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三至○四樂季中,柏林愛樂樂團基金會共安排了一百三十一場音樂會,其中八十六場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出。除此之外,基金會更策劃了一個教育活動,名為“Zukunft@BPhil”(“Zukunft”在德文是未來、前景之意)。這項活動對拉特和樂團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可以經(jīng)由這項活動把音樂與音樂教育帶到更廣大的群眾。拉特把這個心意說得很清楚:“Zukunft@BPhil提醒我們,音樂不是奢侈品,而是基本需求。音樂應該是所有人一生中極重要也不可或缺的成分!痹跇穲F經(jīng)歷了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之后,這項活動標志著樂團擴大了自己的文化使命,如今樂團正以一貫的投入精神,全力履行這項使命。
西蒙·拉特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柏林愛樂樂團的樂師投票選出西蒙·拉特接替阿巴多為樂團的總指揮。阿巴多于前一年宣布,希望在二○○一至○二樂季于領導了樂團十二年后,可以卸下職務。在樂團成立了一百二十年之后,拉特于二○○二年九月七日以第六任總指揮及新藝術指導的身份,指揮樂團演出第一場音樂會。
拉特一九五五年生于英國利物浦,于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藝,七四年至七七年在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和伯恩茅斯小交響樂團任助理指揮。此后他與英國多個樂團合作過,包括愛樂管弦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和倫敦小交響樂團。一九七九年他首度在美國亮相,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出,并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四年擔任該團第一位首席客席指揮。
一九八零頭年,拉特當上伯明翰市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jiān),十年后直至九八年夏出任音樂總監(jiān)。他在該團孜孜不倦的工作,又推出各項充滿新鮮意念的藝術活動,令該團穩(wěn)立世界一流樂團的地位。他率團走遍全球,九八年更為薩爾斯堡音樂節(jié)的嘉賓,演出全套貝多芬交響曲。
除了伯明翰市交響樂團之外,拉特領導過的樂團遍及歐美。他與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建立了悠久而深厚的關系,更于二○○一年五月與維也 納愛樂樂團合錄了多首貝多芬樂曲。自一九九二年十月起,他也是啟蒙時代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 以及伯明翰當代樂組的藝術總監(jiān)。
一九七○年代后期,拉特開始涉足歌劇,于一九七七年首次在格蘭特堡指揮演出楊納杰克的《狡猾的狐貍》。之后,指揮過的制作包括史特勞斯的《那克蘇斯島上的阿麗德奈》和《玫瑰騎士》、浦羅歌菲夫的《三只橘柑之戀》、蓋希文的《波基與貝絲》,以及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女人皆如此》、《唐喬望尼》幾出歌劇。歷圖首次為英國國家歌劇院執(zhí)指揮棒的制作是楊納杰克的《卡佳·卡巴諾娃》,首次亮相在高文花園的歌劇是《狡猾的狐貍》。近年演過的歌劇包括楊納杰克的《馬可普洛斯事件》 (二○○○年九月于普羅旺斯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依索爾》 (二○○一年于荷蘭歌劇院 )、貝多芬的《費多里奧》 (二○○一年于格蘭特堡和二○○二年于巴黎沙德萊劇院 )、華格納的《巴西華》 (二○○一年于高文花園 ),以及于二○○二年十二月在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尼古拉斯莫的《蘇菲的抉擇》!鹑晁僦笓]上演貝多芬的《費多里奧》 (于薩爾斯堡復活節(jié)音樂節(jié),及在柏林的音樂會 ),和莫扎特的《伊多內(nèi)美奧》 (格倫特堡、柏林、琉森 )。
拉特當上柏林愛樂樂團的總指揮之前,與樂團合作已有十五年之久。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他首次指揮樂團演出馬勒的《第六交響曲》,此后定期出現(xiàn)在樂團的指揮名冊上。截至二 00二年九月之前,他共指揮了七十五場音樂會,演過類別廣泛的曲目,包括巴赫、巴托、貝多芬、貝爾格、貝里奧、白遼士、伯恩斯坦、布列茲、布拉姆斯、狄恩、德布西、蓋希文、格列瑟、古拜杜蓮娜、赫斯、海頓、楊納杰克、李斯特、馬勒、梅湘、莫扎特、尼爾森、浦朗克、 拉赫曼尼諾夫 、拉莫、拉威爾、荀伯克、蕭斯達高維契、西貝流士、史達拉汶斯基 、蘇克、以及史曼諾夫斯基的作品。
拉特經(jīng)常安排在音樂會演出名不見經(jīng)傳的樂曲, 例如一九九○年九月他 為古拜杜蓮娜的《阿利路亞》舉行首演,翌年一月指揮演出史曼諾夫斯基的《圣母悼歌》,一九九二年九月向柏林大眾介紹蘇克的《死神交響曲》。到了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他指揮上演一套組曲,取自拉莫的《波里亞后代》;而一九八年二月,介紹了貝里奧的《交響曲》。在歷圖的指揮下,柏林愛樂樂團也首次演出了馬勒《第十交響曲》的庫克版本。
拉特與 EMI唱片公司簽了獨家錄音合約,該公司為他與伯明翰市交響樂團及其他樂團合共錄制了六十多套樂曲。他的電視專輯《離家》演繹二十世紀的音樂,于一九九七年由英國電視 (第四臺 )播放。他與柏林愛樂樂團合錄的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和馬勒的《第十交響曲》,不單博得全球樂迷贊賞,并贏取了格林美獎。 至于他在柏林愛樂音樂廳現(xiàn)場錄音的荀伯克《古雷之歌》,已于二○○二年四年面世 。