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留法勤工儉學”中走出的革命音樂家
任光(前排右一)與法國華僑合唱團人員的合影(資料照片)
五四運動前后,中國興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高潮,造就了大批各類杰出人才,任光是其中為數(shù)不多的前去學習音樂的學生。任光在法勤工儉學期間,學習了西方的音樂文化和鋼琴技能,為他歸國后從事革命音樂創(chuàng)作和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乘坐“盎特萊蓬號”赴法勤工儉學
任光(1900—1941),又名前發(fā),祖籍浙江寧波,出生在浙江嵊縣一個石刻藝人家庭。他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有“小音樂家”之稱。1917年高中畢業(yè),考入被稱為東方最大的法式教育中心的震旦大學。任光在該校學習兩年,1919年受五四運動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影響,決定赴法留學。
1919年8月25日,任光乘坐法國郵輪“盎特萊蓬號”從上海啟程。據(jù)《申報》報道,出發(fā)前一天上午10點,在二洋涇橋巴黎飯店舉行了該批50余名留法勤工儉學生的送別會,講話、茶點、攝影后散會。同月(8月14日)還有一批赴法勤工儉學生,有陳毅等70余人,乘坐“麥浪號”啟程赴法。同樣乘坐“盎特萊蓬號”赴法的勤工儉學生,當年(12月25日)有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葛健豪、陳延年、陳喬年等92人,翌年(9月1日)有鄧小平等84人。雖然他們啟程時間不同,但從起點上海到終點馬賽,在歷時1個多月8300多海里的航程中,沿途所經(jīng)歷的域外風情和生活情形應大致相同。
1919年10月1日,任光所乘“盎特萊蓬號”抵達馬賽。他由華法教育會安排至里昂亞佛鋼琴廠做工,后考入里昂音樂大學主修音樂理論和鋼琴技能。1924年,他被派到越南河內亞佛琴行任工程師兼經(jīng)理。4年后任職期滿,返回祖國。此時,任光已歷練為一名視野開闊、工作閱歷豐富的高級音樂人才。當時,國內正在興起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為他實現(xiàn)報國情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與聶耳、冼星海等共同從事左翼音樂運動
1928年,才華橫溢的任光回到上海,尋找工作非常順利。他給當時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法商百代唱片公司的經(jīng)理寫了一封法文自薦信,被聘為百代公司音樂部主任,負責選定和制作音樂節(jié)目。其后將近10年,任光充分利用這個職位的有利條件從事革命音樂工作,為中國音樂的民族化、大眾化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租住在哈同路民厚南里時,任光結識了當時住在附近的知名文化人田漢,相互過從甚密,從而結識了許多左翼文化人士。后百代公司因業(yè)務擴大從圓明園路搬遷至徐家匯,他遷居公司附近的新建公寓華安坊8號,獨居上下三層小院,購置私人汽車一輛,看起來氣派有錢,成為當時從事革命文藝活動的安全聚會地。
1932年7月,任光代表百代公司音樂部到明月歌劇社審聽器樂合奏節(jié)目,認識樂隊小提琴演奏者聶耳,兩人從此密切合作,觀電影、練唱歌、談新音樂,共同致力左翼音樂運動。根據(jù)聶耳日記,從1933年4月29日晚,聶耳到任光家唱歌,“完全是談了一晚話”。5月1日,他到任光家唱歌,“他(任光)改正我(聶耳)拉提琴的許多錯誤”。
1933年春,任光與安娥、聶耳、張曙等組織了“蘇聯(lián)之友社”音樂小組、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探索創(chuàng)作大眾化的中國“新興音樂”。1934年春,他們又成立了劇聯(lián)“音樂小組”,成為左翼音樂運動的領導核心。
在參與創(chuàng)建進步音樂團體的同時,任光與安娥珠聯(lián)璧合,作詞譜曲,積極探索他們所倡導的“真正的正確的大眾音樂”,創(chuàng)作了一批旋律優(yōu)美、質樸自然、具有濃郁民族風味的電影歌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34年為電影《漁光曲》創(chuàng)作的同名主題歌,優(yōu)美舒展,“一唱即紅”,奠定了他們在電影音樂史中的地位。聶耳評價:“這支歌內容的現(xiàn)實,節(jié)調的哀愁,曲譜的組織化,以及它的配合著影片的現(xiàn)實題材等,都是使它轟動的理由!薄捌滢Z動的影響甚至形成了后來的影片要配上音樂賣座的一個潮流。”
任光任職百代期間,相繼引入聶耳、冼星海到百代公司音樂部工作,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他幫助聶耳組建百代國樂隊(又稱森森音樂社、森森國樂隊),樂隊“在滬上表演,曾經(jīng)轟動一時”。為擴大革命歌曲的影響力,1934年10月,任光和聶耳一起舉辦了一場當時極具創(chuàng)新的“百代新聲會”,播放從頹廢消極的《毛毛雨》,到革命歌曲《開路先鋒》《大路歌》《揚子江暴風雨》《新鳳陽歌》等各類歌曲,邀請各界聽眾鑒賞,以事實說明不同內容和風格音樂的優(yōu)劣,引起很大社會反響。1935年,他還邀請冼星海到百代公司工作,冼星!皾M意這個職業(yè),因為可以大大地收些救亡歌曲”。
他們在百代音樂部工作期間,利用百代唱片公司由外商經(jīng)營、不受國民黨檢查的條件,灌制了包括《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一批革命歌曲,加大了這些歌曲的傳播力度。但是,百代唱片公司畢竟是外商公司,為自身商業(yè)利益,公司屈從當局的壓力,干涉音樂部選曲和制作抗日救亡歌曲,迫使聶耳、冼星海相繼離開。任光作為有資歷的員工,也不能幸免。1936年7月,由于任光主持灌制的《打回老家去》《義勇軍進行曲》《救亡進行曲》等進步唱片,遭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干涉,任光受到公司強烈指責,要求今后所有的歌詞必須譯成英文,上交審查。于是,任光請辭,停職兩個月。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前,因租界當局查明《打回老家去》歌曲作者“前發(fā)”就是任光,為躲避迫害,任光再次奔赴法國。
讓中國抗戰(zhàn)歌曲唱響海外
任光到法國后,進巴黎音樂師范學院,專攻作曲理論。同時,從事各種音樂文化活動,積極支持中國抗戰(zhàn)及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他到中國共產黨設在巴黎的新聞機構救國時報社教唱抗日歌曲,為救濟國內難民舉行募捐義演;出席了由42個國家代表舉行的反法西斯侵略大會,會上指揮華僑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贏得好評。法國報紙評論:“中國的現(xiàn)代歌曲隱藏著中國的無限希望!
1938年5月7日,任光參加巴黎民眾歌唱團舉辦的歌詠比賽會,為西班牙受難兒童募捐。他登臺為自己在巴黎創(chuàng)作的《中國進行曲》擔任鋼琴伴奏。當時,法國報紙贊譽:“這次節(jié)目中最成功者,為中國人民作曲家任光先生作之《中國進行曲》,該曲能充分表現(xiàn)出他對于祖國人民抗戰(zhàn)的同情,與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之決心!痹撉煞▏髑邊f(xié)會選入《世界革命歌曲選》中。
1938年10月,他同陶行知一起回國,途經(jīng)香港至武漢,創(chuàng)作反映游擊隊員生活的《高粱紅了》(又名《青紗帳里——獻給游擊隊的母親》)。其后,隨郭沫若領導的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轉至重慶,繼續(xù)從事抗戰(zhàn)文化工作。
1939年5月,受新加坡南洋華僑總會主席陳嘉庚邀請,任光到南洋從事抗日救亡歌詠活動。在新加坡組織星洲合唱團、銅鑼合唱團,舉辦民眾歌詠訓練班,培養(yǎng)歌曲創(chuàng)作人才。他還與新加坡歌林唱片公司聯(lián)系,灌錄有《大刀進行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保家鄉(xiāng)》《戰(zhàn)時兒童進行曲》等抗戰(zhàn)歌曲,唱片片芯特別注明任光監(jiān)制。
1940年4月,任光自新加坡取道昆明返回重慶。后應葉挺邀請,參加皖南新四軍,在新四軍戰(zhàn)地文化處負責音樂工作。他創(chuàng)作了《擦槍歌》和《別了,三年的皖南》,后面這首歌之后改為《新四軍東進曲》,深受新四軍將士喜歡。
1941年1月,任光在皖南事變中犧牲,年僅41歲。任光一生留下40多首歌曲、4首民族樂曲和1部歌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和大眾性。他逝世后,《新華日報》發(fā)表悼念文章,稱他為“民族號手”“人民音樂家”。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