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比才歌劇經(jīng)典《采珠人》五月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歌劇節(jié)
5月15日至19日,喬治·比才的歌劇經(jīng)典《采珠人》將震撼登臺,并助力2019國家大劇院歌劇節(jié)。作為比才的首部歌劇作品,創(chuàng)作于1863年的《采珠人》是除了《卡門》之外至今上演最多的比才歌劇。即將于五月與中國觀眾見面的《采珠人》由國家大劇院與柏林國家歌劇院聯(lián)合打造,德國著名電影導演維姆·文德斯、歌劇舞臺的實力唱將奧爾迦·佩列嘉琪科也將重磅加盟,以別具風格的舞臺呈現(xiàn)帶來這部經(jīng)典歌劇。
錫蘭海邊的愛情絕唱
喬治·比才首部歌劇作品五月亮相
歌劇《采珠人》是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創(chuàng)作的三幕歌劇,時年不足25歲的比才在這部歌劇里已充分顯示了他的旋律天賦和個人風格。豐富的和聲與多變的節(jié)奏營造出了變換多彩的異國情調(diào),使得他的第一部抒情悲劇超凡脫俗。與奔放熱烈的成名作《卡門》相比,《采珠人》則以海水般悠遠抒懷的動人情感令人著迷。柏遼茲在看完《采珠人》后對比才音樂中的創(chuàng)新大加贊賞:“劇中有大量動聽和富于表現(xiàn)力的音樂,舞臺色彩非常豐富”。其中,劇中兩位男主角的二重唱“在殿堂深處”,也被稱為“采珠人二重唱”,是西方歌劇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為兩人重逢時互敘舊情的唱段,旋律優(yōu)美而深情。采珠人的合唱“在燃燒的海邊”及男高音詠嘆調(diào)“我仿佛在花叢中”等也是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唱段。
從威爾第的《阿依達》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充滿異域風情的故事深受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們的青睞,比才的《采珠人》也不例外。除了遠古時期錫蘭島的異域情調(diào),“采珠人”這一不為現(xiàn)代人熟知的群體也同樣給觀眾留足了想象空間。全劇以海邊采珠人推舉部落酋長的盛會拉開序幕,兩位既是摯友也是情敵的祖爾迦與納迪爾久別重逢再續(xù)友情,暮色蒼茫中,一位蒙著面紗的修女帶著對采珠人的祝福從船中走出,納迪爾隨即認出了昔日的戀人萊拉。曾起誓斷絕情欲一心祈禱的萊拉陷入愛情,等待著她的恥辱與死亡也步步逼近。揭開了萊拉面紗的祖爾迦妒火中燒,當眾宣判二人的死刑。行刑之際,萊拉將她貴重的珍珠項鏈托付給祖爾迦,此時祖爾迦才認出這位救命恩人。一場蔓延村莊的大火救了這對情侶,也將愛情、友情與恩情交集的紛亂付之一炬。
國家大劇院與柏林國家歌劇院首次深度合作
攜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采摘“明珠”
將于五月亮相的歌劇《采珠人》由國家大劇院與柏林國家歌劇院共同打造,并于2017年6月在柏林國家歌劇院成功首演,這也是兩家藝術(shù)機構(gòu)的首次深度合作。該劇由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金熊獎獲得者、享譽世界的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執(zhí)導,這也是他本人執(zhí)導的首部歌劇作品。由于文德斯本人曾在自己執(zhí)導的多部電影中都親自擔任編劇,歌劇《采珠人》也在法語腳本上進行了精修和調(diào)整,全劇在敘事和表達上更為清晰緊湊。舞臺呈現(xiàn)風格清新簡約,有著極強的敘述性。文德斯導演發(fā)揮其作為電影導演的專長,在舞臺呈現(xiàn)畫面中流露出極強的電影鏡頭語言風格,不論是主演還是合唱團,在處理人物調(diào)度和心理表達上都十分細膩和考究,唱演融為一體,令觀看完柏林首演的樂評人大為贊嘆:“文德斯帶來了一種令人驚訝的戲劇體驗,觀賞完整部劇后,你將會陷入深深的沉思,回憶著劇中的每一幕。”
該劇的國際組演員將由2017年于柏林國家歌劇院完成演出的原班人馬擔綱。其中,飾演“萊拉”的俄羅斯女高音奧爾迦·佩列嘉琪科是世界歌劇舞臺上炙手可熱的新星,也是當今羅西尼歌劇的當家花旦,這也是其本人首次參與國家大劇院的制作歌劇。她將與弗朗切斯科·德穆洛、阿爾弗萊德·達薩、保羅·蓋、郭橙橙、邁爾特·孫谷、周正中、關(guān)致京等海內(nèi)外著名歌唱家同臺,攜手演繹這部真摯感人的愛情之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