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屆上海之春 東西方音樂在這里對話
南歐老牌樂團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今年為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貢獻了兩場精彩演出。在東方藝術中心,4月9日晚的音樂會以西方曲目為主,4月10日晚則是中國專場。他們演繹了中國作曲家許舒亞、徐孟東、葉國輝、陳牧聲、周湘林的5首原創(chuàng)作品,選自去年“上海之春”開幕演出“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原創(chuàng)作品音樂會”。外國樂團演繹中國作品,不同文化的碰撞火花四射。
今年“上海之春”的舞臺上,類似的跨文化音樂交流并不少見。4月11日晚,蘭州交響樂團將在上交音樂廳演繹俄羅斯作曲家布列沙克·維克多·瓦西里耶維奇全新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敦煌與絲綢之路》。4月13日晚,指揮家呂紹嘉將執(zhí)棒上海交響樂團演繹波蘭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這些寶貴的音樂實踐,是當代音樂與傳統(tǒng)音樂,世界音樂與中國音樂的對話。觀眾也將在這里開拓藝術眼界,領略多元音樂魅力,從他者的眼光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
讓外國樂團成為中國文化的使者
4月10日晚的“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原創(chuàng)作品音樂會”上,五位作曲家的作品分別以《盤古開天》《精衛(wèi)填!贰队薰粕健贰杜@煽椗贰抖Χㄌ煜隆窞轭},從不同的神話故事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呈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脈絡,傳遞了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世精神。雖然題材類似,但作曲家們各顯神通,運用了不同的樂隊編制、呈現(xiàn)出讓人驚喜的多元風格。
去年這些作品在“上海之春”首演時,演繹者從指揮家到樂團到合唱團,全都是中國陣容。這次交給一個歐洲樂團,聽起來有什么不同?作曲家徐孟東說:“中國人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借助外國團隊講好中國故事。交響樂是世界語言,排練溝通非常順暢,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充分地表現(xiàn)了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
音樂會排練現(xiàn)場
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博洋·蘇季奇說,自己很高興能來到這個古老的音樂節(jié)!斑@是一場高難度的音樂會。這些作品讓我們了解了中國當代音樂的發(fā)展,以及和西方音樂的異同。我在塞爾維亞也曾演過中國作品,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把這些作品帶到歐洲去!
“上海之春”歷來是扶植新作的舞臺,但像“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原創(chuàng)作品音樂會”這樣,一連兩年上演,實屬罕見。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許舒亞告訴記者,此次再演,是希望加大“上海之春”原創(chuàng)作品的國際推廣力度,邀請國外知名樂團,面向世界推廣中國的優(yōu)秀作品,提升音樂節(jié)的品牌影響力。他還透露,德國、意大利、塞爾維亞三個國家的樂團表現(xiàn)出參與的熱情,但最終因為檔期選擇了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許舒亞說:“要請進來,還走出去,這才能體現(xiàn)上海之春的國際性!
外國作曲家眼里的中國充滿驚喜
要演好中國作品,必須了解中國作品背后的歷史和文化。越來越多外國演奏家正通過對中國作品的演繹一點點靠近中國,成為中國文化的使者。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外國作曲家正在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
敦煌,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絲綢之路上,見證著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交融。俄羅斯作曲家布列沙克·維克多·瓦西里耶維奇的新作《敦煌與絲綢之路》,用國際通用的音樂語言詮釋絲綢之路和敦煌文化,實踐著中國元素的世界表達。作品分為《朝圣敦煌》《祝福綠洲》《莫高圣禮》《藝術圣殿》《絲路情歌》等九個樂章,時長70分鐘。這樣一部作品,由來自中國西北的蘭州交響樂團演奏再合適不過了。
波蘭作曲大師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令上海樂迷期待已久。潘德列茨基是中國的老朋友了,2017年首演《中國詩歌》展示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這部作品實際上更接近一部聲樂套曲,歌詞是八首中國詩歌的德語譯文。作為東西方文化的對話,這場音樂會將由上海樂迷熟悉的指揮家呂紹嘉和上海交響樂團本樂季駐團藝術家托馬斯·鮑爾共同演出。《中國詩歌》用交響樂的形式、現(xiàn)代的作曲技法令人驚喜地詮釋了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其中蘊含了潘德列斯基對中國詩詞、中國文化的熱愛,也蘊藏了他獨特的音樂密碼。
無論是中國作曲家為創(chuàng)世神話譜寫的旋律、俄國作曲家的《敦煌與絲綢之路》還是波蘭作曲家的《中國詩歌》,都是以交響樂的語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詮釋!吧虾V骸贝罱ㄆ鹨粋廣闊的國際平臺,歡迎八方來客在這里深入交流。新的靈感正在這里迸發(fā),中國文化正從這里走向世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