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的器材發(fā)展變化
小時候聽音樂主要是靠收音機。家里有一臺老式的五燈機。晚上一邊做功課,一邊聽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定時播放的輕音樂節(jié)目,很享受。我們家沒有手搖式留聲機。所以只有這一個途徑。
民國時期中央廣播器材修造所制造的五燈收音機
后來到上海廣播器材廠勞動,參觀該廠的七燈機車間,寬敞明亮,十分干凈,七燈機的音響效果果然不凡。但那時候的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我奢望家里買這么一臺高級的收音機。只能是幻想而已。
改革開放后,市面上出現(xiàn)了四喇叭手提式錄放機,拎在手里,一邊走,一邊放港臺歌曲,招搖過市,很顯眼。我沒有去趕這個時髦。那時候買一臺這樣的四喇叭,價格也不菲。還要買磁帶。消費不起。
四喇叭手提式錄放機
到八十年代,有友人從香港回來探親,他帶回來一臺袖珍式的錄放機,體積很小,而聲音極好。非常羨慕。那時候國內(nèi)還沒有普及。我算是見識了。還有這種好東西。
袖珍式的錄放機
1981年底,我因病到上海開刀,術(shù)后拖了幾個月才略有好轉(zhuǎn),準(zhǔn)備回固鎮(zhèn)去繼續(xù)休養(yǎng)一段時間,再上班。我的妹夫到上海來接我。陪我一起去南京路逛逛。已經(jīng)快到五月份了,我還穿著大棉襖。身體很虛弱。我們到了中百公司,買了一臺電唱機,又到音樂書店去買了一些唱片,有膠木的,也有塑料的,買了一迭,興致勃勃地回安徽去了。廠里同事又幫我安裝了兩只喇叭音響。我就可以一有空就享受美妙的音樂了。家里頓時增添了喜氣。李谷一,鄭緒蘭,羅天嬋等當(dāng)時很紅的歌唱家的歌聲就在我們家天天可以聽到了。我的身體也逐漸恢復(fù)?梢哉I习嗔。
電唱機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的大哥從廣東佛山給我買了一套組合式的音響,不僅可以放唱片,還可以放磁帶,鳥槍換炮,效果更好。更是歡喜。那時在化肥廠上班,工作很辛苦,回家能聽到這么好的音樂,是最好的放松。我在上海買到一套曼托瓦尼輕音樂樂隊演奏的磁帶,好聽極了,百聽不厭。
組合式的音響
唱片仍經(jīng)常買。只要出差到大城市,總要背幾張唱片回來。膠木唱片很重。價格也比較貴。只能挑最喜愛的買。
那時候在上海音樂書店已經(jīng)看到有激光唱片,都是進口的,體積更小,容量更大。但是買不起。一張就要100元朝上。只能看看,知道有這么回事而已。
1992年我調(diào)回上海,過了一段時間,也買了一架沃克曼,別在腰里,帶上耳機,一邊騎車上班,一邊聽音樂,可以聽收音機里播放的,也可以聽自己裝的磁帶音帶。浪漫了一把。也算是跟上潮流了。
隨身聽
不久就出現(xiàn)了VCD, 接著又出現(xiàn)了DVD, 音樂方面的CD, 也即以前的所謂激光唱片已經(jīng)普及,盜版的很便宜。一般人都能買得起。于是唱片逐漸被甩在角落里,開始配備音響設(shè)備了。
DVD影碟機
由大型化逐漸縮小體積,變成小型化,音質(zhì)更好。
再后來,出現(xiàn)了手機,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越全面。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部手機都能解決。就拿聽音樂來說,你喜歡什么音樂,都能在手機上搜索到,而且音質(zhì)都非常好,還能輸出到音響設(shè)備上,效果更佳。
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我們有幸都趕上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xué)習(xí)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