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比命大
《長城謠》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祖國大地。武漢街頭,簡易舞臺上,一位年輕姑娘深切地唱著:“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xiāng)……”歌聲悲憤蒼涼、如泣如訴!堕L城謠》——這首抗戰(zhàn)名曲,后來被選為電影《熱血忠魂》插曲,傳遍大江南北。
這位姑娘就是周小燕。那年她20歲不到,從上海音樂?茖W校回家過暑假。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武漢成為全國抗戰(zhàn)的中心。父親對她說:“不做鐵蹄下的順民,不要回上海了!毙⊙嗳硇耐度肟谷站韧鲞\動中。她和妹妹們幫助母親為抗敵將士縫制棉衣,去醫(yī)院護理傷病員。她參加武漢合唱團,用那獨特的歌喉,在街頭、學校、醫(yī)院……演唱抗日歌曲!堕L城謠》《歌八百壯士》《最后的勝利是我們的》等抗日名曲,都是由她首唱的。
1995年,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長城上,身穿黑底紅花旗袍的她,以79歲的高齡,再次放歌《長城謠》。風,輕輕吹來,掀起了她的披肩。她舉目四望,祖國山河,妖嬈無比。天翻地覆的變化。∷裏o比自豪,感慨萬千。那年她首唱《長城謠》,心急如焚啊,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一會兒這兒淪陷了,一會兒那里被占了,就是怕當亡國奴。今天,國家富強,蒸蒸日上,這是多少先烈盼望的一天。咳欢麄儧]有看到,她看到了。止不住,淚水一次次涌出她的眼眶。“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xiāng)……”她唱著!八娜f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她的5位學生接唱著。今天,當這一幕又過去10年,周小燕向記者說起時,仍淚流滿面,不能自制。
“如果沒有為祖國出力,我才會后悔”
1938年周小燕赴法國學習聲樂。經(jīng)過8年的刻苦學習,她出現(xiàn)在巴黎這個國際大都市的舞臺上。1946年7月,周小燕在盧森堡舉辦首場獨唱音樂會。報紙紛紛發(fā)表評價:“嗓音純凈,像水晶般堅實,像鉆石般光彩”“花腔技術嫻熟高超”她成功了。自此,歐洲一些國家的著名大劇院向她發(fā)出了邀請。她被稱為“中國之鶯”,飛翔在意大利、德國、英國、瑞士等國家的舞臺上空。1947年6月,她參加了世界樂壇盛會——首屆“布拉格之春”。緊接著在捷克斯洛伐克的5大城市巡演。瑞典、挪威、芬蘭、美國……各國的邀請函更是雪片似的飛來。正是在事業(yè)最為輝煌的時刻,她決定回國。
半個多世紀后,有一位美國記者問她:“你這一生吃了不少苦,從法國回來后悔不后悔?”她回答:“不后悔。這里是我的祖國。我為她出力了,我不后悔。如果我沒有為她出力,我才會后悔。”出國時,父親就對我說:‘一,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二,學成后回來報效祖國!敃r,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學好了,也演出了,并且獲得了肯定和好評,應該回來了!
祖國——母親,這不是虛幻的。她再貧窮、再落后、再多難,一個人對祖國母親要永遠充滿真摯情感和義無反顧的愛。這個愛是刻骨銘心的,摧毀不了的。這是她樸素的“道理”。
在歐洲9年,她無時無刻不記著自己是中國人。每次上臺演出,她總是一襲旗袍,高貴典雅。她能用英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俄語演唱各國歌曲,每次演出,都要演唱中國歌曲!栋鰵ぁ贰堕L城謠》《神女》《紅豆詞》《春曉》《飲酒歌》……都是她經(jīng)常演唱的。1945年10月,她和著名鋼琴家李獻敏在英國倫敦舉辦了一場中國作品的音樂會。音樂會上,周小燕身穿淺色繡花旗袍,李獻敏則是一身白色短袖長旗袍。美麗高雅的形象,精湛嫻熟的演唱演奏技巧,征服了全場觀眾。英國廣播公司錄制整臺演出,向全球播放。演出回來,周小燕和李獻敏高興得不能入眠。
1947年,周小燕回到祖國。離別9年的故國,還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在上海南京路上,她看到了用草席卷起來的尸體。這時,上海學生發(fā)起了“反饑餓反內戰(zhàn)”運動。她毅然接受進步學生的邀請,到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圣約翰大學演唱。“唱破陰濕的天”“從黑夜唱到黎明”……學生們將一面面錦旗,送給這位從海外回來的充滿熱血的愛國歌唱家。
2005年6月18日,89歲的她,將再次登上上海大劇院舞臺,領唱《長城謠》。這是一場她的一些名揚海內外的學生,為慶賀她從教65周年而舉辦的音樂會。有人擔心,她還唱得動嗎?有人勸她,不要唱了,萬一唱不上去,壞了自己的形象。她笑笑,誠摯地說:“抗戰(zhàn)勝利60年了,應該唱一唱。這回不是唱聲音,是唱精神!
我以成為黨的一員而自豪
在一些人的眼里,名氣大的、學術成就高的,又有海外背景的知識分子,不容易與共產(chǎn)黨員畫上等號。因此,當有些人聽說周小燕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而且是一位有著49年黨齡的老黨員時,都不敢相信。于是,有人問她:“你是被拉進黨,還是被請進黨的?”她搖著頭說:“都不是。我是自覺要求,并且積極爭取加入黨組織的!
入黨那一天的情景,她至今記得清清楚楚。她激動得喜極而泣,好久好久什么話也說不出來。她高興,自己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今后可以與自己敬佩的共產(chǎn)黨人一起學習、工作了。她覺得自己有了方向,有了靠山,她要為不玷污這個稱號而努力工作。遠在武漢的父親,聽說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也高興得哭了一場。她的這份情感,來自于她的切身感受。
她的弟弟周德佑,是一位將生命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熱血青年。德佑在上海滬江中學讀書時,就參加了黨的一些地下活動;氐轿錆h后,在光未然的支持下,他和幾位好友恢復組建了拓荒劇團,宣傳抗日。劇團演出的第一出戲就是光未然的《五月的鮮花》。不久,劇團被改為抗日演劇七隊,到抗日第一線演出。德佑又演又編又導,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終于,這位年僅18歲的小伙子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中共領導人參加了德佑的告別儀式。小燕忘不了,她的這位聰明、活潑、熱情的弟弟,拉著她和父母的手,在生命最后一刻說的一句話:“我不行了,但是你們一定要堅持抗戰(zhàn)到底,最后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她隨母親到醫(yī)院護理那些受傷的八路軍將士,親眼看到他們怎樣忍受沒有麻藥的痛苦,敬佩他們堅毅的品質。那時,她不懂馬克思主義,但是她心里有一種樸素的想法:共產(chǎn)黨是好人,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
1949年,周小燕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文代會。周恩來看到周小燕關心地問:“德佑的墳前豎碑了沒有?”小燕回答:“沒有!敝芏鱽碚f道:“像他這樣一位青年,離開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參加我們的隊伍,真不容易,應該為他豎一塊碑!闭劦綖閲柢|的小弟,小燕很激動。她想,自己也沒有為黨做什么事,卻被選為代表,參加這樣一個重要的會議,很慚愧。她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周恩來說道:“革命不在遲早,只要站在人民這一邊就好。你要多向你的弟弟學習。”小燕很感動:共產(chǎn)黨這樣一位大官如此親切隨和,打心眼里敬佩。她下了決心:好好干,也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貋砗,她向黨組織表達了自己的愿望。
1950年,周小燕與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在北京頤和園合影。
1956年3月,周小燕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分子。近半個世紀過去,在她家的客廳,記者問道:“這么多年來,你對共產(chǎn)黨的信念,有沒有動搖過?”“沒有,從來沒有!彼龍远ǖ鼗卮鸬。十年動亂中,她也被批被斗,被下放到農(nóng)村,種過地,養(yǎng)過雞,打掃過廁所。她委屈過、痛苦過,但是沒有怨恨過、懷疑過。她說:“我那時經(jīng)常想,周總理還在中央,一切都會過去的。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線光明那樣,等待著陽光普照的那一天!
如同她當年相信共產(chǎn)黨能救中國,今天她同樣相信共產(chǎn)黨能建設好中國。她說:“共產(chǎn)黨是在一片廢墟上建設新中國的。剛解放時,不是就有人說共產(chǎn)黨領導不好,不出一年就會滾蛋?墒牵瑳]幾年我們連妓女也改造好了,真是揚眉吐氣啊,F(xiàn)在,國家建設得越來越好,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我經(jīng)常想到我的父親,想到我的弟弟,想到那些先烈。我比他們幸運,一個強大的中國,他們沒有看到,我看到了。我是一個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就是在這樣的對比中來認識共產(chǎn)黨、相信共產(chǎn)黨的。并且以成為她的一員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