子無奈,只得承諾娶她為妻;㈡ぷ吆,祥子開始思考是否要帶著錢逃往別處,不料辛苦積攢下的錢又被孫偵探巧取豪奪,讓他的買車夢再次幻滅。無奈之下,他只好跟隨找到他的虎妞回到車行。在劉四爺?shù)膲垩缟,謊稱懷孕了的虎妞與父親鬧翻,祥子被迫與虎妞成婚,與虎妞一起離開了車行。
他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但沒過多久,為了安葬死于難產(chǎn)的虎妞,他又不得不將這輛車賣掉。隨后,他心愛的女人小福子不堪忍受屈辱的生活上吊自殺,徹底粉碎了祥子的夢想。從此,他渾渾噩噩地活一天算一天,一個老實純樸的農(nóng)民青年就這樣完成了從精進向上到不甘失敗到自甘墮落的短暫人生。
作曲家的話
我的第一部歌劇《狂人日記》1994年6月24日在阿姆斯特丹首演,距今正好二十年。該劇的制作方是荷蘭藝術(shù)節(jié),而建議荷蘭藝術(shù)節(jié)邀請我寫歌劇的,是荷蘭作曲家Joel Bons和指揮Ed Spanjaard。這倆人剛認識我一周,演了我一首十來分鐘的室內(nèi)樂作品后,就得出了我能寫歌劇的結(jié)論。我很佩服他倆,竟然比我還了解我自個兒。我十八歲那年,把辛辛苦苦搜尋來、手抄來的全部小提琴曲譜跟人換了兩本作曲教科書,把當小提琴家的理想換成了當作曲家,立志要寫出偉大的交響樂和協(xié)奏曲,壓根兒沒想過寫歌劇。沒想到,多年后偶然寫了一部歌劇,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有寫歌劇的潛質(zhì)。于是,我一發(fā)又寫了《夜宴》、《鳳儀亭》和《詩人李白》等三部歌劇。與《狂人日記》一樣,它們都是國外約稿并在國外首演的。
《駱駝祥子》是我第一部中國約稿、中國首演的歌劇。我期盼這一天整整二十年。今天,愿望實現(xiàn)了。為此,我感謝國家大劇院。
到今年,我已在北京住了三十年了,在眼睜睜瞅著這城市日新月異巨變的同時,我感覺人的變化不大,地道的北京人都還跟老舍筆下的樣兒差不多。出門坐出租車,遇見祥子那是常事兒;碰見個刀子嘴豆腐心的潑辣貨,那就活脫脫的一個虎妞;夏天光著膀子喝啤酒到半夜,混不吝的大嗓門吵吵整條胡同的,不是劉四爺就是二強子。這些印象,對我用音樂刻畫歌劇《駱駝祥子》中的人物非常有幫助。
2012年初夏,在我準備動筆寫這部歌劇時,我用聽老北京的曲藝和叫賣這兩種市井音樂來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借助老錄音,我聆聽了劉寶全、駱玉笙、石慧儒、馬增蕙、闞澤良、趙玉明、閻秋霞、白鳳鳴等北方曲藝名家的唱段。北方說唱藝人的嗓音沙啞蒼勁,韻味淳厚,有老北京的魂兒。此外,我還聽了一整張CD的老北京叫賣調(diào),從中我聽到了悠然平和的生活場景,聽見了干凈的藍天,靜謐的胡同。
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曾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地方戲曲。這些不同藝術(shù)形式的改編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強調(diào)老北京的地域風味。那么,我應(yīng)該怎么寫這部歌劇呢?是不是也要寫得民間音樂味兒十足呢?這樣寫,是有利還是不利于發(fā)揮歌劇藝術(shù)的特點呢?經(jīng)過認真思考,我決定把強烈的抒情性、戲劇性、交響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老北京的地域風味放在次要位置,僅做為背景。我這樣決定,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歌劇的特長。我認為,強大的交響性抒情力量,是歌劇的特長。音域?qū)拸V的美聲、和聲豐滿的合唱、氣勢恢宏交響樂團,是這種力量之源。發(fā)揮這些特長,才能區(qū)別于其它的改編,做出歌劇自身的特點。歌劇《駱駝祥子》是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悲劇,演出需要三個小時,僅靠風味小曲,難以支撐如此大型的結(jié)構(gòu)。但是,畢竟這部歌劇講的是老北京的故事,沒有老北京的地域風情是不行的。因此,我在劇中采用了單弦和京韻大鼓的素材,還在交響樂隊中加進了大三弦和嗩吶?傊,在這部歌劇中,我力求做到讓強烈的抒情性、戲劇性、交響性和老北京地域風格渾然一體。
——郭文景作曲家收獲的國際好評 在《風儀亭》中,二胡的滑音,琵琶的彈挑輪,笙和竹笛的特殊氣口被管弦樂隊的各種西洋樂器模仿,兩個不同體系的音色融為一體,難分彼此。作曲家為體現(xiàn)呂布的激進個性設(shè)計出獨特的唱腔,樂隊中使用了大量打擊樂,與貂禪的形象大相徑庭,仿佛是巴托克再生寫的中國歌劇。
——美國《華爾街日報》首席樂評家海迪·威爾森
郭文景是徹頭徹尾的中國人。作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精英,他選擇了留在故土,而不是去西方國家發(fā)展。對于用中國元素寫作國際化的作品,沒人能像他一樣“精于此道”。他用西方現(xiàn)代作曲技術(shù)構(gòu)建了一整套純正的中國腔調(diào)。正是由于這種國際二重性,才使得他的音樂有今天的成功。
——美國《信使郵報》 2012.5.28
郭文景的《鳳儀亭》用一種傳統(tǒng)的方式,把情節(jié)和歌劇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無論在聲樂還是器樂上,都體現(xiàn)了作曲家高超的創(chuàng)作手法,中西合璧,流動的音樂讓人目眩神迷。哀怨的二胡旋律漂浮在弦樂和木管的和弦上方。高且陡的歌聲線條在中國戲劇音色中,將明艷的異域風情與傳統(tǒng)合二為一。
——美國《紐約時報》音樂評論家亞倫·柯金 2012.6.4
郭文景作曲
郭文景創(chuàng)作過五部歌劇,一部芭蕾舞劇,三部京劇配樂,八部協(xié)奏曲,六部交響曲,三首交響音詩,兩首交響序曲,兩部樂隊組曲,一首交響聲樂套曲,四部大型民族器樂曲,三部弦樂四重奏和二十余部室內(nèi)樂重奏以及若干獨奏曲和無伴奏合唱曲等。
《紐約時報》稱郭文景是“唯一未曾在海外長期居住而建立了國際聲望的中國作曲家!惫木霸趷鄱”ひ魳饭(jié)、巴黎秋季藝術(shù)節(jié)、荷蘭藝術(shù)節(jié)、美國斯波勒托藝術(shù)節(jié)、林肯中心藝術(shù)節(jié)、多倫多藝術(shù)節(jié)、都靈九月音樂節(jié)、香港藝術(shù)節(jié)、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上海之春藝術(shù)節(jié)、澳大利亞與澳門的藝術(shù)節(jié),以及倫敦阿爾梅達歌劇院、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法國魯昂歌劇院、科羅拉多中央城市歌劇院、羅馬藝術(shù)中心、維也納皇宮等地上演他的歌劇、舞劇和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等。
郭文景的作品具有厚重、宏大、悲壯和有歷史感的特點。歌劇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狂人日記》,是第一部由國外委約并由國外演員演唱的中文歌劇,在中國歌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郭文景也是最先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使用中國戲曲演員和在舞臺上配置中國民族樂器的作曲家。他是歌劇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最多的中國作曲家。他的歌劇《狂人日記》先后有過阿姆斯特丹、倫敦、魯昂、法蘭克福和北京等五個不同的制作版本并出版了CD;歌劇《夜宴》有倫敦、香港、巴黎-紐約-柏林、維也納、北京五個不同制作版本;由林肯中心制作的《鳳儀亭》曾在美國查爾斯頓、紐約和加拿大多倫多公演;歌劇《李白》曾在科羅拉多、羅馬、洛杉磯、香港、北京和上海公演。除此之外,他的歌劇還有很多音樂會形式的演出。
郭文景先后為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李少紅的《紅粉》等4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寫過音樂。2008年,他應(yīng)邀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活字印刷》的表演創(chuàng)作了獨具特色的音樂。他的音詩《蓮花》,是北京給倫敦2012奧運會的禮物,由北京交響樂團在倫敦首演并獲贊譽。
郭文景為中國國家大劇院創(chuàng)作的《駱駝祥子》是他的第五部歌劇,但這卻是他第一部由國內(nèi)約稿并在國內(nèi)首演的歌劇。
徐瑛編劇
1962年出生于湖南長沙,1977年進入湖南省藝術(shù)學校學習傳統(tǒng)戲曲表演,1987年進入中國戲曲學院學習戲曲編劇,1991年至今在中國歌劇舞劇院擔任專職編劇、中國戲曲學院編劇系研究生導師。曾于1996年至1998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交流,并應(yīng)美國洛杉磯大學世界文化藝術(shù)系的邀請擔任該系客座教授,講授中國傳統(tǒng)戲曲創(chuàng)作。其歌劇作品包括:《茶》(譚盾作曲)、《李白》(郭文景作曲)、《家》(許舒亞作曲)、《胡笳十八拍》(林品晶作曲);話劇作品包括:《刺客》、《門客》、《說客》;戲曲作品包括:京劇《兵圣孫武》、《宰相劉羅鍋》(下集)、《連升三級》;花鼓戲《劊子手傳奇》;徽劇《蔡文姬》,其它戲劇作品包括:歌舞劇《清明上河圖》(莫凡作曲),現(xiàn)代戲劇《巴凱》(改編自古希臘悲。ⅰ栋》(與美國著名現(xiàn)代舞編導維多利亞·馬克斯合作),現(xiàn)代舞劇《虛無的傳統(tǒng)/牡丹之城》(與美籍華裔現(xiàn)代舞編導殷梅和印度尼西亞作曲家托尼合作);主要影視作品包括:電視連續(xù)劇《舞臺姐妹》、《康定情歌》、《洪流》等。
張國勇指揮
中國著名指揮家,1983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1987年被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授予音樂博士學位。先后師從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黃曉同教授和俄羅斯著名指揮大師羅日杰斯特文斯基,F(xiàn)任上海歌劇院藝術(shù)總監(jiān),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指揮系主任。
在多年的藝術(shù)生涯中,先后與國內(nèi)外著名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指揮演出了一系列歌劇、芭蕾舞劇、交響合唱等經(jīng)典作品,尤其擅長指揮俄羅斯作品,是目前國內(nèi)公認的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的最佳詮釋者。
他的指揮風格簡明自然富有靈性,如火的激情與深刻的理性渾然天成,極具藝術(shù)張力。近年來頻繁活躍在國際舞臺上,足跡遍及美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澳大利亞以及中國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qū)。
2006年應(yīng)邀擔任第八屆西班牙卡達喀斯國際指揮大賽評委。
2007年曾率浙江民族樂團赴歐洲巡演,后又多次與國內(nèi)外知名民樂團合作,包括香港中樂團、臺灣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等。
易立明導演/舞美設(shè)計
國家一級舞美設(shè)計、戲劇導演,F(xiàn)任職于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
曾為近200多臺包括歌劇、舞劇、話劇、戲曲等國內(nèi)外重要戲劇演出設(shè)計舞臺布景和燈光。設(shè)計作品多次獲得文化部文華獎、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精品工程獎、中央戲劇學院學院獎以及北京市政府頒發(fā)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
1995年開始國際委約設(shè)計,委約機構(gòu)包括比利時布魯賽爾藝術(shù)節(jié)、英國倫敦國際戲劇節(jié)、法國巴黎秋季藝術(shù)節(jié)、美國林肯中心藝術(shù)節(jié)、美國SPOLETO藝術(shù)節(jié)在內(nèi)的十多個國際著名藝術(shù)節(jié)及日本新國立劇場、美國國家劇目輪演劇院等國際知名劇院。
2002年受邀作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做舞臺設(shè)計及學術(shù)交流。
2008年發(fā)起成立故事新編劇團,導演了包括《茶館》、《哈姆雷特》、《雷雨》等在內(nèi)的一批國內(nèi)外名劇。在導演實踐中力圖將戲劇演出中的文學、音樂、演員表演及舞臺技術(shù)做整體統(tǒng)一的思考和表現(xiàn)。2013年在天津大劇院導演的匈牙利現(xiàn)代作曲家貝拉·巴托克作曲的歌劇《藍胡子公爵城堡》和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歌劇《俄狄浦斯王》首開西方現(xiàn)代歌劇在中國舞臺演出的先河。
阿寬服裝、造型設(shè)計
著名服裝設(shè)計師,畢業(yè)于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現(xiàn)代舞團駐團設(shè)計師,任多部國內(nèi)外重要演出及舞臺藝術(shù)和影視作品的服裝設(shè)計師。
阿寬曾經(jīng)參與設(shè)計建國50年和60年大慶的文藝慶典、大型舞蹈史詩《復興之路》、2002韓國釜山亞運會武術(shù)比賽開幕式、2005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發(fā)布儀式、2007年上海國際特奧會和2008年北京第十三屆殘奧會開閉幕式,以及全國和各省運動會開幕式、各省市電視臺大型文藝和旅游項目、專業(yè)院團和學校的藝術(shù)作品。他所設(shè)計的作品有《多彩貴州風》、《美麗壯錦》、《三更雨·愿》、《鏡花水月》、《世界女人》、《龍舞京城》、《美猴王》、《天蟬地儺》、《粉墨》、《夢里落花》、《花間二十四節(jié)氣》、《齊風·甫田》、《依依山水情》、《楊夢女將》、《亮劍》、《木偶奇遇記》、《說客》、《伊凡諾夫》、《茶館》、《山海經(jīng)·傳》、《貴婦還鄉(xiāng)》、《藍胡子公爵的城堡》、《俄狄浦斯王》、《茶花女》等。
阿寬曾榮獲全軍文藝匯演服裝設(shè)計一等獎、文化部全國雜技大賽服裝設(shè)計獎、全國荷花杯服裝設(shè)計金獎、文華獎服裝設(shè)計獎。
王琦燈光設(shè)計
中國內(nèi)地致力于戲劇燈光設(shè)計的青年視覺藝術(shù)家,多部作品榮獲文化部藝術(shù)節(jié)文華獎、精品工程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主要作品:話劇《活著》、《戀愛的犀!、《楓樹林》、《宣和畫院》、《尋找李大釗》、《陪我看電視》、《致青春》、《堂吉訶德》、《柔軟》、《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XXX》、《開膛手杰克》、《一個無政府主義的意外死亡》、《老宅》、《琥珀》、《這一夜women說相聲》、《兩只狗的生活意見》、《惡棍天使》、《臭蟲》,音樂劇《蝴蝶》、《初戀》,兒童劇《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夢想樂園》,越調(diào)《老子》,豫劇《楊開慧》。當代藝術(shù)作品:《儀式》、《歡迎來到真實的沙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城市生命館”燈光總設(shè)計、“時間劇場展覽”、 “現(xiàn)場長江張江進行式”作品“空的空間”、現(xiàn)場張江“詩意的停流”。
焦淼合唱指揮
現(xiàn)任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助理指揮,國家大劇院青年室內(nèi)合唱團指揮。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于我國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教授,并得到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的指導。
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西施》、《卡門》、《茶花女》、《圖蘭朵》、《托斯卡》、《洪湖赤衛(wèi)隊》、《山村女教師》等多部中外歌劇中擔任合唱指揮。在國家大劇院與著名指揮家鄭明勛合作的威爾第《安魂曲》中,擔任合唱排練工作,受到大師的肯定與好評。2014年7月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交流訪學,期間開設(shè)的“中國合唱作品”系列講座,受到了在校師生的廣泛好評。
作為一名合唱指揮,她在歌劇及藝術(shù)歌曲合唱作品的詮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曾指揮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演出了《聆聽金色歲月》、《奇妙的和諧》等多場專場音樂會,主持了一系列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合唱藝術(shù)沙龍及普及教育活動,受到廣大藝術(shù)愛好者的歡迎。 丁丁巡演版執(zhí)行舞美設(shè)計 現(xiàn)任職于國家大劇院。舞臺美術(shù)設(shè)計師、舞臺技術(shù)管理。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shù)系,師從我國著名舞美設(shè)計師劉杏林教授。
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駱駝樣子》(巡演版)、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兒童歌劇《阿凡提》、歷屆國家大劇院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國家大劇院舞蹈名家名作薈萃等各類演出活動的舞美設(shè)計。曾參與國家大劇院舞劇《馬可波羅》、歌劇《趙氏孤兒》等多部劇目的舞美設(shè)計工作。
工作至今與多位國內(nèi)外著名導演、設(shè)計師合作,擔任眾多歌劇、話劇、舞劇等舞臺技術(shù)管理工作,包括《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奧賽羅》《麥克白》《游吟詩人》《水仙女》《風流寡婦》《西蒙·波卡涅拉》《王府井》等。
其他舞美設(shè)計作品:原創(chuàng)歌劇《白鹿原》、原創(chuàng)歌劇《白毛女》、兒童京劇《匹諾曹》、兒童舞臺劇《野斑馬》、兒童芭蕾舞劇《天鵝湖》等。
金鄭建飾 祥子
國家一級演員,曾出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茶花女》《趙氏孤兒》《漂泊的荷蘭人》《奧賽羅》《冰山上的來客》《奧涅金》。在2014年圣彼得堡“白晝” 藝術(shù)節(jié)上飾演的連斯基獲得專業(yè)樂評及捷杰耶夫大師的褒獎。在第三屆“中法文化交流之春”開幕演出暨“國家大劇院開幕國際演出季”收官大作——法國歌劇《國王》中飾演將軍米里奧。
另在二十余部中外歌劇、音樂劇、清唱劇中擔任主演。其中,由他主演的《紅河谷》《青春之歌》《原野》三部歌劇均獲首屆中國歌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及個人表演獎。他還獲得文化部國家藝術(shù)院團展演個人優(yōu)秀表演獎。他主演劇目還曾獲得文化部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國家精品工程獎、優(yōu)秀劇目獎等。
在奧地利沃爾夫?qū)囆g(shù)節(jié)大師班,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優(yōu)秀學員獎,受到Cheista Ludwig大師和James Levine大師的高度贊譽。他還獲法國政府資助,兩度赴法系統(tǒng)學習了《國王》《浮士德》《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劇目, 得到指揮大師Michel Plasson高度贊賞。
王沖飾 祥子
男高音,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近期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麥克白》飾麥克德夫、《唐豪瑟》飾瓦爾特、《冰山上的來客》飾阿米爾、《歌女喬康達》飾伊賽波、《漂泊的荷蘭人》飾舵手、《游吟詩人》飾路易斯、《諾爾瑪》飾弗拉維奧、音樂會版《威廉退爾》飾魯?shù)婪颉⑼柕谡圩討蚶锏摹斗ㄋ顾颉凤椛w尤斯等。
2014年考取美國舊金山歌劇院Merola國際青年藝術(shù)家計劃,并在舊金山歌劇院的多場音樂會中出演《卡門》《蝴蝶夫人》《弄臣》《游吟詩人》《法斯塔夫》等歌劇片段的男主角,后于2015年簽約舊金山歌劇院Adler青年藝術(shù)家,并在史詩歌劇制作《特洛伊》中飾演Hylas,由此完成在美國A級歌劇院的職業(yè)生涯首秀,指揮大師Donald Runnicles對他的演繹贊不絕口,當?shù)孛襟w和樂評甚至用“掌聲爆棚”來形容他的表現(xiàn)。隨后在《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當中飾演Arturo,擔任指揮的舊金山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Nicola Luisotti先生驚嘆道“這是我有史以來聽到過最棒的Arturo,猶如年輕時的帕瓦羅蒂”。同年他還參演了《魔笛》,并在威爾第歌劇《路易莎米勒》中備選男主角魯?shù)婪,以及與美國著名鋼琴家Martin Katz合作音樂會。
孫秀葦飾 虎妞
女高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圖蘭朵》《托斯卡》《漂泊的荷蘭人》《納布科》《丑角》《諾爾瑪》。
世界著名的旅意華人歌唱家, 現(xiàn)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教授,被西方媒體譽為“完美的角色詮釋”、“猶如鉆石般閃亮的歌壇巨擎”、“世界上最完美的蝴蝶夫人”。
她的足跡遍世界各著名歌劇院,先后包括在羅馬、威尼斯柏林、波恩、尼斯、蘇黎世、華盛頓、洛杉磯、底特律、多倫多、中國國家大劇院等30多個著名歌劇院演唱。并出演了《諾爾瑪》《游吟詩人》《蝴蝶夫人》《圖蘭朵》《托斯卡》《海盜》《納布科》《命運之力》《茶花女》《修女》《漂泊的荷蘭人》《阿蒂拉》《安魂曲》《假面舞會》等著名歌劇和大型的如普契尼藝術(shù)節(jié)等的著名歌劇藝術(shù)節(jié)。與其合作的指揮家有:丹尼爾·歐倫、尼洛·桑提 、丹尼耶雷·蓋提等;與其合作的著名的導演有:法蘭高·齊費里尼、強卡洛·德·莫納科,張藝謀等。其用于世界發(fā)行的歌劇電影有:與普拉西多·多明戈同臺首演的《納布科》、與丹尼爾·歐倫合作的《圖蘭朵》。
孫秀葦是至今仍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上極少數(shù)中國歌唱家之一。
周曉琳飾 虎妞
周曉琳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歌劇《山村女教師》中飾演楊彩虹,《藝術(shù)家生涯》中飾演咪咪,《卡門》中飾演米凱拉,《茶花女》中飾演維奧萊塔,《游吟詩人》中飾演萊奧諾拉,《冰山上的來客》中飾演真古蘭丹姆,《趙氏孤兒》中飾演莊姬公主,《霍夫曼的故事》中飾演安東尼婭,在《阿依達》中飾女祭司長。
她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 現(xiàn)為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她曾在德國新聲音國際比賽中獲獎, 并獲得“最具親和力獎”,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美聲貝爾岡齊大師班中以并列第一名的成績獲“Anna and John J Sie”獎。她還曾獲得中國音樂金鐘獎美聲唱法金獎、文化部聲樂比賽文華聲樂節(jié)目表演二等獎, 以及在第十四屆中央電視臺電視歌手大獎賽中獲得美聲唱法銀獎。
她曾在日本的東京和大阪成功的舉辦獨唱音樂會,在洛林·馬澤爾指揮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擔任女高音領(lǐng)唱,在阿什肯那齊指揮的馬勒《第二交響樂》中擔任女高音領(lǐng)唱。周曉琳還曾在歌劇《詩人李白》中飾演月,《悲愴的黎明中》中飾演白云,《大漢蘇武》中飾演索仁娜,《藍胡子公爵的城堡》中飾演尤迪特,在上海大劇院的《一江春水》中飾演于素芬。
宋元明飾 小福子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蝙蝠》《圖蘭朵》《藝術(shù)家生涯》《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威廉退爾》。
旅奧女高音,雙碩士畢業(yè)于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shù)大學“歌劇與輕歌劇” 及“藝術(shù)歌曲與清唱劇”專業(yè),師從弗蘭茨·盧卡索夫斯基教授,F(xiàn)任山東藝術(shù)學院音樂學院聲樂教授。曾獲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奧地利“塔利亞維尼”國際聲樂比賽“ 最佳女高音”獎,捷克“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雙獎等六個國際比賽的獎項。在薩爾茨堡國際藝術(shù)節(jié)、維也納美泉宮皇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玻璃廳、奧地利格拉茨歌劇院、首爾及釜山藝術(shù)中心、捷克卡洛維瓦利歌劇院等劇院演出, 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及穆蒂、巴倫博伊姆和捷杰耶夫等著名指揮家合作過。還出演過《唐·璜》《卡門》《費加羅的婚禮》等劇目。被維也納媒體評論:“她的聲音可塑性極強,柔美而具有力量,能勝任抒情到花腔的歌劇角色!
李欣桐飾 小福子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員。曾參與演出大劇院制作的多部歌劇:《卡門》《山村女教師》《塞維利亞理發(fā)師》《納布科》《茶花女》《游吟詩人》《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音樂會版歌劇《威廉·退爾》。
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先后師從女中音歌唱家楊光及女高音歌唱家楊曉萍教授。畢業(yè)后曾在上海歌劇院工作八年,師從于女高音歌唱家王佩玲。參與20多部歌劇的演出及多部合唱作品的領(lǐng)唱,隨團出訪香港、澳門、意大利、德國、瑞典、芬蘭等國家和地區(qū)。
2010年出國深造,就讀于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專攻聲樂教學法并取得碩士學位。在校期間曾擔任聲樂助教,并修習歌劇導演專業(yè)。
在美期間曾獲NATS比賽二等獎。
田浩江飾 劉四爺
男低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趙氏孤兒》《圖蘭朵》《塞爾維亞理發(fā)師》和《阿依達》。
田浩江是首位與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連續(xù)簽約19年的中國歌唱家,應(yīng)邀與世界各地三十多個重要歌劇院合作,演出過40多部歌劇,約1400場次,是在東西方歌劇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歌劇表演藝術(shù)家。田浩江合作過的歌劇院包括:柏林國家歌劇院、意大利佛羅倫薩歌劇院、維羅納歌劇節(jié)、那不勒斯歌劇院和在俄國、法國、葡萄牙、加拿大、阿根廷、丹麥、智利以及所有美國和亞洲的重要歌劇院。
重要演出包括:在美國華盛頓歌劇院和西班牙瓦蘭西亞歌劇院與多明戈演出歌劇《將軍》;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全新制作歌劇《露意莎-米勒》《諾爾瑪》;在比利時演出《唐·卡洛》;在阿根廷演出《浮士德》。最近的演出還包括中國現(xiàn)代歌劇《秦始皇》《接骨師之女》《詩人李白》《畫魂》《利瑪竇》等在世界各地的首演。在2015至2016的演出季,田浩江還將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圖蘭朵》。
出生于北京,1987年獲美國丹佛大學聲樂碩士學位,美國杰出華人組織“百人會”的會員,2014開始擔任中國iSING《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shù)節(jié)》藝術(shù)總監(jiān)。他的自傳《歌劇人生》入選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的系列書籍,他的經(jīng)歷并被中美的主要電視臺制作成專題節(jié)目播出。
關(guān)致京飾 劉四爺
青年男低音歌唱家,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圖蘭朵》《藝術(shù)家生涯》《西施》《趙氏孤兒》《茶花女》《羅恩格林》《奧賽羅》《假面舞會》《山村女教師》《游吟詩人》《冰山上的來客》。
當今中國最為活躍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聲樂評委。曾獲文化部第八屆全國聲樂比賽“文華獎”(政府獎);文化部首屆“中國歌劇節(jié)”獲歌劇表演獎;2005年考入世界著名歌唱家“卡羅·貝爾岡齊”大師班并獲獎學金;2013年在意大利的摩德納,在近六百名歌手中脫穎而出,考取Centro Universale del Bel Canto 政府全額獎學金,現(xiàn)師從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雷妮。第一屆“金色彼岸之聲”新人新作聲樂比賽優(yōu)秀獎;第三屆中國人唱外國歌電視大賽水晶獎。
主演作品:威爾第《安魂曲》,德沃夏克《D大調(diào)彌撒》,莫扎特《安魂曲》《C小調(diào)彌撒》《神州和樂》,羅西尼《圣母悼歌》,歌劇《江姐》《原野》《熱瓦普戀歌》《莎樂美》《蝴蝶夫人》《魔笛》《湯豪塞》《茶》《國王》《弄臣》等。
孫礫飾 二強子
中國著名男中音男歌唱家,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丑角》《鄉(xiāng)村女教師》《塞維利亞理發(fā)師》《西施》《藝術(shù)家生涯》《山村女教師》《蝙蝠》《趙氏孤兒》《運河謠》。
福建省歌舞劇院院長,福建大劇院董事長,福建民樂交響樂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歌劇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師從嚴鳳、片冰心、饒余鑒先生和資深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教授。第十屆CCTV青年歌手大賽美聲組金獎;第八、九屆全軍文藝會演聲樂演唱一等獎;第三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榮獲個人二等功兩次、個人三等功兩次;主演劇目獲“文華大獎”等眾多獎項。
曾受邀與國內(nèi)外各知名院團和機構(gòu)合作,出演全本歌劇近40部。主演歌劇還包括:《弄臣》《拉美莫爾的露契亞》《費德里奧》《霍夫曼的故事》《游吟詩人》《杜十娘》《霸王別姬》《國王》《圖蘭朵》《茶》《費加羅的婚禮》《唐·帕斯夸萊》《白毛女》《莎樂美》《熱瓦普之戀》《茶花女》《土樓》《悲愴的黎明》《高山流水》等。2008年孫礫領(lǐng)銜主演歌劇《霸王別姬》橫貫美國,在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紐約、休斯敦、達拉斯六地巡演,得到媒體高度贊揚。2010年6月,得到里奧·努奇大師的親自指點,稱孫礫的技術(shù)“非常完美,令我驚訝!”
王鶴翔飾 二強子
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演員。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師從于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趙登營教授。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多部歌劇中出演主要角色,如《卡門》《灰姑娘》《賈尼斯基基》《假面舞會》《費加羅婚禮》《西施》《丑角》《弄臣》《唐帕斯夸萊》《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冰山上的來客》,并在大劇院制作的民族歌劇《運河謠》中擔任反面人物主演(張水鷂),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得到業(yè)內(nèi)專家的一致好評。
受總政歌劇團邀請連續(xù)兩年參加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的全國巡演,飾演七叔公一角色。曾和呂嘉、陳佐煌、Andrea Licata、和慧、戴玉強、廖昌永、Victoia Venzin 等世界及國內(nèi)著名指揮家、歌唱家同臺合作。曾被意大利著名指揮家Andrea Licata稱贊為很具有潛質(zhì)的Rossini Baritone。主唱過的歌曲有:著名編劇陳汗先生的電影《孔子》主題曲《大同歌》;受央視記錄篇(國企備忘錄)邀請主唱由著名曲作家莫凡作曲,央視導演姜詩明作詞的電視劇主題曲《征途》。2013年曾代表中國文聯(lián)、中華詩詞朗誦會出訪法國為中法建交紀念日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孔子大丈夫”詩詞晚會中擔任唯一開場首秀的男中音獨唱。
梁羽豐飾 孫排長、孫偵探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演員隊長、男高音聲部長。曾在大劇院制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飾演法官,《茶花女》中飾演朱塞佩,《西施》中飾演伯嚭,《洪湖赤衛(wèi)隊》中的老幺,《冰山上的來客》中的三排長。
男高音,師從于男高音歌唱家劉維維先生。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yè)。2009年考入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任職至今,參演過20余部中外歌劇,多次在音樂會中擔任領(lǐng)唱。
駱駝祥子78載首登歌劇舞臺 歌劇《駱駝祥子》郭文景等了二十年 三位主創(chuàng)是“發(fā)小” 默契合作出精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