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中國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樂器
中國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樂器
時間: 2018-11-02 19:00 周五
地點: 復(fù)興中路1380號
場地: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演藝廳
主講:橙客/音樂學者、博士、副教授
演出介紹
嘉賓:
劉樂,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得主,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dǎo)師,2012/2014“光榮綻放·中國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雙料入選者。
湯曉風,上海市五四獎?wù)芦@得者,上海市優(yōu)秀文藝家,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琵琶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音樂金鐘獎獲得者。
孔志軒,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博士生,琵琶協(xié)奏曲《幻想伎樂天》獲“中樂無疆界”香港國際中樂作曲大賽最佳協(xié)奏曲等三項大獎。
寧洵,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曾獲浙江省二胡邀請賽銀獎,遼寧省民族器樂大賽銀獎,盛世華音中日韓二胡大賽銅獎。
王婧,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主修音樂教學法專業(yè)(鋼琴方向),獲第27屆美國音樂公開賽亞太賽區(qū)青年組一等獎。
第一場我們將以古箏、琵琶和二胡為主角。作為備受年輕樂迷喜愛的“箏星人”,劉樂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箏曲。除了分享演奏和創(chuàng)作體會,他還將演奏《山魅》(徐曉林曲,1986),這部三十年前的作品破天荒地改變了古箏的五聲音階定弦,挪動所有琴碼造就極為吊詭神秘色彩。劉樂還將演示講解古箏協(xié)奏曲《開啟》,正是這部石破天驚般的神曲為劉樂開啟了當代音樂的大門,他曾在世界各地十余次演奏此曲。
琵琶,秦漢年間自西域傳入中原,歷經(jīng)千年演變已成為極具中國色彩的樂器,近四十年來,藝術(shù)家們帶著琵琶走過了一段段傳奇旅程。從《草原小姐妹》(1972)到《昭陵六駿》(2001),劉德海先生做出了哪些大膽探索?從《點》(陳怡曲,1991)到《鬼戲》(譚盾曲,1992)的首演,吳蠻攜一面琵琶走出國門最終榮獲格萊美獎的旅程是怎樣的?《幻想伎樂天》(2017)何以令《敦煌樂譜》重生,鋪展莫高窟中飛天伎樂之瑰麗畫卷?首演者湯曉風和作曲者孔志軒將邊演邊談其中的奧秘。
從劉天華先生開始“國樂改進”的近百年來,以二胡為代表的國樂確實獲得了驚人的改進,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向協(xié)奏曲和現(xiàn)代音樂語匯方面的探索值得稱道。橙客將和寧洵一起,演示王建民先生的狂想曲系列、關(guān)乃忠先生的《追夢京華》和趙季平先生的《喬家大院》片段,展現(xiàn)二胡在不同體裁中的千姿百態(tài)。
在本次活動中,橙客博士除了和嘉賓互動,還會邀請現(xiàn)場聽眾參與音樂知識競答,與嘉賓進行交流,希望這次活動為聽眾開啟了中國當代音樂的聽賞旅程的大門。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