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猶如永不絕于耳的持續(xù)音伴隨著人類的步伐,而戰(zhàn)爭中的不同民族的抗爭如同建立在持續(xù)音之上,形成風格迥異的和弦。在眼花繚亂的戰(zhàn)爭和弦中,俄羅斯之聲總是余音繞梁,歷久彌新。歸結(jié)原因,可能是近兩百年來,俄羅斯多次卷入歐洲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之中,但總能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笑到最后。俄羅斯人在...
14年9月2日15:5更新
勃拉姆斯作于1877年,同年12月30日由里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維也納首演。由于作品單純明快,充滿喜悅,又易于人們理解,故被稱為勃拉姆斯的“田園交響曲”(但并非寫景之作)。全曲共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不很快的快板,D大調(diào),3/4拍子,充滿光明與喜悅,被人喻之為“落日的余暉”;第二樂章:不...
14年6月6日12:13更新
創(chuàng)作于1838-1844年,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家費迪南·大衛(wèi)而作。1845年3月13日由大衛(wèi)主奏小提琴,加德指揮,在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演奏會上首演。該作品不僅是作曲家的杰作,也是德國浪漫樂派誕生以來最華麗的小提琴代表作之一,與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并稱為世界...
14年6月6日12:11更新
《薩拉曼卡的朋友們》序曲是舒伯特在1815年11月至12月期間為詩人邁霍費爾的兩幕歌唱劇《薩拉曼卡的朋友們》而作的。該劇講述的是唐·阿朗索在朋友費德里奧和迭亞哥的幫助下,計劃將伯爵夫人奧莉薇婭從一場由兩人策劃的陰謀當中解救出來,一方面能證明自己作為她的愛人所具備的英勇和美德,另一方面...
14年6月6日12:6更新
古斯塔夫三世的詠嘆調(diào)——“我又能再次看到她” 這是充滿濃情蜜意的一首美妙的詠嘆調(diào),主題在序曲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第一幕第一場剛開場不久,古斯塔夫手持參加舞會的受邀者名冊,發(fā)現(xiàn)阿米莉亞的名字赫然在其中,于是詠唱起自己對她的無限愛意。抒情戲劇男高音的美妙嗓音吟唱著能再次見到心上人的...
13年8月22日11:41更新
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音樂入門曲目,大多以小品、序曲或舞曲為主。其實對于初聽音樂者來說,眾口難調(diào)顯得格外突出,因為無所選擇,便無所適從,常常功虧一簣。唱片公司嘗試過許多辦法,應(yīng)該多從實際狀況出發(fā),我一直推崇的“柔板”系列,便是最佳方法之一。音樂中的“柔板”是很容易打動人的,它不僅...
13年1月30日14:23更新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為大提琴獨奏和管弦樂伴奏而寫的樂曲,包括一個主題和它的七次變奏和尾聲。“洛可可”一詞源自法語Rocaice,是貝殼的意思,是十八世紀歐洲宮廷藝術(shù)的一種纖巧、浮華而繁瑣的風格。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運用這種音樂風格手法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作品,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shù)個性...
12年5月8日14:57更新
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美籍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據(jù)其芭蕾舞劇作品《火鳥》的總譜改編的三部組曲,其中以第二部組曲最為著名。芭蕾舞劇《火鳥》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劇院首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結(jié)束后,前來觀看演出的德彪西會見了這位年輕的作曲家,并表達了自己對...
12年5月8日14:50更新
《小巫師》是法國作曲家杜卡從大詩人歌德的一首同名敘事詩獲得靈感,并以此為題材而創(chuàng)作的一部交響詩!缎∥讕煛氛歉鶕(jù)上述故事的生動情節(jié),以諧謔曲的體裁形式,精致洗練的配器手法,和新穎獨特的和聲語言,而寫成的一部生氣蓬勃,意趣盎然的管弦樂曲。它不僅給作者杜卡帶來世界聲譽,而且對同...
12年5月8日14:48更新
《陜北四章》是一部以中國西北民間音樂風格為素材的、組曲性的多樂章笛子協(xié)奏曲,試圖以純樸的民間旋律風格,以及當代“風格化”的寫作手法表達對古老中國西部民間音樂思索,其中傾注了作曲家程大兆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信天游》,行板!缎盘煊巍肥顷儽钡囊...
12年5月2日13:1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