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古箏時所要經(jīng)歷的十二個流程 箏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彈撥樂器。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古箏已經(jīng)廣為流傳,故也稱為“秦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是以音響效果命名的樂器,彈奏起來“錚錚”作響,因此稱為箏。加一個古字,是借以說明它的歷史久遠。 01 古箏介紹 古箏有14個主要部...
20年10月13日17:1更新
逐魚而居的民族:獨弦琴成京族文化符號 京族群眾在金灘彈奏獨弦琴歡慶哈節(jié) “都說蒙古族是逐草而居的民族,而京族是逐魚而居的民族!痹趶V西壯族自治區(qū)東興市江平鎮(zhèn)尾村,村支書蘇明芳對筆者說。 據(jù)史籍記載,京族先祖于16世紀初...
14年10月21日16:35更新
學箏一定要選好演奏的范本,這是進行規(guī)范學習的要求,不能隨意搞到一個錄音就作為演奏的范本去進行學習,這樣往往費力不少,卻走了彎路,得不償失。 范本有著規(guī)范、標準的作用,起著一個正確指導,讓人們去進行參照學習的作用。由于大多數(shù)人都有“先入為主”的思維習慣定勢,如果在一開始學箏的時...
14年6月8日16:3更新
古箏通常采用近關系轉調,即兩個調的關系只相差一個升號或一個降調。 古箏是五聲音階定弦,常用調都是以“移柱”達到“轉調”目的的。古箏常用調性的轉調順序排列如下:#F <--- B <--- E <--- A <--- d="" ---=""> G ---> C ---> F ---> bB --->...
14年6月8日16:0更新
按弦位置 韻昧,為箏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當,對技巧的表現(xiàn)起決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箏柱左側約16公分處,這是根據(jù)箏弦的張力和左手伸展的適度來決定的。我們常見的不適當?shù)奈恢猛汲^20公分。因為距箏柱越近,琴弦的張力越大,弦緊按不下去;距箏柱越遠,弦就越軟,按弦的張力就...
14年6月8日15:59更新
古箏的選購,主要看三點:音色,用料和工藝! ∫、用料: 、琶姘濉 ∶姘迨怯绊懝殴~音色的重要因素,箏多數(shù)用泡桐木制作面板。桐木一般呈白色或淺黃色,質地韌、軟,用指甲在面板上輕輕一劃可見指甲痕(這也是面板需要特別小心保護的原因)。面板多用整塊木板,也有少數(shù)一些廠家為了兼顧高低音...
14年6月8日15:58更新
古箏作為一種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流傳至今,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今社會學古箏的已經(jīng)超越二百萬之眾,毫無疑問其普及程度已經(jīng)超越了二胡,甚至西洋樂器鋼琴也,這個古箏的入門容易,音色優(yōu)美有著很大的關系。 很多初學古箏的用戶在挑選古箏的時候,很是迷茫,本身并不具備挑選的能力,通常情況...
13年9月24日14:5更新
第一首《漁舟唱晚》是傳統(tǒng)的古箏獨奏名曲。該曲的來源有兩種說法,多年來一直認為是婁樹華于三十年代根據(jù)古曲《歸去來》為素材發(fā)展而成;近年來又有人提出該曲為近人金灼南根據(jù)山東傳統(tǒng)箏曲《雙皮》、《三環(huán)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編而成,F(xiàn)廣泛流傳的婁樹華版本的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
13年9月24日13:38更新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樂器重現(xiàn) 為了使這消失多年的樂器重現(xiàn)舞...
11年4月2日16:15更新
黃泥鼓,因演奏時鼓面涂以黃泥而得名。古稱銃鼓,還有腰鼓、長鼓、長腰鼓、長篌之稱。 瑤族拍擊膜鳴樂器,瑤語稱尼王甕。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金秀瑤族自治縣、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等地。 瑤族民間流傳著黃泥鼓的傳說:在遙遠的古代,瑤族村寨有一位老人,常帶著兒子上山去打獵。有一次在懸...
10年9月14日9:3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