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方志敏》
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方志敏》 【開票】
演出時間:2018.08.15 - 2018.08.18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約160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
2018.08.15 周三 19:00
2018.08.16 周四 19:00
2018.08.17 周五 19:00
2018.08.18 周六 19:00
演出介紹 劇情介紹 主創(chuàng) 主演 演出團體 曲目 購票說明
革命英雄方志敏的名字家喻戶曉,他不僅是一位志存高遠、忠貞不屈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詩人。方志敏曾創(chuàng)建了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在紅軍長征期間,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主席,戰(zhàn)斗中不幸被捕入獄,英勇就義。冰冷的鐵窗下,他不畏艱難,繼續(xù)揮灑愛國熱血,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震撼人心的絕唱。
幾十年來,方志敏的故事先后多次被搬上熒幕和話劇舞臺。2015年12月24日,國家大劇院攜手著名作曲家孟衛(wèi)東,編劇馮柏銘、馮必烈,指揮呂嘉,導演廖向紅等一流主創(chuàng)團隊,首度將方志敏的故事搬上了歌劇舞臺。該劇以方志敏與國民黨軍法處長胡翼在獄中的較量為主線,以其在獄中寫就并送出《可愛的中國》等書稿的過程為主要內容,折射出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
首演過后,國家大劇院對該劇進行了更加深入細致的推敲打磨。戲劇上,新增了反面角色“典獄長”,以更加突出監(jiān)獄的殘酷感,增強戲劇沖突;音樂上,新創(chuàng)作了一首沁人心脾的主題曲《映山紅上杜鵑鳴》,以優(yōu)美的旋律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音弦;舞臺呈現上,大量運用了象征著崇高理想信念和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映山紅元素,體現革命浪漫主義情懷。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zhí)著而為信念”。此次該劇再次上演,國家大劇院邀請著名指揮家張藝,攜手國內眾多知名歌唱家,追憶在紅軍長征中英勇就義的革命先烈,弘揚優(yōu)秀共產黨員形象,傳遞方志敏的堅強品質和堅定理想信念,激發(fā)大眾的愛國熱情,與觀眾共同唱響熱血譜成的英雄贊歌。
主創(chuàng):
作 曲:孟衛(wèi)東
劇 本:馮柏銘、馮必烈
指 揮:張藝
導 演:廖向紅
舞美設計:高廣健
服裝/造型設計:陳同勛
燈光設計:邢辛
多媒體設計:豐江舟、張琳
形體設計:尚俊睿
音效設計:王丹戎
音樂指導:黃小曼
合唱指揮:孟幻
主演:
方志敏:韓蓬、王沖●
胡 翼:劉嵩虎●、張揚●
繆 敏:趙麗麗、張心●
方 母:劉珊
典獄長:扣京●
獄卒甲乙:梁羽豐△、任敬辭△
獄卒丙丁:張?zhí)N哲△、陳然△
(注:●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團員)
劇情介紹
全劇用方志敏的名作《可愛的中國》貫穿始終,并以劇中人物的思想沖突和情感碰撞的方式,將“現在”和“過去”兩個時空扭結在一起。
現在時空著重刻畫方志敏入獄之后如何用另一種“更為頑強的方式”繼續(xù)戰(zhàn)斗:不論是黑獄中的折磨、審訊,還是軍法官胡翼企圖以“摧毀信念”的方式進行“引導”,或者用與其妻繆敏“獄中相會”為誘餌,方志敏都堅韌不屈……通過一系列的靈魂搏殺,他不僅令審訊者無功而返,還以其人格魅力令胡翼折服,并答應幫助他轉移在獄中完成的作品。
過去時空則是通過幾段不同時期對方志敏影響最大的事件來表現他的性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掩護中央紅軍長征并戰(zhàn)斗至彈盡糧絕;在贛東北根據地,他不顧母親的哭求,不顧自己內心的傷痛,大義滅親,捍衛(wèi)了蘇維埃的尊嚴;在外灘公園“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前,他發(fā)誓要驅除外侮,匡復中華。
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現在與過去的時空融為一體。與此同時,方志敏在其文采斐然的《可愛的中國》中所憧憬的場景,已然在今天的中國一一出現。
主創(chuàng)
孟衛(wèi)東作曲
1955年生,北京人,中國音樂家副主席、中國鐵路文工團總團長,國家一級作曲,享受國家政府津帖。1987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2007年榮獲中宣部、人事部、中國文聯“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多次在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及中國音協“金鐘獎”任評委,在紀念建國6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中任音樂部主任。
主要作品有:歌劇《雷雨》《紅河谷》《守望天山》,舞劇《長城魂》,音樂劇《一路尋找》《站臺》,歌舞劇《太行奶娘》,電影音樂《血色清晨》《找樂》等,電視劇音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楊三姐告狀》《金婚》等。各種類型的歌曲近千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無眠》《中國進行曲》《大風車》《致祖國》等影響較大;《綠色的承諾》獲2000年全國藝術歌曲比賽新作品一等獎,《快樂的風》《最親的人》獲“五個一工程獎”優(yōu)秀作品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片頭曲自1988年開始延用至今。
馮柏銘編劇
馮柏銘,一級編劇,總政歌劇團編導室主任、中國歌劇研究會理事、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理事、中國音樂劇研究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作品有:歌劇《深宮欲!贰渡n原》《滄!贰段倚娘w翔》《太陽雪》《釣魚城》《運之河》《雪原》《蘆花白·木棉紅》《神鬼人》《中原女烈》,音樂劇《蜻蜓》《赤道雨》《城市叢林》《玉鳥兵站》《劉海砍樵》《紅燈籠》,話劇《眉間尺》,電視劇《血色湘西》《張伯苓》《黃炎培》《南國大案》《風生水起》《愛又如何》《新孟麗君傳奇》《八千湘女上天山》《火流星》《出租村的故事》《滹沱河之子》等。
劇本所獲得的國家級最高獎項有:電視劇金鷹獎、飛天獎;全國優(yōu)秀劇本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全軍文藝匯演戲劇創(chuàng)作一等獎、全國少數民族會演“最佳編劇”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現代題材優(yōu)秀劇本獎;并兩次獲得全國歌劇調演優(yōu)秀劇本獎、四次獲得“文華劇作獎”。
劇目所獲得的國家級最高獎項有:“中國戲劇獎”優(yōu)秀劇目一等獎;全國少數民族會演金獎;兩次獲得“文華大獎”、三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三次獲得全國歌劇調演優(yōu)秀劇目獎、三次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四次獲得全軍文藝匯演優(yōu)秀劇目獎。
個人還因“貢獻突出,為母校贏得榮譽”而榮獲中央戲劇學院首屆“學院獎”。
馮必烈編劇
馮必烈,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chuàng)作室編劇。
主要作品有:歌劇《運之河》《釣魚城》《太陽雪》《錢學森》《號角》《雪原》《永樂》《導彈司令》,音樂劇《城市叢林》《青城》《西城故事》,話劇《伏生》,《鐵血西遷》等。
所獲獎項:歌劇《太陽雪》榮獲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優(yōu)秀劇目獎、第三屆“中國戲劇獎”優(yōu)秀劇目一等獎第一名、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jié)“文華劇作獎”、2008至200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現代題材優(yōu)秀劇本獎勵金、2010年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歌劇《導彈司令》榮獲第十屆全軍文藝匯演優(yōu)秀劇目獎。歌劇《釣魚城》榮獲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2012年第四屆少數民族會演金獎及最佳編劇獎、榮獲文化部第十四屆文華獎“文華劇作獎”、2012年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歌劇《運之河》榮獲第二屆中國歌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優(yōu)秀編劇獎。歌劇《雪原》榮獲第二屆中國歌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話劇《伏生》榮獲“壹戲劇大賞”年度大戲獎、年度最佳編劇獎。
張藝指揮
現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兼任浙江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作為當前中國頗具影響力的指揮家之一,張藝曾與眾多國內外著名樂團合作音樂會、歌劇和芭蕾舞劇演出,如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英國倫敦愛樂樂團、德國廣播愛樂樂團、德國符騰堡室內樂團、馬來西亞愛樂樂團、澳大利亞維多利亞交響樂團、古巴交響樂團、瑞典皇家歌劇院等。他的足跡遍布歐、美、澳與亞洲等地,攜手合作的著名中外藝術家有萊昂尼達斯·卡瓦科斯、伊曼紐爾·帕胡德、文策爾·富克斯、雷諾德·卡皮桑、提鮑德、鄭明和、莎拉·張、郎朗等。
張藝曾指揮演出許多中外作品的中國首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個士兵的故事》、葉小綱的《馬九匹》、陳其鋼的《道情》、莫扎特《C小調彌撒》和羅西尼《圣母悼歌》等。此外,他還錄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如德國WERGO唱片公司出版的葉小綱交響樂作品,與英國倫敦愛樂樂團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為DEECA唱片公司錄制英國作品專輯。張藝因指揮大量中西方當代音樂作品榮獲北京現代音樂節(jié)“杰出貢獻獎”。
在國家重大活動中也能看到張藝的身影,如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指揮并錄制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大部分音樂,包括主題歌《我和你》。2015年11月,張藝帶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赴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辦了“聯合國五常聯合音樂會”,慶祝中瑞建交65周年、聯合國勝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2017年3月,他帶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赴阿聯酋參加阿布扎比藝術節(jié)獲圓滿成功。
廖向紅導演
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文學(藝術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劇研究會副會長兼教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
先后發(fā)表《論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中再現與表現的有機融合》等學術論文30余萬字,出版?zhèn)人專著《音樂劇創(chuàng)作論》,參與撰寫教材《戲劇導演教程》,導演了《列兵們》《爆玉米花》《秦王政》《特殊作業(yè)》《培爾金特》《赤道雨》《北國佳人》《運河謠》《小飛俠彼得·潘》等話劇、音樂劇、戲曲和歌劇、兒童劇作品。曾榮獲“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稱號、北京市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中國話研會“金獅導演”獎、文化部優(yōu)秀話劇藝術工作者、文華導演獎等獎項。
高廣健舞美設計
國家大劇院舞臺美術總監(jiān),國家一級舞美設計,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
舞臺設計作品多次榮獲文化部“文華大獎”舞臺美術設計獎、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學會獎”,多部作品入選年度“國家十大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并曾榮獲第二屆中央戲劇學院“學院獎”、第二屆中國舞臺美術展覽會“作品大獎”。因京劇《天下歸心》,他榮獲了2015年PQ國際舞臺美術展演出設計金獎。
二十多年的舞臺設計實踐中,高廣健與眾多國內外著名導演及表演藝術團體合作,作品涉獵廣泛、風格多樣,涵蓋了歌劇、舞劇、話劇、京劇、地方戲曲、大型旅游演藝、空間裝置等多個藝術種類。主策展 《2011、2015北京舞臺美術設計邀請展》,聯合策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最佳城市實踐區(qū)——深圳館》。
主要舞臺設計作品:歌劇《圖蘭朵》(1997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節(jié)日歌劇院劇場版、1998年北京紫禁城太廟實景版、2003年韓國首爾、2005年法國巴黎、德國慕尼黑體育場版、2008年國家大劇院劇場版、2009年國家體育場鳥巢版)、《弄臣》、《茶花女》、《蒼原》、《魔笛》、《趙氏孤兒》、《中山·逸仙》、《山村女教師》、《洪湖赤衛(wèi)隊》、《唐·帕斯夸萊》、《娜拉》;舞劇《大夢敦煌》、《情天恨海圓明園》、《馬可波羅》、《粉墨春秋》、《十月·春之祭》;京劇《赤壁》、《天下歸心》、《絲路長城》;話劇《王府井》、《樣式雷》;說唱劇《解放》、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大型山水實景舞臺劇《邊城》等。 陳同勛服裝/造型設計 國家高級服裝師,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曾因電影《梅蘭芳》一舉獲得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主要作品包括電影《相伴永遠》《蜀山傳》《鄧小平》《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電視劇《京華煙云》《喬家大院》《新上海灘》《新三國》《后宮甄嬛傳》,話劇《屈原》《蒼原》《八百里晚江》等。
邢辛 燈光設計
邢辛,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燈光設計。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作品涉獵廣泛。近年主要舞臺設計作品話劇《簡·愛》、《死無葬身之地》,歌劇《西施》、《紅河谷》、《大漢蘇武》,舞劇《朱鹮》、《水月洛神》,川劇《死水微瀾》,黃梅戲《徽州女人》,花鼓戲《十二月等郎》,晉劇《大紅燈籠》,京劇《駱駝祥子》、《天下歸心》,昆曲《紅樓夢》,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梨園戲《節(jié)婦吟》,秦腔《西亰故事》,兒童劇《西游記》。
曾連續(xù)獲得第九至十四屆文華舞臺美術獎。獲獎劇目黃梅劇《徽州女人》,兒童劇《寶貝兒》,甬劇《典妻》,京劇《梅蘭芳》話劇《矸子山》,晉劇《傅山進京》,舞劇《水月洛神》,秦腔《花兒聲聲》。連續(xù)獲得2004至2010年度全國戲劇文化獎(話劇金獅獎)。兒童劇《太陽鳥》,《小兔快跑》獲國家藝術院團優(yōu)秀劇目展演優(yōu)秀舞臺美術獎,第五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劇展演舞美設計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優(yōu)秀燈光設計獎。第六、七、八屆中國戲劇節(jié)舞美獎。多次獲得“中國藝術節(jié)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曲學會獎”、“中國舞美學會獎”等國家級獎項 。
豐江舟多媒體設計
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京劇《天下歸心》、歌劇《山村女教師》、話劇《王府井》、《樣式雷》中擔任多媒體設計。
著名新媒體藝術家、中國舞臺協會新媒體委員會主任、多媒體劇及環(huán)境戲劇導演、四分律藝術總監(jiān)、中央美術學院及中國美術學院特邀教師。創(chuàng)作主要涉及音樂、影像、裝置、舞臺等方面;廣泛與跨領域科學家、設計師、電影導演、行為藝術、戲劇表演、舞蹈家合作,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涉及多媒體藝術、聲音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當代最前衛(wèi)性的藝術范圍,成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具開拓性的藝術家之一。
張琳多媒體設計
曾在國家大劇院京劇《天下歸心》、《樣式雷》中擔任多媒體設計。
曾參與2012年張藝謀導演大型景觀歌劇《圖蘭朵》,2013年王潮歌導演作品《印象國樂》,大型舞臺秀《太極圖》,話劇《去向何處》、《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兒童劇《我的麥哲倫海峽》,挪威歌劇《娜拉》,音樂會《列兵》、《抗戰(zhàn)》,舞劇《十方》多媒體設計。
新媒體藝術家,制作人;四分律(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四分律新媒體工作室主持、四分律(香港)社團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師;北京市特聘專家、鳳凰人才、朝陽區(qū)優(yōu)秀青年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香港優(yōu)才計劃。
尚俊睿形體設計
現就職于國家大劇院。畢業(yè)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
參與創(chuàng)排的主要作品有:歌劇《圖蘭朵》、《卡門》、《茶花女》、《蝙蝠》、《假面舞會》、《霍夫曼的故事》、《費加羅的婚禮》、《葉甫蓋尼·奧涅金》、《諾爾瑪》、《阿依達》、《安德烈·謝尼!、《參孫與達麗拉》等,中國歌劇《西施》、《運河謠》、《冰山上的來客》,話劇《風雪夜歸人》、《玩偶之家》,京劇《赤壁》,音樂戲劇《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一八七二年約翰·施特勞斯訪美的故事》。曾在歌劇《西施》、話劇《簡·愛》、舞劇《馬可·波羅》等制作劇目中擔任制作統籌。
王丹戎音效設計
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中國史詩歌劇《長征》的音效設計。
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錄音藝術專業(yè),中影制作基地聲音藝術總監(jiān)、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錄音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與馮小剛、陳凱歌、陳國富、徐克、韓三平、黃建新、趙寶剛等眾多知名導演合作。所獲獎項: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建國大業(yè)》)、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效獎(《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各大電影節(jié)的多次聲音專業(yè)獎提名,并在2015年擔任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
電影作品:《沒完沒了》《一聲嘆息》《大腕》《和你在一起》《手機》《天下無賊》《無極》《夜宴》《集結號》《梅蘭芳》《非誠勿擾》《風聲》《趙氏孤兒》《建黨偉業(yè)》《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白發(fā)魔女傳之明月天國》《觸不可及》《奔愛》《絕地逃亡》等50余部。
黃小曼音樂指導
歌劇音樂指導;國家一級演奏員;鋼琴家;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第七屆文代會代表;北京市東城區(qū)文聯副主席、音協主席;原中央歌劇院副院長。2008年起,在國家大劇院《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運河謠》、《冰山上的來客》、《方志敏》、《長征》、《蘭花花》等原創(chuàng)中國歌劇中擔任音樂指導。
黃小曼自幼學習鋼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1976年進入中央歌劇院,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專家特殊津貼。擔任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會”、“文華獎”評委會、“舞臺精品工程”評委會委員。在幾十年的歌劇生涯中,積累了中外經典歌劇近百部,并在多部歌劇中任音樂指導和藝術總監(jiān)。2000年任中央歌劇院副院長,2009年參與組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1999年為了高雅藝術的普及,作為藝術指導,策劃并推出了系列“中外藝術歌曲音樂會”;在慶祝澳門回歸天安門大型廣場音樂會“中國心”中任總策劃和藝術指導;同年榮獲文化部頒發(fā)的“全國優(yōu)秀演奏獎”。2000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她進行了專門的采訪和報道。2001年為了申辦“北京奧運會”,在北京故宮午門舉行的“世界三大男高音”音樂會任總策劃、藝術總監(jiān)。2002年開始,連續(xù)擔任歷屆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美聲組、合唱組評委會委員;2011年、2014年擔任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的評委。 孟幻合唱指揮 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指揮家吳靈芬教授、王燕副教授。在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運河謠》《趙氏孤兒》《西施》中,任歌劇總監(jiān)呂嘉和指揮家陳佐湟、張國勇的助理指揮。作為客座指揮與其他院團完成的重要作品包括:2012年指揮福建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天籟越音”——越劇名家李敏經典名劇名段交響演唱會》閩杭地區(qū)巡演、2014年指揮甘肅省歌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貂蟬》首演等。
主演
韓蓬飾 方志敏
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劇院獨唱演員,CCTV中國新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曾在英國皇家歌劇院青年藝術家培訓計劃學習,先后師從于陳星教授、周小燕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
2013年,獲得第十五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組第二名。2010年5月,獲得意大利Riccardo Zandonai(理查德·贊道納伊)國際青年歌唱家大賽第一名。2009年1月,獲意大利維羅納《圖蘭朵》國際歌劇比賽第一名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頒發(fā)的“最佳音質獎”。曾在歌劇《阿依達》、《阿蒂拉》、《卡門》、《圖蘭朵》、《鄉(xiāng)村騎士》、《楚霸王》、《群妖圍舞》、《那時花開》、《弄臣》、《心經》、《燕子之歌》、《駱駝祥子》、《永樂》、《西蒙·波卡涅拉》、《方志敏》、《茶花女》、《一江春水》、《雷雨》、《香山夢梅》、《拉貝日記》等多部中外歌劇中擔任男主角。合作過的世界著名指揮家包括弗朗茨·威瑟爾·穆斯特、丹尼爾·奧倫、約翰·尼爾森、馬庫斯·史坦茲、馬克·波艾米、羅伯特·阿巴多、鄭明勛等。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都靈皇家歌劇院、熱那亞歌劇院、佛羅倫薩歌劇院、米蘭馬勒音樂廳、帕爾瑪帕格尼尼音樂廳、莫斯科愛樂音樂廳、韓國大邱歌劇院、英國國家歌劇院、德國漢堡音樂廳、法國迪約茲音樂廳、薩爾布呂肯文化中心等地演出,2015年9月跟隨國家大劇院歌劇《駱駝祥子》赴意大利巡演,演出實況被意大利國家電視臺(RAI)播出。
王沖飾 方志敏
男高音,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近期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麥克白》飾麥克德夫、《唐豪瑟》飾瓦爾特、《冰山上的來客》飾阿米爾、《歌女喬康達》飾伊賽波、《漂泊的荷蘭人》飾舵手、《游吟詩人》飾路易斯、《諾爾瑪》飾弗拉維奧、音樂會版《威廉退爾》飾魯道夫、威爾第折子戲里的《法斯塔夫》飾蓋尤斯等。
2014年考取美國舊金山歌劇院Merola國際青年藝術家計劃,并在舊金山歌劇院的多場音樂會中出演《卡門》《蝴蝶夫人》《弄臣》《游吟詩人》《法斯塔夫》等歌劇片段的男主角,后于2015年簽約舊金山歌劇院Adler青年藝術家,并在史詩歌劇制作《特洛伊》中飾演Hylas,由此完成在美國A級歌劇院的職業(yè)生涯首秀,指揮大師Donald Runnicles對他的演繹贊不絕口,當地媒體和樂評甚至用“掌聲爆棚”來形容他的表現。隨后在《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當中飾演Arturo,擔任指揮的舊金山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Nicola Luisotti先生驚嘆道“這是我有史以來聽到過最棒的Arturo,猶如年輕時的帕瓦羅蒂”。同年他還參演了《魔笛》,并在威爾第歌劇《路易莎米勒》中備選男主角魯道夫,以及與美國著名鋼琴家Martin Katz合作音樂會。
劉嵩虎飾 胡翼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圖蘭朵》《茶花女》《蝙蝠》《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丑角》《玫瑰騎士》,原創(chuàng)歌劇《山村女教師》《西施》《日出》等。
旅歐國際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博士。國家大劇院首位駐院獨唱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教授。曾數十年擔任德國紐倫堡國家歌劇院駐院獨唱演員及德國紐倫堡國立音樂學院客座講師。至今為止,在歐洲各大歌劇院出演了500余場次歌劇,并錄制了多張CD出版,受到了世界各大媒體的好評。
曾獲七項著名國際聲樂比賽大獎:2006年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比賽一等獎、2007年德國“LaVoce”國際藝術歌曲聲樂比賽一等獎、2003年德國“新聲音”國際聲樂比賽總決賽三等獎、2007年德國“歌劇世界”年度雜志歌劇新星獎、1999年及2005年意大利“詹多奈”國際聲樂比賽“塞爾維亞理發(fā)師-費加羅角色獎”及“新星獎和奧地利巡回演出獎”、1995年捷克“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三等獎及“德沃夏克”作品最佳演唱獎、1997年烏克蘭“帕多爾仁斯基”國際聲樂比賽二等獎等眾多獎項。
曾獲烏克蘭敖德薩國立音樂學院碩士學位;意大利奧西姆歌劇研究院碩士學位;德國紐倫堡國立音樂學院碩士及博士學位。
張揚飾 胡翼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聯合制作歌劇《安德烈·謝尼!,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威爾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旅意青年男中音歌唱家。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與意大利帕爾瑪皇家音樂學院。師從于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蕾拉·弗萊尼、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亞歷山大·科爾貝利、男中音歌唱家曲波。曾在意大利的國際聲樂比賽榮獲第一名,意大利摩德納的國際聲樂大師班第一名。曾在國際上參演的歌劇有《費加羅婚禮》《藝術家生涯》《法斯塔夫》等。
2013年以滿分加的成績畢業(yè)于帕爾瑪皇家音樂學院,并于同年受邀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帕爾瑪皇家歌劇院參演威爾第歌劇音樂會。
趙麗麗飾 繆敏
女高音,聲樂碩士,上海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國家公派意大利訪問學者。師從于沈陽音樂學院郎亦農教授、意大利羅馬國立音樂學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Desideri Carlo教授。2015年榮獲意大利第十二屆“里卡爾多·贊多那依”國際聲樂大賽“奧地利音樂節(jié)特別獎”;2013年榮獲“韓國春川國際聲樂比賽”一等獎;2011年榮獲“瑪利亞·卡拉斯國際聲樂大獎賽”中國賽區(qū)銀獎;2013年榮獲“第四屆遼寧省金鐘獎聲樂比賽”美聲組一等獎;2015年榮獲“第十屆全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比賽”美聲組優(yōu)秀獎;2014年在遼寧歌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雪原》中飾演“盛雪”,并榮獲“中國第二屆歌劇節(jié)表演獎”;2015年參演意大利“里瓦音樂節(jié)”期間普契尼的歌劇《藝術家的生涯》,飾演“咪咪”;2015年參演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飾演“嘉麗婭”;2017年參演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蘭花花》,飾演“蘭花花”;2017年參演山東藝術學院原創(chuàng)歌劇《檀香刑》,飾演“眉娘”;2017年參演江蘇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拉貝日記》,飾演“李秀英”。 張心飾 繆敏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游吟詩人》(伊內絲),《弄臣》(切普拉諾夫人),《諾爾瑪》(克羅蒂爾達),《冰山上的來客》(真古蘭丹姆),《西蒙·波卡涅拉》(阿梅麗婭的女傭),《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麗莎),《水仙女》(廚師),《唐豪瑟》(牧童),《卡門》(米凱拉),《方志敏》(繆敏),《長征》(洪大夫),兒童歌劇《阿凡提》(巴婆)等。
意大利帕爾瑪音樂學院聲樂演唱碩士。在意大利留學期間,受到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萊拉·弗萊妮老師的高度肯定,并稱贊音色獨特,具有很強的戲劇張力。擅長詮釋威爾第及普契尼作品,曾在意大利帕爾瑪皇家歌劇院、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蓬特萊摩里歌劇院等劇院出演歌劇和音樂會。
劉珊飾 方母
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0年在法國第三屆奧芬巴赫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1993年在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與克魯夫斯交響樂團舉辦的第五屆聲樂比賽中獲第一名,2010年9月在文化部舉辦的國家藝術院團優(yōu)秀劇目展演中獲優(yōu)秀表演獎,2011年11月在第一屆中國歌劇節(jié)上獲優(yōu)秀表演獎。
她曾在香港、澳門藝術節(jié)及芬蘭薩沃林納歌劇節(jié)上,主演法國比才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卡門及意大利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中的蘇茹基,港澳媒體對于她的歌唱及表演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國際媒介稱其為“最全面的卡門及最完美的蘇茹基之一”。
劉珊還參演過《漂泊的荷蘭人》《唐璜》《奧泰羅》《茶花女》《法斯塔夫》《鄉(xiāng)村騎士》《霍夫曼的故事》《蝙蝠》《女武神》等;中國歌劇《楊貴妃》《青春之歌》《西施》《土樓》等;以及譚盾歌劇《茶》;香港歌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中山逸仙》等。
劉珊是當今中國歌劇舞臺上最富實力的歌劇表演藝術家之一。
扣京飾 典獄長
男高音。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茶花女》《水仙女》。
意大利帕爾瑪音樂學院歌劇演唱碩士。曾參加意大利文化部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項目《威爾第安魂彌撒》,在意大利及美國多個城市巡演,被《帕爾瑪郵報》評論為——“具有無可爭議表現的男高音”。并多次在帕爾瑪皇家歌劇院、博洛尼亞市政歌劇院等劇院出演歌劇及音樂會。曾獲得意大利“Voci dal Mediterraneo”國際歌劇比賽第三名及特別獎,Maria Caniglia 國際歌劇比賽特別獎。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yè)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是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yè)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七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德·安納、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丹尼爾·歐倫、鄭明勛、梵志登、嚴良堃、楊鴻年、呂嘉、張國勇、李心草、鄭健、楊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里、閻維文、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楊光、李曉良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已故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
作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用豐富的聲樂表現力和飽滿的熱情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歌劇人物形象,為推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的進一步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chuàng)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運河謠》《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方志敏》《長征》《阿凡提》等,中外經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wèi)隊》《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托斯卡》《蝙蝠》《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奧賽羅》《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游吟詩人》《鄉(xiāng)村騎士》《丑角》《諾爾瑪》《唐·帕斯夸萊》《阿依達》《弄臣》《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德烈·謝尼埃》《玫瑰騎士》《西蒙·波卡涅拉》《參孫與達麗拉》《歌女喬康達》《唐豪瑟》《麥克白》《水仙女》等五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yè)內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歌劇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策劃與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三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紀念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威廉·退爾》《唐·璜》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文藝晚會》和《2016年杭州G20國際峰會文藝演出》《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等多場國家級重大政治性演出。通過音樂會這一藝術載體,讓廣大觀眾更加了解合唱的魅力和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不懈追求的藝術精神。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歌唱使者,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始終重視觀眾培養(yǎng),積極策劃和參與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每年40余場國家大劇院公益演出,進學校、走社區(qū),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也不斷地將國家大劇院的藝術產品和優(yōu)秀的經典作品傳播至國內外,他們曾參與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全國七個省市巡演,原創(chuàng)歌劇《方志敏》江西巡演,音樂會版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青島巡演。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qū)參加演出交流活動,受到國內外同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2015年隨國家大劇院遠赴意大利參加了歌劇《駱駝祥子》為期17天的巡演,大獲成功,展現了豐富的音樂表現力。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中國的歌劇、合唱事業(yè),為夢想、為藝術,不斷前行! 浙江交響樂團 浙江交響樂團成立于2009年,樂團前身為浙江歌舞劇院管弦樂隊,有著近60年的發(fā)展歷史。樂團在演奏西方古典音樂的同時,依托浙江省深厚的文化底蘊,從浙江省民間音樂中吸取養(yǎng)分,創(chuàng)作、演出了《山·海·經》、《春閨夢》、《鷓鴣飛》等一大批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交響樂作品,受到觀眾的普遍贊賞和熱烈歡迎。
樂團曾攜帶以中國音樂作品為主的音樂會,赴韓國、日本、法國、瑞士、意大利、奧地利、捷克、德國、瑞典、比利時、西班牙、阿爾及利亞等國演出。樂團的表演被觀眾評價為:是他們所聽到的最具東方情調,也是最美妙、最令人神往的音樂會。
2014年7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并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樂團受外交部和文化部派遣,在巴西福塔萊薩和巴西利亞舉辦了兩場音樂會,受到熱烈歡迎,成功并出色地完成了出訪巴西的重要演出活動,受到習主席的高度好評。
2016年9月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上的演出獲得各國領導的高度好評。樂團獲得浙江省G20杭州峰會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精彩唱段
上半場第1曲《這,是一間囚室》是方志敏與代表敵對勢力的“高墻合唱”之間的對唱,它是全劇的開篇,表現了方志敏初進監(jiān)獄時沉重與憤懣的心情。
上半場第6曲《十送紅軍》并非把原江西革命民歌《十送紅軍》直接拿來使用,只是寫法上借鑒了一些元素,如哀婉的情緒及基本的節(jié)奏形態(tài),旋律是新寫的。
上半場第11曲《為工農作主》借鑒了戲曲弋陽腔臺上角色與幕后合唱互相呼應、你唱我和的表演手法,表現方志敏與工農群眾水乳交融的關系,以及對五叔——這個與人民為敵的壞人的同仇敵愾。
上半場第13曲《中國,我美麗的母親》是主人公贊美祖國的一曲頌歌,歌詞主要取自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
下半場第7曲《映山紅上杜鵑鳴》是方志敏妻子繆敏的詠嘆調。獄中的繆敏雖然受盡荼毒,但她革命意志無比堅定。這段詠嘆調借映山紅的形象抒發(fā)了繆敏“烈火重生別樣紅”的豪邁情懷。
下半場第15曲《假如我還能生存》是主人公犧牲后靈魂的心聲,歌詞取自《可愛的中國》里最深情最感人的一段話,這是全劇中方志敏最酣暢淋漓的一段詠嘆調。
下半場第16曲——合唱《可愛的中國》是全劇的終曲,也是主題曲,歌詞同樣取自《可愛的中國》。這是以方志敏為代表的全國各族兒女唱給祖國的一曲深沉的戀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