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古典園林上演交響音樂會
昨晚7點,北京的秋夜已然降臨。走進景山公園西門,圓月斜照,抬頭可見山頂燈光流溢的萬春亭。景山北側(cè),壽皇殿建筑群人流熙攘。壽皇門前的空地上,一方高臺在兩座石獅間搭起,臺上譜架整齊地依次擺開。燈光映照下,紅墻環(huán)繞,古木幽翠,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的委約作品專場音樂會就在這里上演。2018年,經(jīng)過修繕的壽皇殿恢復了清乾隆十四年(1749)的歷史面貌,重新對外開放,本場音樂會是一年來壽皇殿上演的首次大型演出。
7點30分后,隨著中國愛樂樂團的樂手們就位,壽皇門朱紅色的正門緩緩打開,指揮家黃屹在掌聲中走上舞臺。音樂會在作曲家周龍的《禮魂》中啟幕,2013年,周龍受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委約創(chuàng)作的交響史詩《九歌》在第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上首演。這部作品遵照屈原《九歌》全版詩文,用交響史詩的方式加以詮釋,其中《禮魂》是整個祭祀活動的尾聲,肅穆卻熱烈的交替節(jié)奏與音樂會的場地氣氛格外契合。
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和舊金山交響樂團聯(lián)合委約美國作曲家亞倫·齊格曼譜寫的《指尖探戈三樂章協(xié)奏曲:為鋼琴和樂隊而作》隨后登場,迎來世界首演。這首協(xié)奏曲是齊格曼為他的好友、法國鋼琴大師讓-伊夫·蒂博戴量身打造的。
當探戈的節(jié)奏響起時,“起舞”的不只有鋼琴上蒂博戴的手指,還有指揮臺上的黃屹。10月1日晚,天安門廣場聯(lián)歡上,執(zhí)棒千人交響樂團的四位指揮中,“80后”黃屹是最年輕的一位,《我和我的祖國》快閃部分里,黃屹情不自禁地一“扭”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拔夷昙o大了,‘扭’不動了,得交給年輕人!北本﹪H音樂節(jié)藝術(shù)委員會主席余隆在臺下曾這樣“叮囑”黃屹,“一定要‘扭’起來”,讓觀眾感受到探戈的熱情和火辣。齊格曼將自己的作品描述為一部“包含了痛、美與愛”的“舞曲”,蒂博戴的演奏將他設想的樂曲中“內(nèi)省”的一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音樂會的下半場,黃屹與樂團共同帶來了葉小綱歌劇《詠·別》(無詞版)!对仭e》首演于2010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大獲成功,葉小綱后來從兩個小時的原劇中抽出了40分鐘的樂團演奏部分,改編成了“無詞版”。“相遇”“應諾”“流離”“訣別”四個樂章層層推進,尤其當京劇的胡琴鑼鼓伴著西洋樂器響起時,旋律回響在壽皇門的雕欄飛檐下,格外具有一種戲劇化的動人力量。
從2002年開始,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把“委約”的概念引入了中國,迄今,音樂節(jié)已經(jīng)相繼委約譚盾、周龍、葉小綱、陳其鋼、潘德列茨基、菲利普·格拉斯、霍華德·肖等中外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16部各種體裁和風格的作品。委約作品是國際重要音樂節(jié)的一個標志,也是古典音樂發(fā)展的“指標”,今后,音樂節(jié)的委約創(chuàng)作之路還將繼續(xù)。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