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名家講壇:音樂美學家周海宏帶來“走進音樂的世界”講座
“音樂體驗重于理解,好聽且聽得舒服才是音樂審美活動核心的價值所在!12月28日,著名音樂美學家周海宏做客麗江古城名家講壇,為麗江聽眾帶來主題為“走進音樂的世界”的精彩講座。
講座從音樂“聽不懂”這個問題開始。周海宏說,他小時候經常彈鋼琴,也曾因回答不上父親“曲子中表現內容”的提問而羞愧難當!俺烧Z‘高山流水’中,鐘子期去世,伯牙斷琴謝知音,似乎都在告訴我們:音樂中包含各種各樣的內容,你要是聽不出來,就說明你不懂音樂,缺少音樂細胞,沒有音樂素養(yǎng)!
周海宏認為,音樂因為沒有視覺性,所以不能傳達視覺形象;音樂因為沒有語義性,所以不能傳達思想概念。換句話說,“我們沒必要用文學化和美術化的內容解說音樂。”周海宏說,在音樂中尋求形象、場景、思想、哲理等等東西,實際上是用文學化和美術化的方式欣賞音樂。而“要聽懂”這樣一個一捅就破的概念把很多人擋在了音樂大門之外,由此,他提出“音樂何需懂”的口號。
緊接著,周海宏提出“聯覺”概念,F場播放了多段音樂,或雄壯激昂,或歡悅愉快,或寧靜優(yōu)美……通過調動大家的“聯覺”來欣賞音樂,說明音樂可以“懂”。鑒于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不同,周海宏又提出了“音樂理解何需正確”的觀點。從多角度啟發(fā)大家欣賞音樂,為大家描繪了一個充滿靈性、廣闊自由的音樂藝術世界。
隨后,周海宏提出“藝術有啥用”的觀點。他認為,缺少藝術教育的人幸福少、成功難、破壞大。藝術在人類生活當中不可替代的功能是美化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滿足人的感性需要,培養(yǎng)人的感性能力。他指出,音樂作為三大藝術之一,它能夠改善聽覺環(huán)境的藝術和提高聽覺的幸福指數。并強調,全社會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將是關乎中華民族未來命運的全局性、基礎性的大問題。
音樂何需懂?音樂怎么聽?藝術有啥用?怎么提高幸福指數?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相信讓很多人困擾。在與觀眾的緊密互動中,周海宏娓娓道來,耳目一新的觀點、深入淺出的講授令人茅塞頓開,F場氣氛熱烈,不時博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和笑聲。
在兩個小時的講座里,周海宏語言幽默風趣,結合了大量生動形象的事例以及精心選取的音樂闡釋音樂美學的原理,詮釋了藝術的真諦,帶大家真正“走進音樂的世界”。
活動最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向周海宏先生贈送納西族東巴文書法作品。
麗江古城名家講壇活動由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主辦,京版北教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協(xié)辦,作為提升麗江古城文化品格與文化魅力的重要內容,每月邀請一位在全國范圍有一定知名度的社科專家(學者)在雪山書院開講,致力于把雪山書院打造成麗江古城的“文化名片”與“文化窗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