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副校長于紅梅主講的《弓弦上的中國精神》音樂黨課開講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引領廣大師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中央音樂學院開展“學百年黨史,鑄信仰之魂”系列活動,旨在用音樂的形式呈現(xiàn)黨的百年非凡奮斗史。5月19日,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于紅梅教授擔任主講人的《弓弦上的中國精神》音樂黨課在學校教學樓401開講。
本次講座由學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中國民族音樂)、民樂系承辦,學校黨委宣傳部、院長辦公室、網絡信息中心協(xié)辦。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一級巡視員郝風林與學校國際交流處、計財處、網絡信息中心、網信辦、保衛(wèi)處、基金會等部門教職工,民樂系、音樂教育學院等院系近500位師生到場聆聽,新華社等媒體給予報道。
于紅梅教授將自己從事二胡事業(yè)多年的感悟和經驗進行梳理、總結,站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弓弦樂器二胡音樂文化的視角,圍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為底蘊,立足音樂藝術教育的責任擔當,以講演結合的形式,精選百年經典力作,并邀請民樂系師生現(xiàn)場示范,將歷史性與藝術性高度融合,回顧歷史、跨越時空,賡續(xù)中華文化血脈,凝聚民族音樂力量,展現(xiàn)弓弦上的中國精神。
“千年歷史、百年二胡。”講座伊始,于紅梅教授將二胡的起源、發(fā)展及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和價值娓娓道來。之后,她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為軸線,以講演結合的方式對經典二胡名作進行介紹。
20世紀初,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shù)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音樂界,劉天華毅然尋找著中國民族音樂的出路,對二胡進行歷史性的改革。劉天華創(chuàng)作的《光明行》和阿炳創(chuàng)作的《聽松》,為觀眾展現(xiàn)出上世紀上半葉大動亂、大變革背景下音樂家們用音樂喚醒民眾、用音樂振奮人心的圖景。
百年黨史悠悠一瞬,中國精神泱泱千古。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精神品格,用藝術的形式匯聚成為磅礴力量。在于紅梅教授的引領下,師生們乘著音樂之舟置身于歷史長河中,在經典的音樂作品中深刻領悟中國精神,了解其在時代發(fā)展中的作用和使命。正如她在音樂黨課中所說:“作為當代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傳遞、發(fā)揚中國精神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時刻把滿足人民精神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用音樂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為國家的文化建設、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黨史在旋律中展現(xiàn),靈魂在音樂中升華。此次音樂黨課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參演師生們表示通過此次演出獲益匪淺,民樂系二胡教師閆國威說:“當我走上舞臺,看到觀眾席中有學校保安、有行政人員,是平時為我們服務的默默無聞的工作人員,我的心瞬間倍感溫暖。于老師對于此次講演的初心給我上了銘心的一課,演奏的意義是什么?是感受,是表達,是領悟,最重要的是分享。用琴音講訴人民群眾的生活,給人民群眾聆聽歷史的琴音!爆F(xiàn)場聆聽的師生、教職員工也紛紛表示,音樂黨課形式新穎、感人至深,國際交流處處長陶倩說到:“從劉天華到劉文金、吳厚元;從華彥鈞到閔惠芬、于紅梅,一代代作曲大家與演奏名家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文藝為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弓弦上的中國精神并深受鼓舞!庇嬝斕幐碧庨L王偉表示:“欣賞國內最頂尖的民樂藝術家飽含深情的演奏《我和我的祖國》,激蕩起心中對祖國母親的愛,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十四五’開好局。”網信辦主任高頡表示:“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黨課,激發(fā)了我們內心愛黨、愛國、愛音樂的情懷,堅定了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承下去的信心和決心!本W絡信息中心主任黃海說到:“黨課以音樂形式的展現(xiàn),這是一股無形的精神力量,在音樂黨課中觸摸到信仰力量,汲取了前行動力。”保衛(wèi)部部長王京超說:“傳統(tǒng)文化的講解、現(xiàn)場藝術的展現(xiàn)、賞析都使我對黨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建黨百年到來之際,祝愿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泵駱废祵W生季金說:“音樂黨課讓我充分的意識到文藝宣傳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我將繼續(xù)努力奮斗,為民族音樂的發(fā)展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