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凡交響樂團《海派紅色經(jīng)典歌曲音樂會》首演
《游擊隊之歌》《大路歌》《碼頭工人之歌》《賣報歌》《長城謠》……一首首熟悉的老歌響起,喚起觀眾的記憶。3月6日晚,在靜安區(qū)文化館靜劇場,上海古凡交響樂團帶來一場《海派紅色經(jīng)典歌曲音樂會》,東方網(wǎng)全程直播。一位觀眾說:“小時候唱過的歌,現(xiàn)在聽,依然心潮澎湃。”
為慶祝建黨百年,民營藝術團體上海古凡交響樂團別出心裁,繞過宏大的主旋律作品,策劃了一場“輕”“快”“靈”的音樂會,選擇既有紅色基因又有海派特色的經(jīng)典曲目。
“上海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大量的進步歌曲在上海創(chuàng)作,并通過在上海制作的唱片、電影等方式傳播至全國各地乃至全球。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甄選了這些曲目,慶祝建黨百年。”音樂會策劃人、資深音樂媒體人徐冰說。
“人民音樂家”聶耳的《賣報歌》《碼頭工人之歌》深受觀眾喜愛。一位觀眾說:“我?guī)畠簠⒂^過國歌展示館,孩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尊和她差不多高的賣報兒童塑像,所以她很喜歡這首《賣報歌》。其實這首是老中青三代都熟悉的兒童歌曲,曲調(diào)明朗,節(jié)奏活潑。再次聽到,依然精彩!毙毂J為,無論是街頭報童的叫賣聲,還是碼頭工人的號子,既有進步色彩,又具上海特色,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態(tài),是當之無愧的“海派紅色經(jīng)典”。
宋雨煒、董曉禾等演員將經(jīng)典旋律一一吟唱,歌雖老,仍打動了在場的不少年輕人。一首賀綠汀《游擊隊之歌》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zhàn)士在敵后艱苦環(huán)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位年輕觀眾感嘆:“雖然現(xiàn)在不是戰(zhàn)爭年代崢嶸歲月,但我感受到了全國人民抗擊新冠疫情的頑強精神!
賀綠汀的《四季歌》、任光的《漁光曲》、陳歌辛的《五月的風》等時代曲、藝術歌曲也入選這場音樂會。徐冰說:“這些歌曲講述百姓的疾苦,表達人民對愛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雖然那個時代中國還處于戰(zhàn)火紛飛之中,但是人民依然還是向往幸福的生活,并為之奮斗。這些歌同樣充滿進步意義!
古凡交響樂團團長錢立透露,未來,《海派紅色經(jīng)典歌曲音樂會》還將挖掘更多被當代觀眾遺忘的好作品,擴充升級,適應不同的演出場合,面向不同的觀眾群體。音樂會表演形式豐富,中西跨界樂隊、美聲+爵士的演唱方法、滬語+普通話的歌詞,還有童聲情境表演。下一場音樂會將加入電聲搖滾,讓紅色音樂會吸引更多年輕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