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傳承與體現
在經濟發(fā)展的今天,各種音樂文化以鋪天蓋地的氣勢滾滾而來,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面臨著延續(xù)和生存的威脅,我們要意識到民族文化對培育我們下一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要堅定弘揚民族文化精華的基本立場,只有加強民族音樂在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才有利于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新的民族音樂文化。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呢?
一、通過介紹少數民族音樂特點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少數民族歌曲是我國民族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的有藏族、蒙古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彝族等,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各個少數民族的音樂的特點和豐富的音樂文化,從而使孩子們更加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如:蒙古族民歌曲調高亢,節(jié)奏自由寬廣悠揚,聲音要求粗獷。藏族民歌活躍熱烈、樸實優(yōu)美,聲音要求自然流暢等特點。又如朝鮮族歌曲旋律優(yōu)美、自然流暢,富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表現力,一人放歌,眾人隨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繼其聲”,而是“心中的歌,最能起共鳴”,其中我們非常了解的歌曲《桔梗謠》、《阿里朗》等,在學習時也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反復聆聽自己體會和總結歌曲特點,慢慢的增加對少數民族音樂的了解。
二、構建開放課堂,拓寬地方音樂文化教學時空
新課程理念倡導構建開放性課堂,對于地方民族音樂教學來說更需要從多方面創(chuàng)設開放性教學,這種開放主要是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和實踐。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學唱多首歌曲來提高學生對家鄉(xiāng)文藝感性認識,并能對所學歌曲進行分析,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學要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互動,讓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做演員的榮耀和做評委的自豪。
結合第二課堂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民族樂器和民族歌曲興趣小組,每周定期開展培訓和展示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民間藝術的情感,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校還應邀請當地民間藝人到學校為師生獻藝,讓學生充分與民間文藝接觸,感受來自身邊的原生態(tài)音樂作品,讓心靈在純樸的音樂中得到凈化,讓情感在濃郁的地方文化中得到熏陶。
民族文藝的根在農村,魂在大自然,只有走進村野才能領略到民間文化的靈魂。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深入村莊,組織當地的學生一起體驗在山野放歌的感受,放開嗓子對唱,含著號子勞動,讓歌聲在山間回蕩,讓情感在田園間躍動,享受那種一山歌起千山唱,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好感受,這種不是教學勝似教學的效果豈不比課堂教學要好的多。
三、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多樣拓寬音樂教育的渠道
絢麗多彩的民族器樂和大批優(yōu)秀的民族器樂曲,長期以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據我所知,現在的學生,學民族樂器的少,對民族器樂曲更是知之者不多,因而才會出現“不知劉天華只知劉德華”的那一場景。在搞好教學的同時開辟民族音樂專欄,對民族音樂進行系統(tǒng)地介紹;成立民歌興趣小組;全校掀起“中華卡拉OK民歌大家唱”的熱潮,班班有歌聲,人人唱民歌,通過這些活動,更充實了學生的精神食糧,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樂。如果有條件的,還可以組建一支民樂隊,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和學習的興趣。試想,如果一所學校組建了民樂隊,那對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該有多大的促進呀!他們會為自己是一名民樂隊隊員而感到自豪,對全校的學生也會產生很大的磁鐵般的吸引,更使得大家對民族器樂的認識不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
四、演唱與律動相結合加深學生學習興趣
少數民族都有歌善舞的特點,他們的音樂律動感和舞蹈性都很強,而且各有特點,因此我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學唱之外,也讓學生們學一學他們的舞蹈動作,我感覺這樣對深入了解少數民族音樂特點會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學唱維吾爾族歌曲《哇哈哈》、《青春舞曲》中就可以讓他們戴上小花帽敲起手鼓,模仿學習一些簡單的維吾爾族舞蹈動作,又如欣賞《賽馬》時學生就可以邊聽邊律動,學生如醉如癡模仿二胡演奏,模仿騎馬奔馳,表演蒙古族舞蹈等,學生非常興奮,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在律動中體會了樂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參與的過程中,愉悅身心邊唱邊舞,在這樣特定的音樂情景中加深了對音樂的感受。
五、開展主題活動,為展示地方音樂文化搭建平臺
民間音樂文化是群眾藝術,傳承她需要全民的力量。營造學習、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氣氛對宣傳地方文化非常重要,開展地方性文藝匯演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藝術加工把群眾藝術搬上舞臺,邀請家長和社會人士觀看學生的表演,使傳統(tǒng)音樂藝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這樣不僅活躍了群眾藝術,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和進步。
除了開展主題展演活動外,文藝工作者和音樂教師要多深入農村采風,發(fā)掘整理當地民間藝術瑰寶,并對其進行藝術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讓這種飽含泥土芬芳的傳統(tǒng)藝術得以記載和傳承,重現往日的華彩。 傳承和弘揚地方音樂文化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學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目前,受各界關注程度不高和專業(yè)師資隊伍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響,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宏觀指導下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相關教育體制,才能讓地方民族音樂文化跨越重重困難,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一席之地,使民族文化事業(yè)繁榮昌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