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孔學堂二胡專場音樂會 陳氏二胡傳人帶來精彩二胡音樂盛會
一家人,一把琴,100年代代相傳,一曲曲皆是時代之音。8月9日,貴陽孔學堂致敬祖國70周年華誕之溪山踏歌行·胡琴陳音二胡專場音樂會舉行,邀請到中國二胡世家的祖孫三代——陳耀星、陳軍、陳依妙現(xiàn)場演奏;顒蝇F(xiàn)場,80高齡的中國胡琴專業(yè)委員會會長、二胡演奏大師陳耀星,攜手陳氏二胡流派第二代傳人、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軍和陳氏二胡流派第三代傳人、二胡新秀陳依妙三人,聯(lián)袂為貴州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二胡音樂盛會。過程中,通過導賞人、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沈誠的講解,現(xiàn)場聽眾對二胡及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豐富也更深入的理解。
據(jù)介紹,此次演出是孔學堂溪山踏歌行系列活動的28場音樂會,也是孔學堂成立音樂推廣研修院以來的第12場音樂會,以及2019年的第一場二胡專場音樂會。
陳氏三代傳人,各有拿手好戲
(陳軍)
音樂會開場,由陳軍帶來成名曲《弦語》。悠揚的琴聲響起,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喃喃自語,時而歡歌笑語,把聽眾帶入當夜的音樂盛宴。簡短間隔后,陳軍帶來了專門為這場音樂會專門準備的第二首歌曲:《心中的阿爾金》。細心的聽眾發(fā)現(xiàn),該曲目其實不僅是電視劇《阿爾金》的主題曲,還是吳京的首部電影《狼牙》的片尾曲,那凄美的音符還記憶猶新。之后旋律陡變,陳軍的第三支曲子《賽馬》,一改前兩曲細膩輕柔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策馬奔騰、大氣磅礴之感,引得觀眾連聲叫好。
陳軍的演奏告一段落,接著陳氏二胡流派第三代傳人、女兒陳依妙登臺。這個還是初中生的女孩,自幼隨祖父陳耀星、父親陳軍學習二胡,如今已是諸多榮耀加身:2017年榮獲國務院文化部第六屆“文華”院校獎最高獎,2018年榮獲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音樂小金鐘”二胡新星稱號暨金獎,并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元宵晚會》等。當晚的音樂會上,陳依妙表演的第一支曲子,是由青年作曲家王瑞作曲的二胡協(xié)奏曲《繁花》。她手腕輕抖,音樂史汩汩流出,裊裊的身姿,婉轉(zhuǎn)的音樂,時而低沉,時而激越,確有一種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悠遠之感,不僅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父親陳軍也忍不住說“演得好”。與聽眾互動時,他還不忘為女兒打氣:“你們的掌聲就是對她們的鼓勵,而她們,就是中國民族音樂的未來”。
親密合作,共演藝壇佳話
各自展示絕技后,陳氏三代二胡傳人,還分別進行合作。陳軍還與女兒陳依妙合作了兩首曲子:《太極琴俠》與《狂野飛駿圖》,前者是陳軍對于二胡這種的樂器的理解,后者則是他對父親經(jīng)典作品的臨摹。與這種時尚感十足的曲子不同,陳軍與父親陳耀星合作的兩支曲子——《太湖風》、《山村小景》,則更多的透著二胡那種單純和質(zhì)樸的感覺。而這,其實是陳耀星那一代藝術(shù)家,對現(xiàn)實和藝術(shù)的樸素認知。
導賞沈誠介紹說,陳耀星本是江蘇常熟的一個農(nóng)村孩子,自小和父親學習二胡,由于技藝出眾,于是被當時的一位音樂家破格招到南京藝術(shù)學院,從此開啟了自己的藝術(shù)生涯,畢業(yè)后進入部隊,從而成為軍旅藝術(shù)家。他一生用這把二胡走過邊防,走過草原,走過海港,走過農(nóng)村,為官兵和廣大市民服務,用二胡鼓舞了士氣,歌頌祖國。因為生長在南風,他懷著對故土深深的懷念,創(chuàng)作了這首《太湖風》,音樂的質(zhì)感,就像南方的語言一樣吳儂軟語。
音樂會的尾聲,陳氏三代二胡傳承人一起演奏了陳耀星創(chuàng)作的曲子《陜北抒懷》。演出由坐在舞臺最右邊的陳軍開拉,老爺子接著拉一段,再傳遞給坐在最左邊的陳依妙,然后三人一起彈奏。圓融悠遠的琴聲中,是一個音樂世家的天倫之樂,更是三代人的音樂情懷,是對革命歷史的無限緬懷。演出結(jié)束,陳軍特意邀請觀眾打開燈光,一家三代人背對觀眾,拍了一張集體留影。
以這樣的方式,傳承傳統(tǒng)文化
記者注意到,陳軍與父親陳耀星一起拉由陳耀星創(chuàng)作的《山村小景》時,老爺子陳耀星一直低頭彈奏,陳軍則不是看看父親。而一家三代人一起表演《陜北抒懷》時,他與女兒陳依妙,更是不時看著中間的陳耀星,那神情似乎不是在舞臺上,而是在自己的家里。之后的采訪中,這樣的想法也得到了陳軍的證實!霸谖覀兗,音樂就像空氣和水一樣,今天大家聽到的是一場不大聽到的音樂會,但這樣的場景,在我們家是司空見慣的,隨時都在彈奏的!标愜娬f。
在大藝術(shù)家身邊生長、生活和學習,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采訪中,陳軍分享了這種自然而然地學習和傳承的感受。他說,父親小時候,就是因為優(yōu)美的調(diào)調(diào)迷上了二胡,二胡給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無限樂趣。之后,父親把這個調(diào)調(diào)傳給了自己,目的是一起演奏!斑@種用琴弦來對話,用音樂來交流的方式非常高級。我在父親這樣的音樂家身邊得到的,就是對音樂自然的理解和傳承。”他表示,希望聽眾能到這樣的感受,特別是希望孩子們能喜歡我們的民族音樂。
在大藝術(shù)家的父親身邊長大的陳軍,早已是中國著名的藝術(shù)家了,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更傳遞給女兒,因此對二胡這種傳統(tǒng)文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和理解。他說,其實自己一家從爺爺開始拉二胡,到父親陳耀星、自己,以及女兒,整整100年了。一家人所做的,就是想把自己對所處時代,發(fā)生的看到的一切,通過手中的樂器表現(xiàn)出來,讓下一代人通過樂器了解我們的生活,以及所思所想!按蠹叶荚谡f如何傳承傳統(tǒng)文化,但如何傳承呢?我希望能在中國找到具體的事例。我們一家四代人,一百年,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傳承中國最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标愜娬f。
在他看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背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語言,都用自己的聲音詮釋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爺爺身處阿炳的那個年代,那時,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時代的寫照;父親陳耀星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上過前線,他的二胡中就是烽火硝煙;而自己的時代是改革開放后多種文化融合的時代,音樂聲中所體現(xiàn)的,就是祖國的融合與發(fā)展;而到了女兒妙妙一代人所處的當下,其實正是中國文化正在引領世界文化潮流的時代,因此她們這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從她們身上,能看到中國文化引領世界的發(fā)展。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