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倫敦城內(nèi)最古老的音樂廳
英國有很多別具一格的古老建筑,如威斯敏斯特宮;也有很多引領(lǐng)潮流的現(xiàn)代建筑,如倫敦市政廳。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建筑則有點兒特殊,雖然它的外觀頗為現(xiàn)代化,但卻已有近150年的歷史,這就是位于倫敦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獨樹一幟的紅磚建筑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位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旁,建于1871年,是倫敦城內(nèi)最古老的音樂廳。
這是一座維多利亞風格的紅磚建筑,建筑上方的巨大圓形穹頂以及外墻的鮮亮色澤是它最大的特點。音樂廳的外形仿照了羅馬圓形大劇場(也就是著名的羅馬斗獸場),獨特的外觀讓它在倫敦的眾多建筑中獨樹一幟。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主體建筑由100多萬塊紅磚構(gòu)成,圓形穹頂由熟鐵和玻璃構(gòu)成,重達600噸。如果從空中俯視,可以看到穹頂上的數(shù)個同心圓構(gòu)造。
獨特的“花環(huán)頭飾”
圓頂下面有一大圈馬賽克圖紋,總長度達240多米,面積近500平方米,刻畫著各國在藝術(shù)科學史上做出的貢獻,共分為音樂、雕塑、農(nóng)業(yè)、航天等16個主題,寓意為“藝術(shù)與科技的勝利”。這圈精致的圖紋成為了音樂廳獨特的“花環(huán)頭飾”。
星光熠熠的音樂廳
進入音樂廳后,我們會在一樓休息廳里看到一幅巨型合成照片,上面是在這里舉辦過音樂會的著名音樂家和訪問過這里的世界名人。走廊上也掛滿了相框,記錄著音樂廳的輝煌,帕瓦羅蒂等著名音樂家的演出劇照就懸掛于此。
音樂廳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圓廳,可同時容納六七千人在此活動,氣勢非凡。
大廳最底層的觀眾座椅可以快速移除,使表演場地變大。除了音樂活動,這里還可以舉辦網(wǎng)球比賽、頒獎儀式、大型酒會等。
音樂廳的徽標
音樂廳的徽標是以其建筑造型為藍本而設(shè)計的,不同顏色的紅色系色塊相互疊加,形成一個抽象而靈動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形象,同時也寓意著音樂廳是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寶貴遺產(chǎn)。
像不像巨型蒙古包?
這座圓形建筑看起來有點兒像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蒙古包——在巨大的圓形建筑上面蓋一個大圓頂。
音樂廳的外觀氣勢宏偉,內(nèi)部裝飾也極盡奢華。在我見過的世界各地的音樂廳中,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外觀是最具辨識度的。
倫敦世界博覽會收益的成果
1851年,倫敦在水晶宮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原名倫敦萬國工業(yè)產(chǎn)品博覽會),這是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國際性活動之一,總參觀人次達600多萬,取得了18.6萬英鎊的利潤。隨后,英國政府決定將倫敦世界博覽會的部分收益投入到公民教育事業(yè)上,于是建造了倫敦科學博物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建筑。不到20萬英鎊就可以蓋這么多座建筑,那個時代的英鎊好值錢啊!
舉辦大型活動的熱門場所
這座音樂廳是舉辦大型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比如郎朗的鋼琴演奏會、霍金關(guān)于黑洞的座談會等活動都是在這里舉辦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皇家藝術(shù)學院等院校還會在這里舉行畢業(yè)典禮。
以“阿爾伯特”的名字命名的建筑
音樂廳由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提議興建,“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他。
此外,倫敦還有很多以阿爾伯特的名字命名的建筑,我有幸參觀過其中的兩座,分別是著名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溫莎城堡內(nèi)的阿爾伯特教堂。
看來,用人名來命名建筑,是記住這個人的最好方法!
阿爾伯特紀念碑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對面有一座紀念碑,名為阿爾伯特紀念碑,阿爾伯特親王的雕像就矗立在那里——阿爾伯特親王坐在寶座上,手捧1851年世界博覽會的目錄。這是為了紀念他為首屆世界博覽會做出的巨大貢獻。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不僅是一座讓人過目不忘的藝術(shù)建筑,更是一座凝聚著藝術(shù)氣息的精致殿堂!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