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藝術微課堂:昆曲,戲曲百花園中的“空谷幽蘭”
· 昆曲 ·
“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蘭花高潔靜雅,生于空山幽谷,給人的感覺淡雅平和。而有著戲曲“活化石”美譽的昆曲藝術典雅清麗,昆曲的美就像蘭花幽香,雖不濃烈卻雋永綿長,引人無限回味。
白先勇先生曾這樣評說昆曲:“昆曲無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詞藻美,集音樂、舞蹈及文學之美于一身,千錘百煉,爐火純青,早已達到化境,成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種形式!
今天,藝術微課堂邀請到北方昆曲劇院閨門旦演員周好璐,帶領大家了解古老的昆曲藝術,以及如何欣賞大美昆曲。
知識點小結
一、昆曲藝術的三個關鍵詞:古老、文化價值、藝術成就
昆曲藝術起源于十四世紀元末明初的江蘇昆山一帶,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藝術品種。昆曲集詩、詞、歌、賦、曲于一體,非常嚴謹、規(guī)范、細膩,被稱為“戲曲表演教科書”。2001年5月18日,昆曲入選首批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名單”。
二、捻起“蘭花指”,比一個“贊指”
蘭花指:右手中指彎曲,大拇指第一個指關節(jié)扣在中指的第一個指關節(jié),食指翹起,無名指和小指依次翹起,狀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蘭花。
贊指:大拇指伸出,食指掐住大拇指第一個關節(jié),其他手指依次抵住前一個手指的第一個關節(jié)處,唯美比“贊”。
三、學念韻白:“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明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花季少女杜麗娘在最乏味的閨塾里,讀《詩經(jīng)》“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到她從來沒有踏足的大花園里,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牡丹亭》選段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