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歌舞團演出的音樂劇《如果·馬蘭》首演
8月6日,由巴州歌舞團演出的音樂劇《如果·馬蘭》首演。
“如果如果馬蘭,你如果不是花兒一大片……”8月6日,在悠揚的旋律中,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團演出的音樂劇《如果·馬蘭》首演。該劇運用歌曲、舞蹈、多媒體等形式,還原了馬蘭基地?zé)o名英雄們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和由此發(fā)生的傳奇經(jīng)歷和情感故事。
音樂劇《如果·馬蘭》還原了馬蘭基地建設(shè)初期生活場景。
《如果·馬蘭》以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中國核試驗基地(新疆馬蘭基地)開創(chuàng)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為背景,講述了牧民搬遷途中遭遇暴風(fēng)雨,19歲的少女塔娜被馬蘭基地軍人孝娃和軍醫(yī)靜蘭救下,塔娜對孝娃心生好感,兩人通過書信相知相愛,不料孝娃在執(zhí)行任務(wù)時遇難,塔娜傷心欲絕,陷入到思念中……
“舞臺上不僅能看到開滿山坡的馬蘭花、一望無際的草原等美景,還能看到馬蘭人最初生活、工作的場景,讓我回憶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我是上世紀(jì)60年代跟著父母來到馬蘭基地的,剛開始生活比較苦,戰(zhàn)士住的地窩子、帳篷。來隊探親的干部家屬最好的待遇是住通信車。如今到處是高樓,馬蘭的變化真是太大了。”77歲的觀眾李新明說,在幾代馬蘭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馬蘭已悄然變成一座美麗的邊疆小城。
音樂劇《如果·馬蘭》大片的馬蘭花盛開在山坡。
《如果·馬蘭》藝術(shù)總監(jiān)、巴州歌舞團副團長烏云其曼介紹,馬蘭基地是新中國核試驗研究中心之一。在這里,王淦昌、程開甲等一批“兩彈”元勛隱姓埋名,奉獻青春。該劇分為5個篇章,歷時一年編創(chuàng),歌舞團45名演職人員經(jīng)過5個月的精心排練,獻上演出致敬英雄。
飾演塔娜的巴州歌舞團舞蹈隊副隊長巴銀花介紹,劇中她不僅有高難度的舞蹈動作,還要演唱,這對不是音樂劇演員的她來說挑戰(zhàn)很大!盀榱税褞资赘璩茫瑢(dǎo)演給我專門安排了聲樂課,每次演出前也會引導(dǎo)我‘你和愛人分開過嗎?當(dāng)你的愛人為了祖國事業(yè)犧牲時,會是怎樣的感受?’在孝娃犧牲時,我的眼淚自然而然涌出來。”巴銀花說。
對巴銀花來說,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拔壹揖驮诤痛T縣,離馬蘭基地不遠,從小就聽父輩們說過馬蘭基地的故事,我也曾多次前往馬蘭紅山軍博園參觀。” 巴銀花說,希望這部劇能讓觀眾理解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馬蘭精神。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xué)習(xí)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