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微電影《聶耳和國歌的故事》 時代強音為國而歌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指出,“云南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要把這些故事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檢視初心、滋養(yǎng)初心,不斷錘煉忠誠干凈擔當?shù)恼纹犯!?/p>
國歌——生長在云南的人民音樂家聶耳創(chuàng)作的時代最強音。一個23歲的青年,如何用音樂譜寫了激昂的一生?
音樂微電影《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將為你講述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一次次地帶領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起來,56個民族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不斷前進,在華夏山水間創(chuàng)造了人類發(fā)展史詩。曾經積貧積弱的中國也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
現(xiàn)在,聶耳長眠的西山,已成為萬千民眾登高望遠、踏青旅行的好去處,華夏天地“換了人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聶耳,是人民音樂家,共產黨員,是云南人民的驕傲,他的音樂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fā)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榜樣。
聶耳出生在昆明,長眠在風景秀麗的西山,他從小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能成長為一位人民的音樂家?他怎么入的黨?加入中國共產黨,對聶耳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哪些影響?他在日本去世后怎么埋葬在西山?他創(chuàng)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怎么成為了國歌?國歌是怎樣激勵萬千民眾奮斗不息的?這些關于聶耳和國歌的故事,都是值得講述、值得傳揚的。
為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講述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成長歷程、國歌誕生過程、影響萬千國民奮發(fā)圖強的故事,用一曲國歌展現(xiàn)初心使命,突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斗爭精神、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生生不息的發(fā)展精神,以及共產黨員“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奉獻精神,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教育經典作品,中共昆明市西山區(qū)委、昆明市西山區(qū)政府出品了音樂微電影《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并于聶耳長眠的西山建設國歌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最富地緣優(yōu)勢的黨性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美麗中國·山水西山”傳承中華文化,凝聚中國力量,弘揚愛國情懷,講好中國故事,發(fā)出中國聲音。
七一建黨節(jié),中共昆明市西山區(qū)委
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
暨聶耳和國歌文化研討交流會在昆明西山舉行
音樂微電影《聶耳和國歌的故事》于7月1日建黨節(jié),在中共昆明市西山區(qū)委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暨聶耳和國歌文化研討交流會首發(fā),7月2日正式全網發(fā)布。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音樂微電影以歷史素材和情景再現(xiàn)相融合,以現(xiàn)實故事和歷史講述穿插敘事的呈現(xiàn)方式,弘揚愛黨愛國主旋律,呈現(xiàn)人民音樂家聶耳的人生故事和傳播國歌文化精神。讓人們重溫黨的光輝歷程,緬懷黨的豐功偉績,感受黨的紅色印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音樂微電影由云南廣播電視臺拍攝制作,以紀實的手法,緊緊圍繞著聶耳、國歌、西山為主題來展現(xiàn),用明、暗兩條線,4個小篇章來以小見大、生動感人地講述聶耳與國歌的故事,還原聶耳的成長歷程、入黨經過、國歌創(chuàng)作過程、國歌是怎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進的等等。
攝制組輾轉昆明西山聶耳墓、昆明甬道街聶耳故居、聶耳的母校昆明學院(前身為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云南省博物館,以及上海聶耳舊居、上海百代小樓《義勇軍進行曲》錄制地、上海國歌展示館、中共一大會址等地拍攝。
攝制組在上海國歌展示館、聶耳舊居、
《義勇軍進行曲》錄制地、中共一大會址等地拍攝
該片以聶耳親人(侄女聶麗華、侄孫青山),研究者(云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樊海濤),和受到國歌鼓舞、國歌立法的推動者(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一級指揮于海)的講述等,通過歷史影像紀錄、情景還原、動畫、相關人士采訪等方式來講述聶耳故事、傳承和弘揚國歌文化,熱烈慶祝建黨100周年。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音樂微電影由云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云南省委網信辦、云南省廣播電視局、共青團云南省委指導,昆明市西山區(qū)委、區(qū)政府出品,云南廣播電視臺拍攝制作,在云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平臺、云南各地廣播電視、網站、新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全網發(fā)布。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