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徽州民歌的現(xiàn)代傳播之路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區(qū)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號子、山歌、民俗、童謠等。古徽州人在辛勤勞作之余,用民歌裝點生活,而這種腔調也被徽州地區(qū)的人們廣泛傳唱。近日,記者來到黃山,探訪古老徽州民歌的現(xiàn)代傳播之路。
黃山學院大二學生馬子唯有著5年的學習音樂經歷,生長在淮北的她剛來到黃山時,立刻被徽州民歌的魅力所吸引,“徽州民歌或展現(xiàn)徽州大地的秀美景色,或反映徽州地區(qū)的風土人情,是世代勞動人民在生存習俗中一種心聲情感的抒發(fā),更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徽州民歌具有偏方言話的特點,而明顯的地域特征對這項古老藝術的傳承造成了阻礙,加之徽州地區(qū)山路崎嶇,對外傳播不易,不少古老的徽州民歌曲目已經瀕臨失傳,亟需傳承和保護。
黃山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劉嚴從事徽州民歌的改編和推廣工作已經有十余年,她認為,要讓徽州民歌為更多的人所接受,應當民歌“新”唱,“就是在保留民歌傳統(tǒng)精髓的基礎上,采用多元的方式豐富其內涵!
在采訪時,馬子唯清唱了幾句改編的徽州民歌曲目——《蘭草花》,明亮清澈的嗓音,仿佛在向旁人訴說經商在外的徽州人那一絲淺淺的鄉(xiāng)愁,雖然聲腔依然保留了傳統(tǒng)風格,但吐字已經不再像徽州方言那般“令人費解”。
徽州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操明花一直在身體力行徽州民歌的推廣,在推廣過程中,她也在不斷學習借鑒我國其他風格的民歌。她認為,徽州民歌展示了徽州各地人們的民俗特征、人文自然景觀和徽州人的精神世界,而借鑒和融合,則讓徽州民歌擁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展示渠道。
黃山學院團委副書記邱慧介紹,該校目前正在積極整理改編徽州各地民歌,并設立了多個相關科研項目,還開展了徽州民歌創(chuàng)新開發(fā)展演活動。未來,該展演將走出徽州,到外地進行巡演!巴ㄟ^展演,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徽州民歌,了解民族音樂。”馬子唯說。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