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十二樂微博物館品味原滋原味“音樂真諦”
●這是全川唯一擁有十二音樂博物館的街道;
●這里將在地文化音樂資源開發(fā)運用到極致;
●這兒是追夢人的圣地、音樂愛好者的天堂。
“十二樂微博物館幾乎囊括了所有樂器品種,愛好音樂、想學樂器的家庭來這里能獲知關(guān)于音樂的一切權(quán)威意見,想深入了解還能免費參與專業(yè)老師的公益課堂……”7月29日,成都武侯區(qū)望江路街道老馬路國際社區(qū)書記張戈向居民們介紹道。
從樂器店到博物館
從不敢進不能摸到隨意看免費學
林慧敏,十二樂微博物館發(fā)起人,說起川音附近的樂器店,她可是又愛又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林慧敏就讀于新生路的四川音樂學院,她學的是舞蹈,但每每放學經(jīng)過校門外的樂器店,總會駐足留戀。廚窗內(nèi)亮閃閃的樂器讓她愛不釋手,各種樂器從屋內(nèi)飄出的美妙音符更是讓她心馳神往。在樂器店外一站就是良久,她很想走進去仔細的把玩那美好的樂器,用她的雙手按響那奇妙的音符。可是,商店老板的一句問話卻讓她掉頭就走:“妹妹你買樂器哇?”
精美而昂貴的樂器不是一般家庭能隨意購買的,老板不會讓沒有購買能力的小孩輕意觸碰嶄新的商品。每當此時,林慧敏只能低頭不語,默默走開。
多年以后,林慧敏成立的社會組織藝美惠開始在望江路街道承接文體活動。川音學子加上從事文藝事業(yè)多年的雙重身份,讓她與川音很多樂器老師交上了朋友,她得知現(xiàn)在很多老師在校門外開起了樂器店。小時候站在樂器店門外徘徊的“小女孩”仍在她心里掙扎,她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讓一個普通人更容易了解樂器,走進藝術(shù)。她相信很多小孩可能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被擋在了門外。能不能有什么方法讓普通人不買樂器也能堂堂正正走進樂器店,感受樂器的美好,了解音樂的故事呢?
2017年9月13日,由林慧敏發(fā)起,望江路街道黨工委聯(lián)合藝美惠和川音夏罡教授建立了第一家手風琴微博物館。這間微型音樂博物館的主體是夏罡在川音校門外開設(shè)的手風琴樂器店,在店里陳列了各個時期和各種風格的手風琴,市民不用買樂器也可以進店欣賞,店員和館長還會為愛好者們講解手風琴的歷史和故事。在街道的支持下手風琴微博物館還做了延伸服務——為市民開設(shè)公益音樂課堂,愛好者可以來這里免費聽大師演奏,跟隨專業(yè)老師學習演奏技巧。
從“音樂小白”到通曉音樂“硬知識”
小館也有“大藏品”,還有大師權(quán)威指導
2018年,越來越多的音樂人、藝術(shù)家、樂器店商家認同微型音樂博物館的理念,大家都想加入進來!爱敃r川音門口有145家樂器店,我們從中選擇了12家最具代表性的店!绷只勖粽f。這十二家樂器店可謂各有特色,一個“音樂小白”把這十二家店了解一遍也就對中外樂器有了入門級了解。如果仔細聽取館長介紹那是相當長見識的,瞬間能向朋友講出幾條“唬人”的音樂“硬知識”。
雖然博物館都不大,但里面卻不乏重量級的藏品。比如,能在其中見到匈牙利提琴制作大師約翰·喬治·利巴·普蘭堡在1793年制作的小提琴,這是200多年前制作的提琴珍品,存世僅6支,其中1支在非洲國家博物館收藏,另一支就在十二樂微博物館中,價值超過百萬美元。
再比如,博物館中收藏的限量版水晶鋼琴,絕對是樂器中的奢侈品。如果運氣好,還能近距離聆聽大師現(xiàn)場的即興發(fā)揮。2019年10月9日,徐寶吉他微博物館就曾邀請到世界級古典吉他演奏大師佐蘭·杜科奇和阿涅洛·德西德里來聯(lián)袂表演。
在甄選出的這十二樂微博物館里,大多數(shù)的館長都是藝術(shù)家或川音的教授。他們懂音樂、愛音樂,這輩子已與樂器相守半生。他們能很好地指導愛好者如何選擇屬于自己的樂器,能良好地指導音樂追夢人從入門到成為大師。
徐寶吉他微博物館的館長楊揚,他就是四川音樂學院現(xiàn)代器樂系吉他專業(yè)在職教師,也是四川省音樂考級評委。他2005年獲得全國吉他比賽重奏組第一名,獨奏第三名,他培養(yǎng)的學生多次在國際吉他比賽中獲獎,自己也成功地舉辦過多次獨奏、重奏音樂會。
一個吉他愛好者到了微博物館,可以全方位的了解樂器的知識和歷史,博物館的公益課堂可以體驗古典吉它和現(xiàn)代吉它的演奏,再免費跟隨大師試學,初學者很快就能進入狀態(tài)。林慧敏兒時不敢進,不能摸的歷史再也不復存在了。
從傳統(tǒng)樂器到西洋樂器
搭建互動平臺,營造國際范兒音樂氛圍
在林慧敏看來,十二樂微博物館的意義還在于一些即將失傳的中國古樂,這里還有人在一直努力傳承。古月胡微博物館歷經(jīng)三代人,川音街區(qū)的歷史斷面如同琥珀保存在古月胡微博物館內(nèi)。胡德本于1995年5月1日創(chuàng)立,承載著老成都的音樂記憶,展銷名家制作的精品樂器,也展銷面臨失傳的傳統(tǒng)樂器,以及一些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小配件。在這里可以看到綁著蟒蛇皮的二胡,也能看到面臨失傳的樂器,比如:金錢板,由楠竹片制成,板中嵌小銅錢,它既可作伴奏樂器,又作表演道具,是清順治年間四川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清音鼓,四川民間的說唱音樂,流傳至今已經(jīng)200多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還有馬鑼、瑟、筑、箜篌、鼗(táo)、搏拊(fǔ)、箎(chí)、龠(yuè)、篳篥等很多叫不出來名字的樂器。
能讓人感受自由聲波瞬間喚醒內(nèi)心巨獸的電子音樂,深受年青人青睞。館長姚雷升是十二館長中唯一的“圈外人”。早年偶然間,聽了崔健的《紅旗下的蛋》震撼于搖滾獨特的表現(xiàn)力,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愛上了音樂。他說,他不是專業(yè)音樂人,但他想把最好的樂器帶到成都,也想在這里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對館長而言,聲威樂器微博物館的全電音樂器搖滾意義重大,它是一種音樂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蘊含的態(tài)度和精神內(nèi)核。
在望江路街道的音樂大道上,時常能欣賞到十二樂微博物館帶來的露天音樂會,中國傳統(tǒng)民樂會與搖滾范兒的電子音樂同臺演出,中西合壁,卻和諧優(yōu)美。
通過打造十二樂微博物館,望江路街道搭建了居民與音樂人的互動平臺,搭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平臺,讓藝術(shù)家走到社區(qū),走進院落,增加了整個區(qū)域國際范兒的音樂氛圍。這里鼓勵開發(fā)音樂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孵化專業(yè)社會組織自我造血功能,為重塑生活美學新場景注入了新活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