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換把姿勢與換把的動作:左手各部位(臂、肘、腕、虎口及手指)在換把中堅持松懈天然,虎口不可挾緊琴桿。在技術性的換把中一定要“輕滑、快換、按時”,要防止手指的急沖。別的,在換把前拇指不宜先行。
1.“技術性”的換把中,虎口應輕貼琴桿,換把時擦桿而行。當帶有滑音的換把時(“表情性”的換把),虎口與琴桿之間有一定壓力的改變,但仍不能緊捏琴桿。
2.慢速換把中的動作--左臂帶動手腕,再由手腕帶動手指進行換把,這與右手的運弓原理相同,也就是左手指的動作是被迫的。深入分析這種動作的要點是換把由臂、肘、腕去完成,而手指則專心于正確地按指,這種分工和協(xié)作十分有利于換把的正確到位和換把的靈活流通,并可使琴身堅持根本的穩(wěn)定。詳細圖示見下述榜首欄中。
3.快速換把的動作--左臂、腕、手根本上是整體的動作,即由臂關節(jié)為主的動作帶動左手一步到位,以確保手型的穩(wěn)定、換把的精確性。不需要腕過大的剩余的動作,手指(被迫的)動作也不太明顯。
4.近間隔(如半音間距)的換把,常以手的動作為主,有時只用手指的彈性去代替換把。
5.一般選擇在節(jié)奏的強拍上進行換把,別的,換把前的那個音要正確地奏清楚,時值也不能縮短。在右手運弓方面,要確保按指和運弓的同步一致,正確的弓段分配等。
一、二胡慢速換把中左手手型的直觀判斷辦法
1.上行換把過程中(如上圖所示,從低把向高把位進行換把),左手腕由稍凸的姿勢逐漸地轉向平直或稍內凹的狀況。而下行換把過程中(從高把向低把),手腕的姿勢從高把位根本平持的狀況逐漸地向上凸出的狀況。注:不管上行或下行換把,當換把到位后應使手腕康復至正常的、松馳的運指狀況(稍凸狀況)及正確的觸弦視點。
2.上行換把時左手指有被手腕向下推進的感覺,而下行換把時左手有被臂和手腕向上拖動的感覺。因此,上行和下行的換把過程中,按指的各關節(jié)的弧度不一樣,改變也有所區(qū)別(上行時關節(jié)漸變彎,下行時關節(jié)漸變平)。注:不管上行或下行換把,當換把到位后應使按指的弧度康復至正常的、松馳的曲折姿勢,并應敏捷康復合適的按指壓力。
3.隨著把位的上升,1-4指的間距應逐漸減小,反之逐漸增大。
注:當換把的速度加速,尤其是換把的間隔較短時,換把中相應姿勢的改變不大。雖然在慢速和快速換把中的動作有所區(qū)別,但相應動作相相似,即都應遵循上述的根本原則。
二、二胡在換把中應引進“導指”的概念
為了在換把中能順利地進行,在換把中應引進“導指”和“媒介音”,這是把握換把正確到位的必經途徑。
上圖示意的是按“3
67”三個音,其中“67”兩個音是在第三把位。圖中食指是“導指”,“5”音是“媒介音”,換把是先由食指從“3”引導(虛滑)至“5”,再按下“67”兩個音。在實琴上初練時,可由食指滑行到“5”,并應能聽到“5”這個音,等了解后可采用“虛滑”(移指)的手法,以削弱或去除這個“媒介音”。要明確這時食指是“引導指”,中指是“到達指”(因換把的意圖是中指能按上“6”音)。
上圖按“3 67”是個特例,它屬于“異指換把”。有關“導指”及“媒介音”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見“導指、首滑指、尾滑指”頁面。
注:
1、二胡的換把技巧在演奏中可以分為“技術性”和“表情性”兩種。關于不需要滑音的換把,則要盡量削減“媒介音”痕跡的存在。一般在慢速的換把中要表達情感時就需要滑音的存在。
2、“媒介音”不能過度地引用,且不要占用本音的時值,也不能以“跳”的辦法去削減“媒介音”!懊浇橐簟庇胁煌幚矸椒ǎ瑧獜亩喾矫鎸W習換把“媒介音”的正確運用。
3、一般是學會了“滑指換把”及把握了精確的換把動作后,可進一步學習“移指換把”。在“移指換把”方法中也有很多的技巧,如縮短“移指”的間隔、在半音聯(lián)系處換把等等,以更好地削減滑音的存在。
三、二胡換把中,框架和指型的變化
要確保換把中的音準,不僅要求在換把進程中手、手腕、手臂和肩膀的協(xié)調一致,并且也要求注意四度結構及指型的改變。在換把進程進行中就應迅速、及時地完成新把位所需的四指結構及手指的指型,以方便在新把位中的按指。在換把中,要培養(yǎng)新把位結構的巨細感、指型的距離感及明確新把位即將要按指的指序等問題。在指型的變換中,換把前后半音位置的改變是最重要的。
上圖是F大調外弦上的換把,第一把位的指型為“222”;當換把至第二把位,手指的指型則變?yōu)椤?21”;當換把至第三把位,手指的指型則變?yōu)椤?12”...從圖中能夠看出,在上行換把中四指的結構是逐漸縮小的。
注:在少數場合下,換把中指型的轉換不太有必要,如某個手指重復的上下?lián)Q把或時間短的換把等情況。
四、二胡傳統(tǒng)把位的“切把法”
在二胡的“傳統(tǒng)把位”上皆分為五把(上把、中把、下把、次下把、最下把)。這種以“Do(1)”音或“So(5)”音作為把位起點音的分把方法長處是容易回憶,音準也容易操控,即便換把的跨度較大(如跳把),換把前后對音的操控也容易實現(xiàn),初學者常采用這種手法學習換把。
上圖顯示的是兩個調性的“切把”狀況:
1.D調--當食指按在“”音時,這是傳統(tǒng)把位中的“中把位”,上圖是外弦上的狀況。在實琴上,食指是“切”在“4”的音位上。
2.F調--食指分別“切”在F調的“5”(中把位)及“”(下把位)上。
注:左手切弦的手形(姿勢、手型、指型)應規(guī)范,四個手指順著音位方向擺放,四個手指堅持彎曲的狀況(小指最好微彎曲),虎口不應緊夾琴桿。
二胡換把的四個練習方法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也給大家強調了一些初學者常用的換把手法,總的來說,不管是二胡技巧如何,只要你對換把這塊感覺自己掌握并不是特別理想,那么你不妨可以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回顧一下自己的方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最后二胡教程老師希望大家的演奏水準可以越來越好。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