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余。菏裁礃拥闹袊魳纺艽碇袊嬲叱鋈
在越來越強調(diào)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什么樣的中國音樂能代表中國,真正走出去?
指揮家余隆以老一輩作曲家陳其鋼,以及年輕一代作曲家周天、杜韻為例說,他們的音樂語言既是中國的也是國際的,是能真正走出去的,“越能提煉中國文化,越能走向世界,而不是模仿和照抄西方。模仿在初期階段可以,但到了高級階段,作曲家要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身份認同、基因認同,才能產(chǎn)生自信心,簡單的復制沒有任何意義!
3月17日晚,在余隆的指揮下,上海交響樂團將牽手東京歌劇院合唱團,以及唐漩璇、朱慧玲、沈洋、中村惠理、宮里直樹等中日歌唱家,同臺上演陳其鋼《江城子》、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兩部交響合唱作品。
東京歌劇院合唱團由指揮家小澤征爾發(fā)起成立于1992年。1998年,該團代表日本與6個國家的合唱團在長野冬奧會開幕式上演“貝九”,名噪一時,從此“貝九”成了該團最具代表性的保留曲目。在世界各大重要慶典場合,歌頌人性、對人類和平提出了向往的“貝九”都是最常上演的曲目,今年6月,G20峰會將在日本大阪舉行,東京歌劇院合唱團在陽春三月的上海率先唱響“貝九”,適逢其時。
同樣是交響合唱作品,如果說“貝九”描繪的是人類大同,《江城子》更多是在講述中國人的情感,是人類大同的一部分。
《江城子》問世于2018年3月,是陳其鋼的首部交響合唱作品,取材于蘇軾為悼念亡妻而作的同名詞作。陳其鋼試圖以詞入樂,蘇軾詞中與亡人幽明兩隔、虛實相間的對話,在他的音樂里化作了復雜心境,在多個層次上伸展、變幻、互斥、交融。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兩天在和東京歌劇院合唱團解說、排練《江城子》時,余隆發(fā)現(xiàn),每個日本同行都忙著拿筆做筆記,和西方合唱團不同,日本人骨子里對中國文化飽含景仰,非常感興趣。
雖然喜歡中國文化,但怎么通過音樂和聲音的介入來詮釋中國詩詞,讓他們準確表達出中國文化的意境,這是個難題,“就像一團墨在宣紙上化開來,中國文化講究意境,好比國畫里的留白,可能是煙、云、湖……內(nèi)含很多想象空間。對中國音樂的理解不僅僅是西方式的輕和響的問題,關鍵是想象空間,所有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都來自想象空間!庇嗦】偨Y。
自1994年在上海音廳舉辦陳其鋼作品專場音樂會,25年來,上交演出陳其鋼的作品不下20次。而不管是2014年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幕委約陳其鋼創(chuàng)作《京劇瞬間》,還是2015-2016樂季邀請陳其鋼作駐團藝術家,連續(xù)上演他的9部作品,抑或是2018年上交主辦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小提琴國際比賽,把陳其鋼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悲喜同源》指定為中國參賽曲目,陳其鋼始終是上交大力推廣的作曲家。
“中國交響樂團對中國作曲家、中國音樂的推廣責無旁貸,關鍵是應該怎么推、推什么,什么作品能走向世界舞臺,這對我們更重要,不然永遠是自娛自樂!
余隆說,無論是融入了古琴曲《梅花三弄》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逝去的時光》,還是音樂素材取自中國古曲《陽關三疊》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悲喜同源》,抑或是借鑒了京劇西皮聲腔中的行弦及二黃過門的旋律的《京劇瞬間》,陳其鋼的作品都極具中國文化的精髓,這些中國元素衍生出來一段段中國故事,非常打動人,上千年的古曲在今天聽來一點也沒過時。
“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但古曲就意味著老掉牙嗎?古曲新生會帶來更大的沖擊力,因為大家能從古曲里找到全新的世界!
除了陳其鋼這樣老一輩的作曲家,余隆也在積極探索和周天、杜韻這樣年輕一輩作曲家合作的可能性——前者2017年曾以《樂隊協(xié)奏曲》獲第60屆格萊美獎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獎提名,是格萊美該單元獎項首次提名華人,后者2017年曾借歌劇《天使之骨》斬獲普利策音樂獎,是普利策史上首位斬獲音樂獎的華人女性——在今年10月的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兩位作曲家的作品會陸續(xù)上演,而在上交今年9月的2019/2020樂季開幕音樂會上,周天的作品也將得到隆重展示。
有意思的是,兩位年輕人都是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走出來,在歐美古典音樂界大放異彩的作曲家。
“他們在一個標準認知度上。這些作曲家應該代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應該發(fā)現(xiàn)他們!焙完惼滗撘粯樱嗦≌J為,兩位年輕作曲家的音樂語言既是中國的也是國際的,“越能提煉中國文化,越能走向世界,而不是模仿和照抄西方。模仿在初期階段可以,但到了高級階段,作曲家要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身份認同、基因認同,才能產(chǎn)生自信心,簡單的復制沒有任何意義!
不僅在上交,但凡在國外執(zhí)棒,不管是和紐約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還是巴黎管弦樂團合作,中國作品都在余隆的常備曲目單里。今年3月和紐約愛樂樂團同臺時,余隆便帶領大提琴家馬友友、琵琶演奏家吳蠻上演了中國作曲家趙麟的《逍遙游》,技驚四座。
余隆認為,這事關中國藝術家的自我認同,遺憾的是,真正能走向世界,得到世界認同的中國作品并不多。
“現(xiàn)在我們推崇的作曲家,葉小綱、郭文景、陳其鋼……大部分在60歲以上,50歲、40歲、30歲的作曲家都去哪了?有人不服氣,說我們有啊,每個月都有學校開我們的作品音樂會,但這不叫作品,叫習作!
余隆期待中國年輕作曲家能寫出真正世界級的作品在國際舞臺展演,然而太多人想著掙錢,忙著寫晚會、電視劇、網(wǎng)絡音樂去了。
“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都是藝術,燒飯、手工、攝影、生意、做數(shù)學題……做到極致都是藝術,把無數(shù)極致的藝術放到一起就是文化。任何事情我都鼓勵年輕人做到極致。音樂人要心無旁騖做好本職工作,別又想做藝術又想著掙錢,這是很難的!庇嗦≌f。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