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幕 為中國藝術家“硬核”鋪路
9月1日晚,上海交響樂團2020-21音樂季在音樂總監(jiān)余隆的掌舵下再次起航。音樂會以巴伯《弦樂柔板》、于京君《貝多芬主題變奏及賦格——向貝多芬致敬》、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等三位不同時代作曲家作品,為這個非同尋常的音樂季開幕。
上海交響音樂季憑借可比肩歐美一流樂團的水準而備受矚目,也吸引了大批中國音樂家的回歸。這其中就有上交的第十二位駐團藝術家寧峰,這位獲得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的小提琴家,為“準時”參加上交新樂季開幕,先是演出前一個月就從柏林驅車五百余公里至法蘭克福,再從法蘭克福乘機至上海,抵滬后立刻在酒店隔離兩周,做足準備,盡顯一位中國藝術家的責任和擔當。
邀請在世界范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并有著鮮明風格的音樂家擔任駐團藝術家,是2009年余隆擔任音樂總監(jiān)以后,上交每個音樂季的新傳統(tǒng)。王健、林昭亮、沈洋、王曉東、張昊辰、郎朗、陳其鋼、廖昌永、周天及如今的寧峰,大批中國音樂家成為駐團藝術家的主力軍。樂團在為這些藝術家的回歸國內市場提供平臺的同時,也通過深入接觸不同藝術家的音樂氣質和秉性,也探索積累下更多音樂風格。
開幕音樂會上除了駐團藝術家的精彩亮相,細心觀眾不難發(fā)現(xiàn),樂隊首席李沛旁坐了一位年輕的新面孔,她就是上海交響樂團的新任樂隊首席柳鳴。這位在首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中脫穎而出的“95后”,在比賽后迅速成長,今年樂隊大考中憑借技壓群雄的演奏“一鳴驚人”,拔得頭籌,成為上海交響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樂隊首席。
縱觀上海交響近年來的用人之道,頻頻大膽啟用年輕人才擔任“要職”,從畢業(yè)于上海樂隊學院的現(xiàn)任樂隊中提琴首席巴桐,到同樣是小提琴比賽“出道”的第二小提琴首席陳家怡,再到新任樂團助理指揮張櫓,他們的加入讓“培養(yǎng)年輕人”的話題更加務實。而這只是上交近年來啟動青年人才計劃的一個縮影,也是上交為中國年輕藝術家“硬核”鋪路的一個開端。
談及這些極具前瞻性的人事任命時,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人才是上交長遠發(fā)展乃至中國音樂長遠發(fā)展的關鍵,我們可以引進,但更要培養(yǎng)。隨著樂團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上交已經是一個極具權威性的國際平臺,我們一直在全方位盤活上交各大優(yōu)質資源,充分利用音樂季、夏季音樂節(jié)、樂隊學院、小提琴比賽、國際巡演等重大旗艦品牌,為優(yōu)秀的青年人才提供具有說服力的寬廣舞臺,也為中國的音樂未來積蓄力量!
開幕音樂會的曲目設置上即有對疫情中做出無私奉獻的英雄們的致敬,也有貝多芬年里,對樂圣的紀念,更是用音樂詮釋延續(xù)貝多芬精神,向在生活中一直堅持和抗爭的人們,表達敬意。開場曲目巴伯《弦樂柔板》中,被BBC聽眾投票為“最悲傷的古典樂”旋律,讓人感受到疫情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休戚相關,也感受到無數(shù)平凡人的悲憫之情。值得一提的是,樂團在疫情后的首場樂隊演出中,開場曲目也是巴伯的《弦樂柔板》。
今年全球都在以各種形式紀念貝多芬,而作曲家于京君首次在滬上舞臺亮相的《貝多芬主題變奏及賦格——向貝多芬致敬》,則是一種另辟蹊徑獨樹一幟的紀念,在貝多芬主題中加入民族元素,讓這次致敬有了獨特的“中國味”。下半場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在寧峰嚴謹而又浪漫的演繹下,展現(xiàn)了貝多芬的宏大規(guī)模和高雅格調。
據(jù)悉,上海交響樂團2020-21團廳音樂季,共有近80套演出。其中有包括樂隊音樂會、上交室內樂、音樂地圖課堂、晚高峰音樂會等四大系列共46套音樂會的樂團音樂季(SSO系列),還有來訪樂團與藝術家版塊(SSP系列)共計30余套演出。SSP系列中,除寧峰攜手黃秋寧聯(lián)袂奉上的三場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還有被譽為“中國詮釋巴赫的領軍人物”鋼琴家盛原、剛獲得第十六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圓號金獎的曾韻、傅聰關門弟子鋼琴家孔嘉寧、第一支在國際室內樂大賽上獲得最高獎的中國四重奏組合“琥珀四重奏”等華人音樂家將依次登臺,他們的到來,讓上交團廳音樂季版圖更加完整,也讓2020-21音樂季成為中國音樂力量的又一方重要檢閱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