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音樂會:布洛赫演繹德彪西、陳其鋼與貝多芬 【開票】
演出時間: 2018.03.02 - 2018.03.03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約120分鐘
日期/場次:
2018.03.02 周五 19:30
2018.03.03 周六 19:30
演出介紹
在這兩場音樂會中,來自法國的新一代指揮家亞歷山大·布洛赫將攜手我們的樂團及合唱團,為您帶來德彪西與陳其鋼的兩部合唱與樂隊作品以及貝多芬的第三與第四交響曲。其中,由國家大劇院與悉尼交響樂團等聯(lián)合委約的陳其鋼新作品將迎來世界首演,而合唱版的德彪西《夜曲》也將是在中國的音樂廳中難得一見的作品。
德彪西(1862-1918)是法國音樂史的巨人。早年的德彪西深受法朗克影響,曾遠赴拜羅伊特膜拜瓦格納,他早期的不少作品都留有這些傳統(tǒng)浪漫主義音樂的痕跡。不過,德彪西后來把眼光投向歐洲之外,廣泛涉獵東方及其它異域文化,最終逐漸擺脫歐洲所有宗派而成為印象樂派的開創(chuàng)者。除了東方異域文化之外,歐美不少新派畫作也對德彪西的音樂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法國的莫奈、英國的透納以及美國的惠斯勒。寫于1899年的《夜曲》便是他受惠斯勒同名油畫啟發(fā)而作。他在自述中說,他的“夜曲”并非慣常的夜曲體裁,而是“這個詞語暗示的各種不同印象和特殊光影效果”。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diào)變化,都是味道十足的印象派徽記,也完美印證了他的觀點,“音樂如同聲音的算數(shù)學,就像光學如同光線的幾何學!
印象樂派雖然更多是特指德彪西及其之后幾位法國作曲家及其風格,但它和美術中的印象畫派一樣,盡管其自身已是一個歷史名詞,但他們留給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德彪西之后的很多法國作曲家雖不能被歸作所謂的印象樂派,但他們在審美與技法上顯而易見地受到德彪西的巨大影響。作為法國繼德彪西后之的又一位巨擘級作曲家,梅西安就曾自稱德彪西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給了他“最具決定性影響”,今晚即將首演自己第一部合唱與樂隊作品的陳其鋼就是梅西安的關門弟子。他的音樂中,既在技法上有著顯著的印象樂派特征,常常蕩漾著如夢似幻的若有若無,隨處閃爍著難以捉摸的色彩色彩,也在意境上洋溢著東方知識分子淡泊寧靜的智慧與氣度。他今晚的首演之作取材于宋代文豪蘇軾為悼念亡妻而作的催人淚下的《江城子》,相信其中也回蕩著作曲家本人對自己逝去親人的日夜追念。
藝術家及其作品永遠是宏大歷史時代與獨特內(nèi)心體驗彼此互動的結果。德彪西成就于十九世紀末百花齊放的文藝思潮及其對東方及異域文化獨到的情懷與興趣,陳其鋼出身于具有濃厚中國氣息的文人家庭,也因歷史機緣而系統(tǒng)研習法國音樂傳統(tǒng)。回到十九世紀初,貝多芬(1770-1827)則生活在風云激蕩的大革命年代,志向高遠并盼望時不我待的盡情傾訴,卻總覺得自己被戴著枷鎖的社會規(guī)范所排斥。于是,交響樂成為他向全人類致辭并與舊勢力決裂的理想手段。他最早的兩部交響曲承襲了海頓和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tǒng),但他探索創(chuàng)新并推動古典風格發(fā)展的努力已然開始。不過,他的第三交響曲顯然是為徹底改變古典規(guī)則而生的。對全歐洲來說,繼承了美國大革命民主平等精神衣缽、又收拾了法國大革命群斗亂局的拿破侖,當然是值得所有人仰望的英雄偶像。但他在1804年加冕稱帝的舉動擊碎了歐洲人的幻想,也讓貝多芬改變了原定將第三交響曲題獻給拿破侖的計劃,而改為“獻給一位記憶中的偉人”。無論如何,第三交響曲中的那位英雄,不再是封建時代的王公大臣,而是為自由、民主與自由而戰(zhàn)并且博愛全人類的英雄。在音樂學者保羅·亨利·朗看來,第三交響曲是“交響樂及整個音樂史上由個體引領而發(fā)生的最大跨越!毕啾戎,貝多芬作于1806年的第四交響曲則顯得輕巧優(yōu)美的多。這一年,貝多芬與勃倫斯威克小姐(Miss Brunswick)訂婚,盡管這段姻緣最終未能結成圓滿的婚姻,但貝多芬因愛情而對美好平靜生活所生的向往顯然閃爍在這部作品之中。舒曼曾以“兩位挪威巨人之間苗條的希臘少女”來形容這部作品夾在第三和第五這兩部重量級的貝多芬交響曲之間的情形。相對英雄式的第三和第五交響曲,第四交響曲或許正給了我們機會去了解這位英雄式的作曲家的另一個生活側面和他對青春活力與生活歡樂的禮贊。
指揮 亞歷山大·布洛赫
亞歷山大·布洛赫有令人激賞的熱情與活力。 他于2016年9月起擔任里爾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2015年9月起他還兼任杜塞爾多夫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亞歷山大·布洛赫作為一名稟賦天成的藝術家,知名度迅速提高。
在即將到來的2016/2017演出季中,他將在法國廣播愛樂樂團、法蘭西島國家交響樂團、洛杉磯室內(nèi)管弦樂團、大蒙特利爾都市管弦樂團(蒙特利爾)和布魯塞爾愛樂樂團首次亮相。
1985年出生的亞歷山大·布洛赫最初獲得了大提琴表演及和聲學畢業(yè)證書,并在圖爾、奧爾良和里爾等地擔任指揮。之后他進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與指揮。2012年,他修完了索爾特·納吉工作室指揮專業(yè)碩士課程。此后他又在位于曼徹斯特的皇家北方音樂學院獲得了藝術家文憑,并榮獲2012-2013年約翰Zochonis爵士青年獎學金。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chuàng)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yōu)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jīng)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yōu)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萊里·捷杰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勛、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列夫·賽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哈努·林圖、克勞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崗、呂紹嘉、湯沐海、張弦、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shù)婪颉げ己召e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王羽佳、陳薩、張昊辰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鄭京和、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最優(yōu)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和豐富經(jīng)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兩棲樂團而聞名海內(nèi)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chuàng)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多年來,他們精彩呈現(xiàn)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jīng)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xiàn)了精彩的節(jié)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chuàng)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呂嘉帶領下于2013年開啟的全套貝多芬之旅中,他們展示出了對德奧古典作品的深厚偏愛和高超素養(yǎng)。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huán)》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而該音樂會的現(xiàn)場錄音也由索尼古典進行全球發(fā)行,并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fā)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陸續(xù)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qū)、醫(y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nèi)樂活動,將無數(shù)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jié),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呂嘉率領的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蒙特利爾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ConcertoNet.com)。
在以“勝友如樂”為主題的2017/18樂季中,樂團將上演《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法斯塔夫》等十五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張弦、鄭小瑛、法比奧·路易斯、艾森巴赫、祖賓·梅塔、亞歷山大·布洛赫、張國勇、萊納·霍內(nèi)克、袁丁等指揮家?guī)ьI下,與芮妮·芙萊明、莫琳·麥凱、李曉良、阿列克謝·沃洛丁、張昊辰、貝佐德·阿布杜瑞莫夫、孫穎迪、呂思清、朱丹、康珠美、黃心蕓、加布利爾·施瓦布、王亮、李飚等獨奏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陳其鋼與郎朗將作為國家大劇院2017/18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在2017年10月,樂團將開啟新一次的美國巡演,這一次,他們將在呂嘉的帶領下,與郎朗、戈蒂耶·卡普松、吳蠻、寧峰一同攜手,在芝加哥交響中心、紐約卡耐基音樂廳、費城基默爾藝術中心、教堂山紀念堂音樂廳、舊金山戴維斯交響音樂廳、安娜堡希爾禮堂為美國觀眾呈現(xiàn)高水準的交響樂演奏。
國家大劇院首任音樂藝術總監(jiān)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并由袁丁擔任助理指揮。2017年,呂嘉出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jiān)、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jiān)與首席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jiān)、西班牙特內(nèi)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xiàn)任藝術總監(jiān)。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yè)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是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yè)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八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德·安納、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丹尼爾·歐倫、鄭明勛、梵志登、嚴良堃、楊鴻年、呂嘉、張國勇、李心草、鄭健、楊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里、閻維文、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楊光、李曉良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已故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指揮家安東尼奧·帕帕諾認為“這個合唱團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熱情的合唱團,他們有著美妙的,和諧的聲音,而且訓練有素”;指揮家雅尼克·涅杰-瑟貢說“簡直難以置信!他們的聲音太美了,我覺得他們還會越來越強大,他們的水準沒有封頂!”
作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用豐富的聲樂表現(xiàn)力和飽滿的熱情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歌劇人物形象,為推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chǎn)的進一步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chuàng)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運河謠》《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方志敏》《長征》《阿凡提》等,中外經(jīng)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wèi)隊》《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托斯卡》《蝙蝠》《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奧賽羅》《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游吟詩人》《鄉(xiāng)村騎士》《丑角》《諾爾瑪》《唐·帕斯夸萊》《阿依達》《弄臣》《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德烈·謝尼埃》《玫瑰騎士》《西蒙·波卡涅拉》《參孫與達麗拉》《歌女喬康達》《唐豪瑟》《麥克白》《水仙女》等五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xiàn)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yè)內(nèi)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歌劇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策劃與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三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紀念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威廉·退爾》《唐·璜》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文藝晚會》和《2016年杭州G20國際峰會文藝演出》《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專場文藝演出》等多場國家級重大政治性演出。通過音樂會這一藝術載體,讓廣大觀眾更加了解合唱的魅力和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不懈追求的藝術精神。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歌唱使者,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始終重視觀眾培養(yǎng),積極策劃和參與周末音樂會、經(jīng)典藝術講堂。每年40余場國家大劇院公益演出,進學校、走社區(qū),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也不斷地將國家大劇院的藝術產(chǎn)品和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作品傳播至國內(nèi)外,他們曾參與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全國七個省市巡演,原創(chuàng)歌劇《方志敏》江西巡演,音樂會版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青島巡演。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qū)參加演出交流活動,受到國內(nèi)外同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2015年隨國家大劇院遠赴意大利參加了歌劇《駱駝祥子》為期17天的巡演,大獲成功,展現(xiàn)了豐富的音樂表現(xiàn)力。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中國的歌劇、合唱事業(yè),為夢想、為藝術,不斷前行!
曲目
3月2日
大海 克勞德·德彪西 曲
第一樂章:從黎明到中午的大海
第二樂章:浪的嬉戲
第三樂章:風與海的對話
《江城子》,為民族女高音、合唱與交響樂團(世界首演) 陳其鋼 曲
女聲獨唱:孟萌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中場休息——
降E大調(diào)第三交響曲“英雄”,Op.55 貝多芬 曲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
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甚慢板
第三樂章:詼諧曲,活潑的快板
第四樂章:終曲,甚快板
曲目
3月3日
大海 克勞德·德彪西 曲
第一樂章:從黎明到中午的大海
第二樂章:浪的嬉戲
第三樂章:風與海的對話
《江城子》,為民族女高音、合唱與交響樂團(世界首演) 陳其鋼 曲
女聲獨唱:孟萌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中場休息——
降B大調(diào)第四交響曲,Op.60 貝多芬 曲
第一樂章:柔板,活潑的快板
第二樂章:柔板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活潑的快板
第四樂章:終曲—不太快的快板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