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藝術類培訓受青睞 減“負”仍需多方合力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通過“雙減”,讓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及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在1年內能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最終實現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學科類校外培訓全面壓減,為綜合素質教育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市場空間,也帶動眾多家長和學生對藝術類培訓的需求大幅提升。從繪畫、聲樂、主持,再到舞蹈、編程,孩子們在閑暇之余盡情展現藝術天分,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風尚。
專家表示,“雙減”之后,國內對藝術培育的重視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關行業(yè)市場將迎來發(fā)展機遇。但與此同時,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品位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推進多元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協作,只有探索出減“負”增“能”的新思路,才能使藝術真正成為陪伴孩子終身發(fā)展的興趣愛好,而非下一個壓在學生和家庭身上的教育“負擔”。
“雙減”成效初顯
藝術教育成新熱點
近年來,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其中,線下線上教育培訓類公司在資本的裹挾中狂飆突進,大范圍、過度的校外學科類培訓在增加學生負擔上推波助瀾,導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亂象頻仍,不僅對正常教學秩序形成干擾,也明顯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而所謂“雙減”政策,校內減的是作業(yè)負擔,在校外減的則是培訓負擔。記者走訪發(fā)現,在嚴格監(jiān)管政策背景下,行業(yè)亂象迎來重拳整飭,往年熱鬧非凡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開始大幅降溫。同時,不少家庭也將補課重點向素質拓展類培訓不斷轉移,紛紛選擇讓孩子利用課余時間鍛煉身體素質、培養(yǎng)興趣愛好。
市民郝女士的兒子剛上小學五年級,以往周末有一天半的時間奔波在各個培訓機構之間,時間久了往往令人疲憊不堪!耙f成績有多大提高也不見得,主要眼看著周圍孩子都在補課,做父母的難免感到焦慮。”郝女士表示,“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沒有課業(yè)負擔,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外,其余時間我們就都交給孩子自己去發(fā)掘天賦與興趣,像畫畫、打籃球,全是他喜歡的。
“今年很多學科培訓都不能上了,她的同學們都去參加了興趣培訓班,所以當女兒主動提出想學門特長時,我們便同意了。”暑假期間,童童的父親李先生為她報了舞蹈班。在李先生看來,學習舞蹈可以讓孩子體態(tài)氣質、柔韌性、協調性等各方面素質得到增強。而且通過長時間藝術熏陶,還能夠培養(yǎng)外向的性格和提高審美的能力。李先生說,“雙減”后,不僅節(jié)約了家庭經濟開支,童童也有更多時間鍛煉身體,總體來看,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壓力都減輕不少。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站在學生和孩子的角度,課外時間拉長,更有助于讓孩子們去發(fā)掘自己的天賦與興趣。今年8月以來,通過各種途徑來咨詢的家長比去年更多了,校區(qū)招生數量較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0%左右,特別是今年秋招,以前很多孩子周末都去補文化課,現在周末空出來了,就被家長送來學藝術,明顯感受到了“雙減”帶來的一波紅利。
保持客觀理性
興趣選擇不宜盲目跟風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讓藝術啟迪大腦,讓美育浸潤心靈。隨著這幾年家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非學科類培訓行業(yè)受關注度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此次“雙減”政策的出臺,不僅使學生的空閑時間增多,因學科類培訓而釋放出的家庭資金也轉投到了藝術方向,尤其是小學啟蒙階段,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能培養(yǎng)孩子一門或多門藝術特長。
與此同時,快速增加的市場需求吸引了不少看好藝術培訓行業(yè)的資本入場,越來越多的“玩家”步入了素質類培訓的新賽道,各種非學科類的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37萬家藝術類培訓相關企業(yè)、66萬家體育運動類培訓相關企業(yè)。“雙減”政策發(fā)布以來,以上兩類培訓相關企業(yè)新增了3.3萬余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此外,K12教育的頭部機構也開始謀求轉型,積極探索拓展素質教育領域,相繼推出一系列涵蓋戲劇、演講、美育、書法、益智、棋道等新產品。
但上述現象也引發(fā)社會的普遍擔憂,如果說過去學科類培訓往往借由家長功利化的需求驅動,可隨著供給端數量不斷攀升,各機構扎堆涌入,倘若大家都來比拼個人才藝,那么藝術類培訓會不會再次激發(fā)家長的普遍焦慮,成為“雞娃”、“內卷”的新領域,甚或演變?yōu)閷W生和家庭的新負擔?
據記者了解,雖然很多家長認為,開發(fā)孩子們對某一項的興趣或者愛好,培養(yǎng)藝術特長有助于孩子的全面成長。但也有部分家長坦言,現在周圍孩子都在報興趣班,如果沒有一技之長,總感覺被別人落下了一截。又或認為以后可以從藝術學科上尋求突圍,達到曲線求學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實孩子的周末時間,也是不少家長選擇報班的理由,與周末沉迷手機、電腦相比,孩子出門上興趣班也似乎更能讓父母感到安心。
對此,作為一名從業(yè)十多年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喜朵芭蕾藝術中心負責人邢悅表示,每個家庭的環(huán)境不同,家長的意識也不相同,他們?yōu)楹⒆舆x擇藝術培訓的出發(fā)點也不相同,但有一點毫無疑問的是,無論選擇哪種藝術門類,充分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是最重要的。邢悅建議,家長和孩子做選擇時一定要客觀理性。
邢悅也從芭蕾舞領域給出了自己的具體分析,她認為藝術培訓的持續(xù)性很重要,所以在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孩子能不能堅持,畢竟相較學科類培訓,坐著學習3個小時和跳舞3個小時,對于孩子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強大的興趣做支撐,才能“快樂”地學習藝術,多從藝術中汲取養(yǎng)分,避免藝術教育成為下一個教育“負擔”。
選擇更加多元
三位一體協同育人
日前,教育部發(fā)布通知,在秋季開學后,將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5+2”這一新舉措。通過構建“作業(yè)輔導答疑+興趣特長培養(yǎng)”課后服務基本模式,為學困生提供學習輔導服務,為學有余力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并開展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文藝、體育、勞動、閱讀方面的興趣提供支持。
9月26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推廣學校落實“雙減”典型案例的通知》,對教育部組織遴選的10個學校落實“雙減”的典型案例進行推廣。
關于課后服務方面,北京西城區(qū)推行“菜單式”課后服務,整合12家區(qū)屬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資源,首批開設了200多個課后服務活動項目,包括竹笛、中國舞、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等課程,所有授課教師都是專業(yè)教師。未來,西城區(qū)將逐步實現所有中小學按需“點單”。
“從目前情況來,國家正逐步倡導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chuàng)意實踐等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苯逃龑W專家劉維東指出,美育內涵太過龐大,藝術門類和專業(yè)又太多,不可能全部納入課程體系,并且?guī)熧Y力量因地而異,目前絕大多數地區(qū)公立學,F有的師資力量還無法完全滿足美育教育的個性差異化要求。在現代教育方法多元化的背景下,校外藝培機構不失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對于藝術類培訓機構來說,大量機構企業(yè)扎堆涌入素質教育,必然會擠壓整個非學科類機構的生存空間,同時帶來更激烈的競爭。記者還注意到,“雙減”政策提出,要對參與課后服務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建立評估退出機制,此外,還要求通過第三方托管、風險儲備金等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加強對培訓領域貸款的監(jiān)管。
“雙減”政策拉開了我國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序幕,過去無序擴張做大教育生意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加之今后整個行業(yè)的經營準入門檻和合規(guī)成本的抬高,將推動藝術培訓機構和行業(yè)“提質升級”,步入更為規(guī)范的發(fā)展階段。邢悅表示,藝術教育的根本意義不在藝術,而在于人的素養(yǎng),這就要求做藝術培訓,絕不辜負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必須要最專業(yè)的老師,把藝術用知識交流、碰撞的方式悉數傳給孩子,同時打造好課程特色,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近期圍繞“雙減”政策公布的一系列密集舉措可以看出,我們國家著力解決當前教育發(fā)展中的短板、切實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融入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的堅定決心。而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體育、文化藝術、科技類培訓也會相應的占用部分時間,未來發(fā)展也仍面臨很多問題。事實上,“雙減”政策的出臺,只是為進一步深化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培養(yǎng)質量描繪了新藍圖,為拉動義務教育格局綜合變革指明了前進方向,至于如何更好地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新格局,尤其是如何平衡好學校教育和校外培訓兩個體系的相互配合,從而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還需全社會合力探索解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