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萊克:俄羅斯族的三角琴
巴拉來克是俄羅斯族的弦樂器,因共鳴箱為三角形,故又稱“三角琴”。三角琴有四度定弦,有高、中、低音等不同規(guī)格。音色清脆明亮,經(jīng)常與曼陀林、吉他、手風(fēng)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愛。
三角琴的共鳴箱表面為邊長40厘米的三角形,正中偏下裝有支弦的橫碼。頂端鑲有60厘米長的琴把,上嵌骨片制作的發(fā)音品位。琴把頂端略顯寬大,呈傾斜狀,裝有四個或六個弦柱。演奏時,或用牙撥彈奏,或用指甲彈奏。聲量較小,適用于獨奏和家庭小聚時伴舞。
冬季,在俄羅斯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熱情的人們在廣袤的大地上飲歌熱舞,再寒冷的季節(jié)也冰封不了滾燙的心。踩著歡騰的節(jié)拍,和著跳躍的音符,音樂與舞蹈成為了他們的語言。無論節(jié)日或聚會上,人們都要彈起心愛的三角琴,傳頌美好的心情與生活。
三角琴的悠久歷史
三角琴是俄羅斯的民族樂器,第一次有文獻(xiàn)記載可以追溯到17世紀(jì)(1688年)。阿列克謝沙皇在位時,非常討厭俄羅斯當(dāng)時的民俗文化。1648年,阿列克謝沙皇命令收繳并銷毀所有的俄羅斯民間樂器。違抗命令的人將會受到嚴(yán)厲的懲罰并流放到俄羅斯境外(烏克蘭等地)。阿列克謝沙皇繼位的年月里,在俄羅斯制造了一幕幕殘酷與凄慘的悲劇。阿列克謝沙皇死后,此禁令也如同他的軀體一樣隨之腐朽消散,歷史上曾稱此為“最平靜的年代”。
17世紀(jì)末期,沙皇對俄羅斯民間音樂藝人的迫害漸漸平息下來,慢慢的更多人又重拾三角琴。到了18世紀(jì)末期,俄羅斯三角琴在民間非常流行。鄉(xiāng)村的小伙子們彈奏三角琴,用它動聽的音樂來打動自己心儀的姑娘。不僅如此,宮廷樂師們也逐漸對三角琴產(chǎn)生好感,如圣彼得堡的男低音歌唱家派特維尤為喜愛彈奏三角琴。到了19世紀(jì),上流社會的人都吹口琴,富人也幾乎不知道三角琴的存在,因為窮人買不起口琴,只有彈三角琴。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年輕的地主安德維夫,在從圣彼得堡回府邸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聽到他的奴仆安提普彈奏三角琴的聲音。安德維夫自認(rèn)為是俄羅斯樂器的鑒賞行家,但他卻從未聽過這么美妙的聲音。極大的求知欲使他對這種奇妙的樂器做了仔細(xì)的研究,并學(xué)會了如何彈奏。并在后來對三角琴進行了改進,使音色與演奏更加完善。
1886年,安德維夫帶著自己改進的三角琴登臺演出,他的演出在圣彼得堡家喻戶曉,所有的報紙和雜志都紛紛傳訴。成功令他大受鼓舞,于是他繼續(xù)研究并制作了一系列大小不同的三角琴,還成立了樂隊,取名叫“巴拉萊卡業(yè)余藝術(shù)家”。安德維夫和他的樂隊大受公眾的歡迎?蛇@并不是安德維夫的最終目標(biāo),三角琴來自民間,他還要讓更多的人認(rèn)識三角琴,讓每個人都會彈奏三角琴。他開始教圣彼得堡的士兵彈奏三角琴,每每士兵回家都要帶著三角琴與闊別的家人歡聚。于是,三角琴在俄羅斯民間再次得到廣泛傳播。到了20世紀(jì)末期,圣彼德堡已有兩萬多人會彈奏三角琴。安德維夫和他的助手們成功地給三角琴帶來了新生,但是他們不曾就此止步不前。他們又改進了俄羅斯其它的民間樂器,如多姆拉琴,薩泰里揚琴和號角等。最后,他們創(chuàng)立了“俄羅斯大樂團”,所使用的都是那些經(jīng)他們改進過的民間樂器和三角琴。
1897年,11月1日,在安德維夫的指導(dǎo)下,“俄羅斯大樂團”第一次在俄羅斯登臺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如此,在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也大受歡迎。在這些國家有許多小的音樂團體,人們可以方便的學(xué)習(xí)到三角琴。逐漸像“俄羅斯大樂團”這樣的樂團也越來越多。今天,在美國仍然有許多俄羅斯民族樂團和三角琴協(xié)會以及多姆拉琴的演奏家。
20世紀(jì)初,安德維夫?qū)⑺械木Χ挤旁谥笓]與音樂啟蒙教育上。在這段時期,他的幾位才華橫溢的助手,如波里斯特洛萬斯基、亞力山大、尼古拉奧西波夫等頻繁精彩的演出,引起了許多著名作曲家的注意。在20世紀(jì)30年代,瓦斯萊恩科創(chuàng)作了一部三角琴與鋼琴組曲和一部三角琴與交響樂團的協(xié)奏曲。M.M.易波里托夫.伊凡諾夫也創(chuàng)作了一部三角琴與交響樂的幻想曲,名為《聚集的年輕人》。這些作品都標(biāo)志著俄羅斯民族音樂趨于走向成熟,三角琴也在茫茫的音樂海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現(xiàn)在,三角琴已經(jīng)不再是只有窮人才會去彈奏的樂器,它有著世界各地不同的愛好者。因為音色的與眾不同,沒有任何一種樂器可以取代它。它不僅可以彈奏俄羅斯的民歌,也可以演繹東、西方的音樂作品。幾個世紀(jì)來,作曲家們努力的為三角琴量身訂做了豐富的作品,其中包括100首組曲、奏鳴曲與協(xié)奏曲等等。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xué)習(xí)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