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作曲家阿鯤:我最大的樂器是電腦
阿鯤這個名字你或許很陌生,但他制作的音樂你可能并不陌生!渡嗉馍系闹袊防锖兔朗骋粯幼屓舜瓜延蔚男桑都t高粱》《流浪地球》等影視作品中震撼人心的曲調,都出自這位80后青年作曲家之手。
近日,國慶獻禮大片《我和我的祖國》贏得不俗的口碑和票房,片中《奪冠》單元的配樂正是由阿鯤制作的。
如今,阿鯤已是配樂界的青年力量,但在走上職業(yè)作曲家道路之前,他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理工男。當理工男遇上音樂,當技術與藝術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對阿鯤進行了專訪。
從理工科大學走出的音樂人
阿鯤原名陳鯤,出生于四川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4歲開始學習鋼琴。除了音樂方面外,阿鯤還在理工學科展現(xiàn)出了極高的天賦:高中入讀理科尖子實驗班、在全市編程比賽中取得第三名……2003年,他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電子科技大學,學習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yè)。
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大學,令阿鯤沒有想到的是,學校里卻有一個大型交響樂團,從小學習鋼琴的阿鯤,似乎“一下找到了組織”,進入交響樂團的鋼琴聲部。
不過,交響樂團在演出時,需要鋼琴的時間并不多,所以阿鯤“很多時候都很閑”。閑不住的他“常常沒事找事”,在交響樂團其他聲部“打雜”,做樂團指揮助理負責排練。不經意間,他通過這種方式,學到很多知識。
“這段經歷讓我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樂器,以及如何協(xié)調樂團各部分的配合。”阿鯤說,這是比后來在音樂學院更寶貴的訓練時間。
大三時,阿鯤開始為未來做打算,他想到用自己喜歡的音樂來創(chuàng)業(yè)。他注冊了一家公司,通過在論壇發(fā)帖、發(fā)郵件等方式,尋找需要音樂作品的公司。起初,公司運營并不順利,創(chuàng)業(yè)5個月都沒收到一個訂單。后來,終于有家游戲公司找到了他。
“我挺幸運的,趕上了中國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卑ⅥH說,互聯(lián)網興起后,網絡游戲需求很旺盛,借此東風,越來越多的配樂任務開始找到他。同時,理工科背景,讓他很容易就理解游戲公司的需求,所以合作起來基本沒有障礙。
逐漸地,阿鯤累積起大量的作品。畢業(yè)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收入很可觀,靠音樂可以養(yǎng)活自己,于是決定考入四川音樂學院,系統(tǒng)地學習音樂。
用理性思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
既有理工科的知識背景,又有音樂作曲的學習經歷,這種奇妙的碰撞讓阿鯤創(chuàng)作的音樂別具一格,充滿科技元素。
“可能是經過理工科訓練養(yǎng)成的思維習慣,我很喜歡分析和總結!痹诎ⅥH看來,每首曲子都有其內在邏輯,理工科的思維方式恰好給了他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讓他更容易找到音樂的內部邏輯!罢异`感就像碰運氣,通過理性來‘幫助’感性,往往更容易找到靈感和感覺!彼f。
除了理性思維,運用科技感強的電子音,也是阿鯤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
影片《流浪地球》結尾部分的音樂,大受影迷們的歡迎!霸趧(chuàng)作這段音樂時,我使用了電音合成器,預示著人類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我們不再回望過去,而是奔向全新的世界!卑ⅥH說,他在《流浪地球》配樂里綜合運用了很多電子音樂,以及各類合成器的音色。通過解構、分析這些聲音,才創(chuàng)作出電影里如此多的配樂。
將音樂創(chuàng)作與計算機技術結合
在阿鯤的工作室里,到處是各種制作音樂的高級裝備。
“我最大的‘樂器’是電腦!卑ⅥH說,上大學時打下的計算機基礎,讓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制作過程中,可以集成數(shù)字音樂、特效處理等諸多元素,使傳統(tǒng)音樂、音效有機結合計算機技術,煥發(fā)出獨特的聽覺魅力。
此外,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讓阿鯤在電子音樂的制作上,頗具優(yōu)勢。在阿鯤的工作臺上,放著一個鋼琴鍵盤模樣的MIDI鍵盤,這是他創(chuàng)作音樂時的常用設備。
“MIDI鍵盤通過輸出MIDI信號,將彈奏出的聲音發(fā)送給計算機,計算機便可模擬發(fā)出各種樂器的聲音!卑ⅥH向記者介紹道,音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波,波形是可以被調制的,而調制它們的就是電子技術。
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的《奪冠》單元中,為了給影片營造出上世紀80年代的復古氛圍,阿鯤運用特殊的合成器和波形設置,讓經弦樂調制后的低音漸起,于是有了該單元影片開場那段讓人仿佛置身上海弄堂的音樂。
雖然在今天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機器作曲替代了傳統(tǒng)的紙筆創(chuàng)作方式,但阿鯤在計算機上創(chuàng)作完曲子后,依然選擇讓專業(yè)樂團進行演奏和錄制!凹夹g帶給藝術的,更多是想象空間和思維方式,但我相信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接,所以還是要讓人來演奏!卑ⅥH說。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