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藝術(shù)微課堂:十分鐘帶你認識戲曲中的“丑行”
戲曲界有句話說:“無丑不成戲”,可見丑行在戲曲中的重要地位。在丑行飾演的人物里,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甚至也不論男女老幼,雖然有的奸猾、狡詐、市儈,但也有的幽默、善良、機智,比如《女起解》中善良正義的崇公道、《三岔口》里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劉利華。
《大唐貴妃》中高力士概念妝(丑角)
所以,戲曲中的“丑”絕非“丑陋”,在戲臺上,“丑行”活潑風趣、詼諧搞笑,有時更是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并以“丑中見美”的表演,演出人性百態(tài)。
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藝術(shù)微課堂。本期藝術(shù)微課堂,邀請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徐孟珂老師,帶大家認識戲曲中的“丑行”。徐孟珂老師在課中示范的《審頭刺湯》《打城隍》等劇的念白,也是不由得讓人想叫好。
知識點重申
1.我們該如何理解“無丑不成戲”呢?
2.為什么丑行演員可以享有其他行當演員沒有的“特權(quán)”?
3.丑行以在鼻梁眼窩間勾一塊白為標志,這樣的勾臉方式有什么歷史典故呢?
4.徐孟珂老師工文武丑,那么文丑與武丑在扮相、念白、坐姿等方面又有哪些區(qū)別呢?
5.京劇名劇《三岔口》全劇臺詞兩頁紙,那么演員是怎么通過表演,來表現(xiàn)人物間的“誤會”和摸黑打斗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