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與生命教育如何完美結合
生命,萬物之靈聚,宇宙的奇跡,它是上蒼饋贈給我們彌足珍貴的禮物,是我們最為珍視的東西。生命教育,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對待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
音樂藝術,作為人類思想精華之一,凝結著人類對于生命的不斷贊頌,體現(xiàn)著對于生命的無盡思索。它常常作為我們表達豐沛情感最重要的手段,正如我們偏愛將生命比喻為河流,我們總是想要奏出生命的最強音。
于是音樂藝術已經成為進行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教育形式之一,它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是寬度,它不斷拓展著生命的邊界,賦予每個生命更多的意義。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述圣言,禮樂備”,《三字經》中的名言。這是音樂藝術與生命教育結合的鮮明體現(xiàn),正如孔子早在3000年前,就提出生命教育的兩大核心是“禮”和“樂”。
古人云:三籟之音,能啟心智,滌靈魂,昂斗志,獲新生?鬃勇勆貥啡虏恢馕;韓娥之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伯牙和子期因《高山流水》成為知己;《廣陵散》成為嵇康的精神象征之一。這些著名的典故,都體現(xiàn)了音樂藝術與生命息息相關、相互共振,它們既是最好的音樂藝術表現(xiàn),更是最為貼切的生命教育形式。
普通人也是如此。孩提時我們通過母親的歌謠,感受生命的歡喜和愉悅,青壯年時我們通過各種音樂曲調,抒發(fā)生命的美麗和愁苦,年老時我們還是通過樂曲,回憶生命的美滿和遺憾,即使到達生命的終點,我們最后還是通過哀樂或者安魂曲,表達對于生命的感嘆和留戀。
自始至終,音樂藝術貫穿著我們生命的全過程,它參與了我們生命的點點滴滴,是我們認識生命、表達生命、感悟生命的普遍形式。于是音樂藝術,成為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學會尊重、鑒賞音樂藝術,就是尊重、關愛生命本身。
啟迪多元思維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互聯(lián)網全面接管我們的生活以來,生命教育常常被忽略、被邊緣化。最突出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有關音樂藝術的一切,開始被戲仿、被改寫。
有人認為音樂就是放松心情,表達情緒的普通手段,無需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更沒必要與生命教育相聯(lián)系;還有人認為生命教育的形式,已經夠多了,根本無需音樂藝術再指指點點,音樂藝術可以退場了。
的確,音樂藝術并非陽光空氣和水,完全可以在生命之中剔除掉,音樂藝術也并非靈丹妙藥,更是可以在生命教育中徹底缺席。于是學校所有的音樂課,都可以被取消了,所有的音樂老師也會統(tǒng)統(tǒng)下崗,造成的結果是“音樂審美能力”的缺失,學生的審美水平,將會出現(xiàn)嚴重的短板。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文學藝術、雕塑藝術、影像藝術去彌補這一短板。但如果音樂作為欣賞門檻最低的藝術都被取消,上述藝術形式的生存狀態(tài),也必將會岌岌可危。最為關鍵的是,音樂藝術的傳播方式最簡便,速度也較快,音樂藝術尚且被忽略,其他藝術形式的彌補效果,必將更難被學生認同和接受。
于是學生的審美能力,將會日益退化,有關生命教育的力度,也會被逐漸削弱。擁有什么樣的審美能力,就會決定造就什么樣的生命形態(tài),沒有了音樂藝術的強化,未來人們有關生命教育的認識和實踐,必將會流于膚淺,愈發(fā)狹隘。
所以音樂藝術,是生命教育之中不可缺失的環(huán)節(jié),重視音樂藝術,就是重視生命教育本身。那該如何去做?
老師——請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曾有教育家說過:“教育源于生活、貼近生活,還要服從于生活! 這句話,同樣是音樂藝術和生命教育之間的精妙關系最為準確的表述。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挖掘音樂教材中的生命元素同時,還要善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生命的因子、教育的契機,關注學生平凡生活、日常情感的同時,讓音樂藝術同生命教育“無痕對接”。
比如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其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養(yǎng)成勤勞的好習慣。要達到這個目的,絕不是僅僅要求學生達到“會視唱”的程度就可一蹴而就。這要求教師在教授樂理知識的同時,還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講解”勞動的意義“、”勤勞的作用”,因為音樂藝術所傳遞的,是價值觀點、人生態(tài)度,所以要想激發(fā)音樂藝術的生命教育功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學生——請審視音樂的作用
音樂流派,本無高下之分,正如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沒有貴賤之別。但從思想內容的角度,每種流派的音樂有著不同的深度和廣度,具體到現(xiàn)實的作品,音樂藝術有存在價值差別。
這并非指責流行音樂淺顯,因為流行的屬性,決定了流行音樂不必深刻,但如果將這種“淺顯”當作“高深”對待,無疑是對音樂藝術的誤解,更是對于作品本身的謬贊。
現(xiàn)實的生活,總是受到傳播媒介的影響,尤其在互聯(lián)網強大的復制、轉述之下,讓很多學生無法分辨音樂作品的高低差別,甚至排斥接受高層次的音樂作品,這就需要學生們重新審視音樂的作用——音樂到底是為了抒發(fā)私情,還是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
答案自然不言而喻。音樂之所以精妙,是因為它事關全人類、全社會的精神狀態(tài),音樂當然可以只表達小情小愛,但如果僅是這樣,音樂就無法上升到藝術層次,無法被稱為藝術形式。
所以音樂藝術如果要起到生命教育的作用,就必然要求學生們從新審視音樂的作用,定義具體音樂作品的邊界,這不僅關系到生命教育是否能夠深入開展,更關系到音樂藝術本身是否能夠良性發(fā)展。
社會——請重視人文教育
音樂藝術,是通過音樂的特有的形式,喚醒聽眾思想情感,傳遞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理念。音樂教育的實質,其實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謳歌人性的美好,探索人性的精妙。
但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音樂藝術在實際的傳播中,常常受到不應有的冷落和慢待。比如在學校教育之中,音樂課同美術課境況類似,都是常?梢员磺终嫉目颇,尤其是在重要的考試期間,音樂課第一個被徹底忽略。
表面上,是對音樂藝術的偏見和輕看;實質上,是對整個人文教育的不公和蔑視。這種理念本身,是認為人文教育與分數無法掛鉤,不產生實際效益,所以根本不用重視,甚至可以被替代。這其實是“功利化教育觀“的具體表現(xiàn),”功利化教育觀“最惡劣的作用,是將教育行為扁平化,是將受教育的人群物化。扁平化和物化,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因為真正的教育不是使人成為工具,而是使人進入更好的狀態(tài),擁有更為豐沛的生命維度。
所以要想音樂藝術與生命教育完美結合,就必須要求社會重新重視人文教育,不斷深入進行人文教育。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是音樂藝術存在的土壤,更是確保生命教育行之有效的前提。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音樂,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有機的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和載體,音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就是人類關愛自己、尊重生命的教育形式。
所以音樂藝術,代表著對于生命的贊頌、謳歌、反思,音樂不僅是表達生命的藝術形式,更是生命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要完全發(fā)揮出音樂對于生命教育的促進作用,需要老師采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為音樂藝術奠定生命教育的基礎;還需要我們的學生重新審視音樂的價值,為音樂藝術成為生命教育的形式,拓寬道路;更需要我們的社會,重視人文教育強調人文教育,為音樂藝術轉化為生命教育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間。
只有這樣, 音樂藝術才能與生命教育緊密結合、和諧發(fā)展,音樂藝術才會生生不息、不斷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才能發(fā)揮作用、日趨完美。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