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策劃“泡棗音樂會”,成都娃自辦公益音樂會
10月31日,上周六,下午7點,棗子巷中醫(yī)藥文化特色街區(qū)街口的浮雕廣場旁,盡是圍觀群眾,他們或坐或站,欣賞著廣場上精彩的節(jié)目表演——鋼琴獨奏《拉德斯基進行曲》、小提琴獨奏《查爾達什舞曲》、中阮獨奏《流》、薩克斯獨奏《在那遙遠的地方》、吉他獨奏《圓舞曲》……
節(jié)目轉(zhuǎn)場之余,在圍觀人群中,不時有小朋友穿梭其中,拿著收款二維碼收錢。圍觀群眾們紛紛慷慨解囊。原來,這場才藝豐富的“泡棗音樂會”,是由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聯(lián)合棗子巷社區(qū)打造的公益音樂會,主要是為泡桐樹小學對口支援的德陽市中江縣石埡子小學進行愛心募捐。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從籌備、策劃、主持、演出,都是泡桐樹小學的小朋友們一手包辦。
公益+音樂
6位小學生策劃“泡棗音樂會”
“泡棗音樂會”的發(fā)起人,是泡桐樹小學4年級4班的6位同學——周易明、李鄭墨、劉若行、王婷瀾、單唯理、黎艾嘉。
音樂會“總導演”周易明小朋友說,7月暑假的一天傍晚,他約著李鄭墨一起到家附近的棗子巷玩,去年才打造好的浮雕廣場吸引了他們:“這里的環(huán)境特別漂亮,要是能在這里辦音樂會就好了!敝劣谵k音樂會的目的,是為學校對口支援的德陽市中江縣石埡子小學進行愛心募捐。
兩個4年級的小朋友怎么會有這個想法?原來,從2013年開始,泡桐樹小學就與石埡子小學建立了對口支援,每個班級重點幫扶一名同學。此外,學校還經(jīng)常組織開展“小小慈善家”等公益活動。所以,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周易明和同學們就頻繁參與公益,養(yǎng)成了做公益的習慣。
有了做公益的想法, 還需要與之匹配的才藝,這也難不倒6個小朋友。周易明會大提琴,單唯理會吉他,李鄭墨、劉若行、黎艾嘉擅長鋼琴,王婷瀾唱歌很棒。經(jīng)過一番討論,6個小朋友一拍即合,最終,結(jié)合“泡桐樹小學”和“棗子巷”兩個元素的“泡棗音樂會”定了下來,很快形成了方案。
音樂會的演出頻率定為每月一場,時間固定為每個月最后一周的周六。職務分工也很清晰,宣傳聯(lián)絡組負責聯(lián)系社區(qū)、對接場地、培養(yǎng)會場志愿者等;節(jié)目統(tǒng)籌組,負責征集節(jié)目、審核節(jié)目、彩排催場等;后勤劇務組,負責燈光、音響等器材管理……
方案確定后,得到家長、老師、學校的支持,大家也統(tǒng)一了意見,整個活動都由小朋友們自主完成。
暖心助力 多方支持
越來越多人加入音樂會
音樂會的第一步,是聯(lián)系社區(qū),落實場地。在班主任老師周彬的陪同下,小朋友們與棗子巷社區(qū)對接,講訴了整個方案的想法和目的。
棗子巷社區(qū)黨委書記陳世蓉和工作人員,在會議室鄭重接待了他們。陳世蓉說:“幾個小朋友來社區(qū)時,態(tài)度非常認真,所以我們采用了平等對話的方式跟他們交流,認真聆聽他們的想法,給予尊重和支持。”
陳世蓉特別提到,孩子們申請開音樂會的場地日常是不接待商演的,“但孩子們的公益行為,我們肯定要支持。”
除了社區(qū),“泡棗音樂會”也得到了這座城市方方面面的愛心助力——添置音響設備時,音響店老板聽說孩子們是為公益音樂而準備,當即給出最大讓利;棗子巷臨街店鋪的老板們,承包了孩子們的換衣間、物品堆放處、音樂會用電等;圍觀群眾,紛紛給予愛心支持……
“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們,大家晚上好!這次表演是我們給石埡子小學募捐的一次公益活動。2013年,泡桐樹小學開始對口支援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zhèn)的石埡子村小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7年了,希望您的愛心能為那里的小朋友帶去溫暖。”8月1日,第一場“泡棗音樂會”舉行,就籌集了3000多元愛心款。如今,4場音樂會舉辦下來,共籌集1萬余元。
音樂會發(fā)起人之一的王婷瀾小朋友說,舉辦音樂會,肯定會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但過程是很快樂的,而且,她感覺“愛心在傳遞”。第一場音樂會,只有他們6個發(fā)起人配對表演節(jié)目。第二場開始,在家長、老師、學校的宣傳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加入進來。如今,4場音樂會已經(jīng)有近100人次參與了演出,最小的表演者來自幼兒園。
至于籌集的1萬多元愛心款,周易明的媽媽官建梅說,他們與四川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對接,用這筆愛心款成立了“咪啦基金”,服務不限于石埡子小學的“困境兒童”。
小小年紀 心系公益
“平凡之善卡”送給他們
上周六第4場“泡棗音樂會”表演完畢后,成都市文明辦、成都志愿者網(wǎng)(APP)將鼓勵善行義舉的天府通限量版“平凡之善卡”,送給周易明、李鄭墨、劉若行、王婷瀾、單唯理、黎艾嘉等6位發(fā)起人,感謝他們小小年紀心系公益,用點滴愛心帶動全城大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