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希望與和平,音樂家如何看待“戰(zhàn)爭與和平”
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2015-2016新音樂季。本季上海音樂廳首次推出“開幕系列音樂會”概念!伴_幕系列音樂會”一連3場音樂會,9月4日,法國單簧管藝術家保羅·梅耶將首次在中國舉辦單簧管獨奏音樂會;9月5日、7日,小提琴大師施洛莫·敏茨則為觀眾帶來全套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這也是這套極高難度的作品首次公開在中國完整演出。時逢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兩位音樂家的藝術生涯中,亦長期致力于傳遞希望與和平,也在演出之前表達了對于“戰(zhàn)爭與和平”的理念看法。
保羅·梅耶被公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單簧管獨奏家之一”,也是當代作曲家們“量身訂制”的首選。他1965年出生于法國,并在巴黎音樂學院與瑞士巴塞爾高等音樂學校接受音樂教育,年僅13歲時就以獨奏家的身份和萊茵交響樂團合作演出,17歲贏得歐洲青年音樂家大獎,2年后獲得了世界知名的紐約青年藝術家競賽殊榮。與全球著名的交響樂團幾乎都有合作,各類獎項也均對其有過加持。他曾在國內演出協奏曲,還作為指揮“調教”過北京交響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演奏法國曲目,但在中國開一場單簧管獨奏音樂會,對于保羅尚屬首次。
開幕音樂會上,保羅·梅耶將演奏德國作曲家賴內克的晚期作品《C小調引子與熱情的快板》作品256號;德國作曲家韋伯為好友,19世紀德國杰出的單簧管演奏家,貝爾曼所作的《單簧管與鋼琴二重協奏曲》;“印象主義”代表人物德彪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為單簧管與鋼琴而作《第一狂想曲》等作品。
“這次音樂會希望給觀眾帶來兩個時代的不同體驗,上半場是浪漫主義,會從德國浪漫主義時期開始,之后韋伯的《單簧管與鋼琴二重協奏曲》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曲目。雖然只是6分多鐘小品,但讓單簧管每個音域的特色都得到充分體現,與鋼琴的互動也很有意思。下半場是法國和現代音樂交界的部分,觀眾可以感受到音樂發(fā)展的脈絡!
保羅·梅耶表示自己因為忙于準備音樂會,錯過了9月3日上午的閱兵式,但此前一直關注。他在這個全球紀念反戰(zhàn)勝利的日子里回想起曾與鄭明勛、吉爾·沙漢姆、王健共同錄制誕生于納粹德國集中營的梅西安作品《時間終結四重奏》。
“二戰(zhàn)中有許多音樂家被捕,甚至被殺害,失去這些音樂家是全人類的損失!北A_·梅耶惋惜地說,“今天無論我作為一個音樂家還是一個普通的人民,都應該銘記戰(zhàn)爭的傷害并且警惕戰(zhàn)爭,因為這個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地方是不太平的。”
不過,梅耶認為,“音樂家工作的幸運是我們能夠跨越語言的障礙,可以讓來自法國、德國、日本、中國的人一起坐下來,通過完成作品,來獲得和解與平靜。”保羅·梅耶希望音樂應該獨立于政治之外,“音樂家的職責,不應該讓自己卷入政治糾紛和言論中。這個世界上在政治上有所動作的人太多了,不需要音樂家再卷入。”
全套巴赫致敬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事實上,古典音樂的發(fā)展與傳播除了宮廷與宗教的推動之外,戰(zhàn)爭同樣是重要的激發(fā)要素。戰(zhàn)爭不僅是許多音樂家譜寫和表現的主題,甚至很大程度激化了古典音樂向現代音樂方向的轉變和發(fā)展。
身為猶太人后裔的以色列小提琴家施洛莫·敏茨曾參與了由小提琴制造者韋恩斯坦發(fā)起的“希望的小提琴”項目。這個項目致力于收集、修復二戰(zhàn)猶太人大屠殺時期流傳下來的小提琴。這些小提琴的主人大多是在集中營里被迫工作的音樂家,他們在通往焚尸爐的兩邊演奏樂器。韋恩斯坦和敏茨希望通過搜集和修復的這些“希望的小提琴”來講述大屠殺的歷史,讓大眾更容易去聆聽,去感悟,讓歷史不被忘記。
據上海音樂廳方面透露,這一次是敏茨親自在工作郵件中表示,希望此次在上海音樂廳的音樂會,作為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致敬。他說:“作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受害者的下一代人,我希望能以這一套完整的巴赫曲目,去獻給所有在戰(zhàn)爭中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受害者們。請收下我這一份的樸素的禮物,謹以此祝愿未來的人們將永遠不再遭受邪惡勢力的殘暴侵擾與蠱惑,并為音樂家們乃至所有人確立人身尊嚴的道路上掃清障礙,以此來希冀世界能夠更加美好,人類之間能更好的相互寬容與理解!
曾多次來中國演出的敏茨,每每演奏中所表露出的沉穩(wěn)與靈性都令樂迷折服。此次帶來全套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更是從未在中國大陸的正式音樂會上演過。《6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創(chuàng)作于1720年。這部作品最偉大的貢獻是:巴赫在一把小提琴上運用了復調手法(復調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各具獨立表情意義的旋律聲部同時出現)。他不僅吸收了前人的成果,更是突破了提琴演奏復調音樂的局限性。
在作品中,通過運用小提琴四根弦音色上的差別,增強了樂曲的主題變化,豐富了音樂的趣味,實現了僅用一把小提琴,便能產生弦樂合奏般的富麗音響,展現出豐滿的織體語言。敏茨對于這兩場音樂會表示:“我并不會在演奏時刻意使用絢麗的技巧。我認為音樂的美不是通過技巧展現的,而是蘊藏在音符之間,需要演奏者和聽眾用心感受!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